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相同的。
12.海洋中无机氮的循环过程可用如图表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4NH4+ + 5O2
2NO2- + 6H+ + N2O + 5H2O)
A.①②均属于固氮反应
B.海洋中的反硝化作用一定需要氧气参加 C.反应④中每生成1 mol H2O转移2 mol e-
D.向海洋排放含NO3-的废水可能影响海洋中氮的循环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氮的固定是将空气中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的过程,所以只有②属于固氮反应,故A错误; B.反硝化作用是指将硝酸盐转变成氮气的过程。硝化作用是指氨在微生物作用下氧化为硝酸的过程。硝化细菌将氨氧化为硝酸的过程,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或一氧化二氮的过程,不一定有氧参加,故B错误;
C.反应④的离子方程式为4NH4++5O2=2NO2-+6H++N2O+5H2O,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降低为-2价,该过10=20个电子,所以每生成1molH2O转移4mole-,故C错误; 程中共转移2×
D.转化关系图中硝酸根离子增多,反硝化作用增强,向海洋排放含的废水会影响海洋中的含量,影响海洋中N元素循环,故D正确。 故D正确。
13.绿色能源是指使用过程中不排放或排放极少污染物的能源,如一级能源中的水能、地热、天然气等;二级能源中电能、氢能等。下列能源属于绿色能源的是 ①太阳能 ②风能 ③石油 ④煤 ⑤潮汐能 ⑥木材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①②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石油、煤和木材因为含硫元素,在燃烧过程中产生二氧化硫气体,不属于绿色能源,故选D。
考点:考查绿色能源的概念和能源的分类
14.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短周期的一部分,Z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R M Y X Z A.R、Y、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 B.X和Z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和还原性均依次减弱 C.R、M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2种以上 D.RY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 【答案】B 【解析】 【分析】
Z原子的电子层数为n,最外层电子数为2n+1,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可知Z位于第三周期,因此n=3,则Z是Cl,所以Y是S,X是F,M是O,R是C,结合元素周期律分析解答。 【详解】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X是F,Y是S,Z是Cl,M是O,R是C,则:
A. R、Y、Z的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增强,A正确; B. 非金属性O>S,因此X和Z的简单氢化物的热稳定性逐渐减弱,但还原性逐渐增强,B错误; C. R、M和氢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有2种以上,例如碳酸氢根、醋酸根、草酸氢根离子等,C正确; D. CS2分子中每个原子的最外层均为8电子稳定结构,D正确; 答案选B。
15.某化工厂发生苯爆燃特大事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苯是一种环状有机物 C.苯的分子式为C6H6 【答案】B 【解析】 【详解】
A项、苯的结构简式为
,苯的分子是环状结构,故A正确;
B.苯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 D.苯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烟
B项、苯分子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双键之间的一种独特的键,不存在单纯的单、双键,故B错误; C项、苯的结构简式为
,分子式为C6H6,故C正确;
D项、苯的分子式为C6H6,分子中的含碳量高,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浓烟,火焰明亮,故D正确; 故选B。
16.不能作为判断硫、氯两种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是 A.单质氧化性的强弱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的强弱
C.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 【答案】D 【解析】 【分析】
D.单质沸点的高低
非金属性越强,单质的氧化性越强越活泼,越易与氢气化合,生成的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越强,而氢化物还原性越差。 【详解】
A. 根据分析,单质氧化性的强弱与非金属性强弱呈正比,A项不选;
B. 根据分析,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酸性强弱与非金属性强弱呈正比,B项不选; C. 根据分析,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与非金属性强弱呈正比,C项不选; D. 单质沸点的高低由分子间作用力决定,与非金属性无关,D项选。 答案选D。 【点睛】
