摘自“建筑施工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
5 高处作业吊篮
5.1 荷载
5.1.1高处作业吊篮的荷载可分为永久荷载(即恒载)和可变荷载(即活载)两类。永久荷载包括:悬挂机构、吊篮(含提升机和电缆)、钢丝绳、配重块;可变荷载包括:操作人员、施工工具、施工材料;风荷载。
5.1.2永久荷载标准值(GK)应根据生产厂家使用说明书提供的数据选取。
5.1.3 施工活荷载标准值(q′k),宜按均布荷载考虑,应为1KN/m2。
5.1.4 吊蓝的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Qwk=wk×F (5.1.4) 式中Qwk——吊蓝的风荷载标准值(kN);
wk——风荷载标准值(kN/m2); F——吊蓝受风面积(m2)。
5.1.5 吊蓝在结构设计时,应应考虑风荷载影响;在工作状态下,应能承受基本风压值不低于500Pa;在非工作状态下,当吊蓝高度不大于60m时,应能承受基本风压值不低于1915Pa,每增高30m,基本风压值增加165 Pa;吊蓝的固定装置结构设计风压值应按1.5倍的基本风压值计算。
5.2 设计计算
5.2.1吊蓝动力钢丝绳强度应按允许应力方法进行核算,计算荷
载应采用标准值,安全系数K应选取9.
5.2.2吊蓝动力钢丝绳所承受荷载,应符合下列规定: 1、竖向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Q1=(GK+QK)/2 (5.2.2-1) 式中Q1——吊蓝动力钢丝绳竖向荷载标准值(kN); GK——吊蓝及钢丝绳自重标准值(kN); QK——施工活荷载标准值(kN)。
2、作用于吊蓝上的水平荷载可只考虑风荷载,并应由两根钢丝绳各负担1/2,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Q2=QWK/2 (5.2.2-2) 式中Q2——吊蓝动力钢丝绳水平荷载标准值(kN);
QWK——水平风荷载标准值(kN)。
5.2.3吊蓝在使用时,其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应按下式核算:
(5.2.3)
式中QD——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的施工核算值(kN); K——安全系数,选取9。
5.2.4 吊蓝在使用时,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QD)不应大于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5.2.5 高处作业吊蓝通过悬挂机构支撑在建筑物上,应对支撑点的结构强度进行核算。
5.2.6 支承悬挂机构前支架的结构所承受集中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ND=QD (1+L1/L2) +GD (5.2.6)
式中:ND——支承悬挂机构前支架的结构所承受集中荷载(kN);
QD——吊篮动力钢丝绳所受拉力的施工核算值,应按式
(5.2.3)计算(kN); GD——悬挂横梁自重(kN);
L1——悬挂横梁前支架支撑点至吊蓝吊点的长度(m); L2——悬挂横梁前支架支撑点至后支架支撑点的长度
(m)。
5.2.7 当后支架采用加平衡重的形式时,支承悬挂机构后支架的结构所受承受的集中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T=2 (QD× L1/ L2) (5.2.7)
式中:T——支承悬挂机构后支架的结构所受承受的集中荷载(kN)。
5.2.8 当后支架采用与楼层结构拉结卸荷形式时,支承悬挂机构后支架的结构所受集中荷载应按下式计算:
T = 3(QD× L1/ L2) (5.2.8) 5.2.9 当支撑悬挂机构前后支撑点的结构的强度不满足使用要求时,应采取加垫板放大受荷面积或下层支顶结构的措施。
5.2.10 固定式悬挂支架(指后支架拉结型)拉结点处的结构应能承受设计拉力;当采用锚固钢筋方式作为传力结构时,其钢筋直径应16mm;在混凝土中的锚固长度应符合该结构混凝土强度等级的要求。
5.2.11 悬挂吊蓝的支架支撑点处结构的承载能力,应大于所选择吊蓝工况的荷载最大值。
5.3 构造措施
5.3.1高处作业吊篮应由悬挑机构、吊篮平台、提升机构、防坠落机构、电气控制系统、钢丝绳和配套附件、连接件构成。
5.3.2吊篮平台应能通过提升机构沿动力钢丝绳升降。
5.3.3 吊篮悬挂机构前后支架的间距,应能随建筑物外形变化进行调整。
5.4 安装
5.4.1 高处作业吊篮安装时应按专项施工方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实施。
5.4.2安装作业前,应划定安全区域,并应排除作业障碍。 5.4.3 高处作业吊篮组装前应确认结构件、紧固件已经配套且完好,其规格型号和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4.4 高处作业吊篮所用的构配件应是同一厂家的产品。 5.4.5 在建筑物屋面上进行悬挂机构的组装时,作业人员应与屋面边缘保持2m以上的距离。组装场地狭小时应采取防坠落措施。
5.4.6 悬挂机构宜采用刚性联结方式进行拉结固定。
5.4.7悬挂机构前支架严禁支撑在女儿墙上、女儿墙外或建筑物挑檐边缘。
5.4.8 前梁外伸长度应符合高处作业吊篮使用说明书的规定。 5.4.9 悬挑横梁前高后低,前后水平高差不应大于横梁长度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