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资料分析“性价比”:实用乘法计算
中公教育研究与辅导专家 孙畅
在行测考试中,理科部分主要考的内容分成了两大类,一类是数量关系,一类是资料分析。由于数量关系相对来讲有一定的难度,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作答,所以大多数同学对于数量部分学习的积极性并不是很高,但是对于资料分析的学习还是非常重视的,因为这一类题目相对来讲难度并不是很大,是同学们多加练习之后,能在考试的过程中保证一定的准确率,拿到相应分值的,属于行测考试中性价比非常高的学科。今天就来介绍一个关于解决资料分析计算问题的实用方法。
什么是资料分析呢,其实就是从国家统计局现有的数据中节选出部分材料,测查我们对于整个材料的分析梳理,以及列式和估算的能力。由于所有的行测考试题目都是有选项存在的,因此在资料分析的计算过程中要想选出正确的选项,虽然需要经过列式之后的计算从而判定,但计算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我们对于所列出的式子进行完全的,精确的计算,由于选项存在一定差距,我们就可以根据选项的设置情况,通过估算或者是部分计算的方法,从四个选项当中判定出正确的答案即可。
那么有哪些非常实用又方便操作的估算方法呢,今天中公教育专家就来说一说有效数字乘法的计算原则。
在介绍这种方法之前,先来说一说什么是有效数字,有效数字指的是对于一个数而言,从左边第一个非零的数字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个数都叫做这个数的有效数字。例如:27654,这个数的前三位有效数字就是276,而0.0027654按照定义,它的前三位有效数字也是276,一般情况下,大多数资料分析题目选项的设置不会考虑小数点位置的变化,也就是不会出现类似以27654,2765.4,276.54,27.654为选项的情况,因此我们在计算的过程中也不需要去考虑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所以无论是27654还是0.0027654他们的前三位有效数字都是相同的数值。这个时候我们就只需要去判断计算结果的前几位有效数字是几即可。
在资料分析的列式中有很多乘法的计算,当相乘的两个数数位比较多,数字比较大的时候,完全计算的计算量就非常大,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我们能够判断计算结果的前三位有效数字,就可以从选项当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因此估算时只需要保留计算结果的前三位有效数字,则对于相乘的两个数而言,就只需要各自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去相乘。那取舍的原则是什么呢?一共分成三种不同的情况,经过大量的实践证明,我们所选取的有效数字取舍原则要
比直接简单粗暴的四舍五入更加准确,小伙伴儿们要掌握清楚:两数相乘保留前两位有效数字看第三位,如果第三位上的数满足:
1、第三位有效数字全都是0、1、2之中的数,则把第三位以后的数全都舍掉,简称:全舍。如:23134×77032,两数相乘第三位上的有效数字分别是1和0,满足全舍的原则,则只需计算23×77即可。
2、第三位有效数字全都是8或9之中的数,则两数均进一位保留两位再计算,简称:全进。如:43976×22976,两数相乘第三位上的有效数字都是9,满足全进的原则,都往前进一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则只需计算44×23即可。
3、除上述两种情况之外均一进一舍,前三位有效数字较小的正常四舍五入,较大的做相反变化(即前者舍了后者就进,前者进了后者就舍)。如:23456×23787,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是4和7,不满足全舍或全进的原则只能一进一舍,前三位有效数字分别是234和237,较小的是234,正常四舍五入,则需要舍掉,保留前两位是23,另一个做相反变化需要进位保留前两位是24。再如:23456×23277,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是4和2,依旧不满足全舍或全进的原则只能一进一舍,前三位有效数字分别是234和232,较小的是232,正常四舍五入,则需要舍掉,保留前两位是23,另一个做相反变化需要进位保留前两位是24。又如:23864×23787,第三位有效数字分别是8和7,不满足全舍或全进的原则只能一进一舍,前三位有效数字分别是238和237,较小的是237,正常四舍五入,则需要进位,保留前两位是24,另一个做相反变化需要舍掉保留前两位是23。你学会了么?
这种方法在实际应用中非常广泛,只要是两个数相乘均可以使用,掌握清楚三条取舍原则便可以简化计算节省时间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