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学期期末化学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面的能源中属于二次能源的是
A.电能 B.风能 C.太阳能 D.煤 【答案】A
【解析】分析:直接来自自然界而未经加工转换的能源叫一次能源;由一次性能源直接或间接转换而来的能源叫二次能源;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必须通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可以得到的能源叫二次能源,四种能源中只有电能需要消耗其他形式的能才能转化为电能,故电能属于二次能源,风能、太阳能、煤都是一次能源.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睛:一次能源:是指可以从自然界直接获取的能源。例: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核能。
二次能源:是指无法从自然办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例:电能、乙醇汽油、氢能、沼气。
2.科学家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结构如图所示(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X是一种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 C.X和乙烷类似,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较多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碳四价的原则,该化合物的分子式是C5H4,在四个顶点上的碳原子之间存在碳碳双键。
A.X由于含有碳碳双键,因此既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又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正确; B.X分子中含不饱和的碳碳双键,在-100 ℃的低温下合成一种该烃,因此烃X是一种常温下不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B项错误;
C.X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而乙烷容易发生取代反应,因此二者的性质不相似,C项错误; 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是
mm?6而甲烷消耗的氧气是?2,因此消耗的氧气甲烷
1664较多,D项错误; 本题答案选A。
3.元素R的原子序数是15,下列关于R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R的最高正化合价是+5 B.R是第2周期第ⅤA族的元素 C.R的氢化物分子式是RH3
D.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 【答案】B
【解析】R的原子序数是15,则R为P,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A.第ⅤA族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故A正确;B.R为P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三周期第ⅤA族,故B错误;C.P元素的最低价为-3价,则R的氢化物分子式是RH3,故C正确;D.P元素的最高价为+5价,为非金属元素,则R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水溶液呈酸性,故D正确;故选B。 4.下列气体直接排放,不会引起大气污染的是 A.Cl2 【答案】C 【解析】 【详解】
A.Cl2是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故A错误; B.CO是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故B错误; C.空气中有
B.CO
C.N2
D.SO2
4的气体是N2,不会造成污染,故C正确; 5D.SO2是有毒气体,会污染大气,并能形成酸雨,故D错误; 故选C。
5.四种短调期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其中只有M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Z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2周期、第ⅥA族 B.原子半径Z C.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 D.Y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弱 【答案】D 【解析】分析:因为4种元素中只有M是金属,M是第三周期元素,所以M是Al元素,X是Si元素,Y是N元素,Z是O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可知M是Al,X是Si,Y是N,Z是O,则 A、Z是O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VIA族,A正确; B、M的电子层数大于Z,所以原子半径Z<M,B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律,Z的非金属性大于X,所以X的最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比Z的小,C正确; D、Y的非金属性大于X,所以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比X的强,D错误。 答案选D。 6.分子式为C4H8ClBr的有机物共有(不含立体异构)( ) A.9种 【答案】D 【解析】 C4H8ClBr可以看作C4H10中2个H原子被Cl、Br原子取代,而丁烷有CH3CH2CH2CH3、CH3CH(CH3)先分析碳骨架异构,分别为 2两种, C-C-C-C 与 2种情况,然后分别对2 种碳骨架采用“定一移 B.10种 C.11种 D.12种 一”的方法分析,其中骨架 C-C-C-C 有、共 8 种,骨架有、 ,共 4 种,共12种,故选D。 点睛:(1)先确定烷烃的碳链异构,即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2)确定烷烃的对称中心,即找出等效的氢原子; (3)根据先中心后外围的原则,将氯原子逐一去代替氢原子;(4)然后再根据一氯丁烷的同分异构体中等效氢,判断溴取代氯丁烷中一个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7.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半径:K>Na>Cl B.元素周期表有7个周期,18个族 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F>H2O>PH3 D.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硅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 【答案】B 【解析】 【分析】 A.原子核外层数多原子半径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 B.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分析、判断; C.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相应的最简单的氢化物稳定性越强; D.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既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 【详解】 A.K是第四周期的元素,Na、Cl是第三周期的元素,根据原子半径与元素原子结构的关系:原子核外层数多原子半径大,同一周期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可知原子半径大小关系为:K>Na>Cl,A 正确; B.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也就是7个周期;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为1个族外,其余15个纵行,每1个纵行为1个族,所以共有16个族,B错误; C.元素的非金属性F>O>P,所以最简单的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PH3,C正确; D.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交界处的元素既具有一定的金属性、又具有一定的非金属性,金属单质容易导电,非金属单质不易导电,所以在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处的硅是一种优良的半导体材料,D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B。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知识和规律,要熟练掌握并加以灵活运用。 8.设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 B.2. 8g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所含质子数为l.4NA 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 D.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A 【答案】D 【解析】 A. H218O与D2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都是20,且均含有10个中子,因此2.0gH218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A,A正确;B. N2和CO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都是28,且均含有14个质子,因此2.8g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所含质子数为l.4NA,B正确;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氧元素化合价从-1价升高到0价,因此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D. 50mL12mol/L盐酸与足量MnO2共热,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浓度减小,稀盐酸和二氧化锰不反应,因此转移的电子数为小于0.3NA,D错误,答案选D。 点睛: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目的关系涉及的知识面广,涉及到核素、弱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胶体、化学键等知识点。与微粒数的关系需要弄清楚微粒中相关粒子数(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及离子数、电荷数、化学键之间的关系,计算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移电子数目时一定要抓住氧化剂或还原剂的化合价的改变以及物质的量,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数或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数就是反应过程中转移的电子数。选项D是易错点。 9.通常情况下,下列各组物质能够共存且能用浓硫酸来干燥的气体是( ) A.HCl、NH3、CO2 B.NH3、N2、H2 C.H2、O2、N2 D.SO2、H2S、O2 【答案】C 【解析】A. HCl、NH3化合生成氯化铵,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B. NH3不能用浓硫酸干燥,B错误;C. H2、O2、N2能够共存且能用浓硫酸来干燥,C正确;D. SO2、H2S不能大量共存,二者反应生成S 和水,D错误,且硫化氢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答案选C。 10.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限度的是 A.SO2、O2、SO3的浓度相等 B.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SO2、O2、SO3密闭容器中共存 D.反应停止,正、逆反应速率都等于零 【答案】B 【解析】A、SO2、O2、SO3的浓度相等,并不是不变,故A错误;B、SO2、O2、SO3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则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说明达平衡状态,故B正确;C、任意时刻都是SO2、O2、SO3共存,故C错误;D、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故D错误;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注意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为0。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百分含量不变,以及由此衍生的一些量也不发生变化。 1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 B.甲烷跟氯气反应无论生成CH3Cl、CH2Cl2、CHCl3还是CCl4,都属于取代反应 C.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 D.甲烷能够燃烧,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爆炸,因此是矿井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 【答案】A 【解析】 【详解】 A.烷烃是饱和烃,都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故A选; B.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会生成一氯甲烷,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四氯化碳,都是取代反应,故B不选; C.分子通式是CnH2n+2的烃,一定是烷烃,故C不选; D.甲烷是可燃性气体,和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比例,会发生爆炸。甲烷是矿井里的气体之一,所以甲烷是安全的重要威胁之一,故D不选。 故选A。 【点睛】 在烃中,符合通式CnH2n+2只有烷烃,因为烷烃是饱和烃。其他烃,如烯烃和环烷烃、炔烃和二烯烃的通式 2SO3(g),下列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反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