简单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成正比,还原性与非金属性成反比,区别熔沸点(物理性质,考虑氢键和范德华力)。
17.下列关于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的密度比水小
B.反应②为氧化反应,反应现象是火焰明亮并带有较多的黑烟 C.反应③为取代反应,有机产物是一种烃
D.反应④1mol苯最多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是因为苯分子含有三个碳酸双键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苯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溴苯,溴苯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与水混合沉在下层,A错误;B、苯能在空气中燃烧,发生氧化反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带有浓烟,B正确;C、苯能与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生成硝基苯,硝基苯中除了含有C、H,还含有N和O,不属于烃,C错误;D、苯分子没有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D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苯的结构和性质。
【名师点睛】明确苯的结构特点是解答的关键。苯分子是平面形结构,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独特的键,苯分子的特殊结构决定了苯兼有烷烃和烯烃的化学性质,即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解答时注意灵活应用。
18.如图的装置中,干燥烧瓶中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管的胶头,下列与实验事实不相符的是 ( )
A.NH3(H2O含石蕊) 蓝色喷泉 B.HCl (H2O含石蕊) 红色喷泉 C.C12(饱和食盐水) 无色喷泉 D.CO2(NaOH溶液) 无色喷泉 【答案】C
【解析】氨气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氨水溶液显碱性,遇到石蕊显蓝色,A项正确;氯化氢极易溶于水,能形成喷泉,遇到石蕊显红色,B项正确;氯气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不能形成喷泉,C项错误;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造成气体减小,形成喷泉,D项正确。 19.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制溴苯
B.从 a 处移到 b 处,观察到铜丝由黑变红
C.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
D.分离含碘的四氯化碳液体,最终在锥形瓶中可获得碘
【答案】B 【解析】 【分析】
A、苯与浓溴水不反应;
B、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与乙醇蒸气反应生成红色的铜、乙醛和水; C、乙醇和水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 D、碘的沸点高于四氯化碳。 【详解】
A项、苯与浓溴水不反应,应用苯、液溴、溴化铁或铁粉混合制溴苯,故A错误;
B项、铜丝在外焰a处受热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移到内焰b处时,黑色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与乙醇蒸气反应生成红色的铜、乙醛和水,故B正确;
C项、乙醇和水均与金属钠反应生成氢气,无法检验无水乙醇中是否有水,应选用无水硫酸铜检验,故C错误;
D项、碘的沸点高于四氯化碳,蒸馏分离含碘的四氯化碳液体,最终在蒸馏烧瓶中获得碘,锥形瓶中可获得四氯化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侧重有机化学实验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把握有机物的性质、混合物分离提纯、有机物制备和检验等为解答的关键。
20.下列反应与Na2O2+SO2→Na2SO4相比较,Na2O2的作用相同的是 A.2Na2O2+2CO2→2Na2CO3+O2 C.2Na2O2+H2SO4→Na2SO4+H2O2 【答案】D 【解析】 【详解】
反应Na2O2+SO2→Na2SO4中SO2是还原剂,过氧化钠是氧化剂,则
A、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还原剂,A不正确; B、反应2Na2O2+2SO3→2Na2SO4+O2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也还原剂,B不正确;
C、反应2Na2O2+H2SO4→Na2SO4+H2O2中元素的化合价均没有发生变化,不是氧化还原反应,C不正确;
D、反应3Na2O2+Cr2O3→2Na2CrO4+Na2O中,过氧化钠是氧化剂,Cr2O3是还原剂,D正确; 答案选D。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一种重要方法。将0.2mol有机化合物A与标准状况下17.92L氧气混合点燃,两者刚好反应,只得到三种产物:CO、CO2和H2O。将全部产物依次通入足量的浓硫酸和碱石灰中,浓硫酸增重14.4克,碱石灰增重17.6克。剩余气体通过足量灼热氧化铜,测得固体质量减少6.4g,试分析:
(1)有机化合物A的分子式(要求写出推理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
B.2Na2O2+2SO3→2Na2SO4+O2 D.3Na2O2+Cr2O3→2Na2CrO4+Na2O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