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野蛮的暴力的王朝更迭,孔子式的道德话语和意识形态却始终不变。这不仅因为孔教是专制的补充,还因为孔教本身就是野蛮的。
十六
二十世纪中国历史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秘密,就是如何理解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胜利。或者说,为什么在国共两党的竞争中,最后共产党胜利了?
有关这一问题,不仅两党双方从来没有讲清楚过,就是所有的专家学者,包括西方世界所有有关的教授们,也没有给出正确的回答。
人们几乎全都以为,共产党对国民党的胜利,是共产主义对三民主义的胜利,或者说是整个共产主义阵营对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胜利。
错了。或者说,这只是表面的现象。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民党的胜利,是崛起于中国晚近历史的一种新兴文化对中国数千年的周公——孔子文化的胜利。
毛泽东年轻时醉心于曾国藩,然而,五四新文化运动一兴起,毛泽东马上被吸引,并且真诚地欢呼,全身心地投入。
然而,毛泽东在北大,遭到了心理上的沉重打击。胡适的迟钝,北大《新青年》教授们的狂妄无知,把毛泽东最后推向了井冈山。
胡适虽然是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和领袖人物之一,但胡适对周公——孔子文化的认识是不清楚的,模糊的。胡适的文化创造能力是极为有限的。
对于从禅宗到《红楼梦》的中国文艺复兴,只有周氏兄弟隐隐感觉到。而从文化命脉上承继的,则是清华国学院。
胡适在禅宗和《红楼梦》的研究上,表现了惊人的无知,和弱智。胡适用美国实用主义的眼光搞实证,开了学术技术主义的先例。这种研究方式确实是民主的,但同时也是毫无想像力从而毫无文化创造力的。
相比于胡适的缺乏想像力和创造力,毛泽东恰好充满想像力和创造力。然而,在毛泽东满腔热情地投奔北大时,胡适作为新文化的领袖人物,恰恰忽视和冷落了一个最不应该冷落的年青人。胡适不懂也不会倾听一个带着湖南口音的年青人,把毛泽东从五四新文化推向了聚啸山林。
毛泽东最后以他的胡思乱想方式,创造了新中国。毛泽东的新中国,充满混乱,但也充满创造性。这是一种混乱的创造,也是一种创造的混乱。
孙中山是一个比洪秀全更加没有文化头脑的造反者。洪秀全还挑战过孔子。孙中山连孔子是怎么回事都不知道。
蒋介石的学习曾国藩,是由于孙中山没有文化的结果。国民党的历史从青红帮开始到在野党结束。
国民党的孙中山特色,把宋教仁最具现代政治意味的努力遗弃了,又把光复会中的中国传统侠义精神,给扼杀了。孙中山发扬光大了中国帮会传统和江湖方式。
国民党治下的臣民,再留学再教授,也难以有文化。而共产党治下的国民,再不让读书,再愚民,再没有民主,也照样充满文化创造力。
中国的八十年代,再一次使中国新文化充满生机。 中国的政治,要永远记取毛泽东式的独裁专制的教训,中国的文化却永远需要毛泽东式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胡适无意间犯的一个历史性错误,使中国的新文化发展和中国政治的现代
化,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错位。毛泽东的想像力没能用到文化创造上,而用到了从造反有理到一统天下的传统权力话语的复辟上。
毛泽东对蒋介石的胜利,是文化想像力的胜利。 青红帮出身的蒋介石,力图从曾国藩那里寻找出路,但不仅晚了,而且反了。 孙中山对五四新文化毫无感觉。当毛泽东风尘仆仆地从湖南跑到北大,投奔新文化领袖们的时候,孙中山正在跟苏联的恐怖分子一次次地密谈,如何把苏联的恐怖主义引进中国。
孙中山十分热衷于恐怖活动。暴动,暗杀,甚至暗杀自己的同志。
十七
老子庄子的文化立场,是自由的,独立的。孔子孟子的文化取向,是把话语变成权力,所以他们四处奔波,到处游说,把帝王作为他们的主要听众。因为他们没有权力话语的支持,他们的话语就不可能变成权力。这是话语权力寻求权力话语的一个过程,最后以两者的完美结合告终。
事实上,孔孟之道,没有帝王的权力,无疑于一堆废话。
韩非子以及所谓的法家,与老子庄子的区别,也同样在于,韩非子等人和孔孟一样,要寻找权力来支撑和实现自己的学说,而老庄根本不需要权力。因为老庄无意于把自己所说的变成话语权力。
所谓的第三种人,第三种立场,就是老庄的立场,就是自由的立场。老庄所寻求的是自由的空间和自由的生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