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限时检测 (时间:50分钟 满分:100分)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 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马克思主义哲学 题号 1、2、3、13 4、5、6 7、14(2) 8、9、14(1) 10、11、12、15 难易度 易、易、中、中 易、易、中 中 中、易、中 中、中、中、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人人都有世界观,但却不一定人人成为哲学家。这主要说明( ) A.哲学家是超人,普通人不懂哲学 B.有更多的世界观才能成为哲学家
C.世界观是自发的、零散的,而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D.哲学与世界观没有联系
解析:C 哲学是哲学家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系统化、理论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C正确;把哲学家看成超人是把哲学神秘化的错误倾向,故排除A;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用量的多少来衡量是否会上升为哲学,故排除B;D说法明显错误,应排除。
2.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解析:A 人们提出了理念,影响了人们的行动,而理念属于世界观,行动体现方法论,体现了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的道理,A正确,C不选;哲学来源于实践,B错误;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D错误。 3.(2016·江苏卷,25)爱因斯坦说:“哲学的推广必须以科学成果为基础。可是哲学一经建立并广泛被人们接受之后它们又常常促使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指示科学从许多可能的道路中选择一条路。”这句话说明( )
①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②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③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方法论指导 ④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B 本题考查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本题材料体现的是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①③;②的说法错误,哲学以具体的科学研究为基础,认为哲学是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是错误的;④的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4.费尔巴哈说:“自然是一本不隐藏自己的大书,只要我们读它,就可认识它。”这段话体现了( ) A.思维决定存在
B.自然是可知的,人有能力认识它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D.人们是无法回避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
解析:B 材料强调了自然界(存在)的可知性,承认了思维能够正确认识存在,属于可知论,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无关。
5.我们在实际工作中,都会面对处理工作计划与工作实际的关系,这在哲学上就是处理( ) A.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B.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C.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问题
解析:B 工作计划属意识范畴,工作实际属物质范畴,故B应选;A、C、D与题意不符,排除。
6.(2018·河北安阳一模)从漫画《各有所求》中矿工为了安全所作出的不同选择,我们能够体会出( )
①离开哲学的指导实践就会失败 ②世界观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意识是人们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④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C 从漫画《各有所求》中矿工为了安全所作出的不同选择,我们
能够体会出世界观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根本对立,②④符合题意;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离开正确世界观的指导就会导致失败,①说法错误;③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7.(2015·浙江卷,27)中国的先哲认为世界由金、木、水、火、土构成。到了19世纪,人们认为世界的最基本成分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上100个左右的元素。现在人们认为最基本的是夸克、电子等。由此可见( )
①唯物主义的观念由来已久 ②具体认识会在发展中不断被超越 ③真理的价值要到实践中才能实现 ④认识的目的是改造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A 中国先哲对世界本原的认识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这体现了唯物主义观念由来已久,①符合题意;材料中人们对世界本原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这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②符合题意;材料强调不同时期的不同认识,没有涉及真理及其价值,也没有涉及认识的目的,③④与题意无关。
8.法国哲学家笛卡儿主张物质和精神彼此独立、互不相干,但他在论证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怎样才能结合在一起时,不得不搬出一个万能的上帝来帮忙。这表明(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并非哲学的基本问题 B.二元论调和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 C.二元论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沼 D.二元论与唯物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