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大学马哲和毛概复习内容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9 3:41: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想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从实际出发,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结合 ②从实践出发,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③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在实践的基础上实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统一

2、实践本身包含了哪些在矛盾?

①规律的客观性与活动的目的性之间的矛盾。 ②个别性与普遍性的矛盾。 ③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矛盾。

3、如何正确全面地理解和把握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社会发展的多重标准。

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标准: ①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

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多重目标的前提条件; ③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客观标志。

4、简要叙述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容。 群众观点: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 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③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④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群众路线:①相信人民群众能够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③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④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

.

5、简要叙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⑴二者之间是一种矛盾关系,表现为:个别与一般、偶然与必然、现象与本质的矛盾。

⑵它们的辩证关系表现为: 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②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③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感性中有理性,理性中有感性。

6、阐述矛盾的基本原理并应用矛盾原理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基本原理:①矛盾对立统一原理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③矛盾的特殊性原理④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⑤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关系原理⑥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关系原理⑦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方法论:①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②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7、如何科学评价科学技术的价值。

⑴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通过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来促进社会发展。

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因:①现代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 ②现代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 ③现代科学技术对其他生产要素的渗透和作用日益强烈。 ⑶科学技术自主创新与生产力的跨越发展

8、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观点?)实践:实践是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社会性的物质活动 Why?①实践是人的生存基础。②实践是人的意识活动的基础。③实践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基础。

补充:实践的本质特征:

①客观物质性(客观的物质活动)②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的活动)③社会历史性(社会的历史的活动)

.

.

9、社会生活的物质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②生产劳动是作为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物质性活动;

③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

物质性。

10、简述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联系指事物之间及事物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是事物固

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多样性)和普遍性。

普遍联系的方法论意义:①对任何事物、现象的认识都不能孤立进行,而应该从与其他事物、现象各种关联的角度进行认识。

②各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活动,有必须立足于与其他活动的各种联系具体谋划、展开,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11、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是怎样的?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质变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未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④发展是连边和质变的统一,即渐进与飞跃、连续性与间断性的统一。

12、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⑴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①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有两种情形: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生产关系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

.

13、简述改革的实质及其历史作用

实质: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历史作用:改革在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集中表现在:它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基本矛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的有效途径。

14、评价历史人物应坚持哪些科学方法?

①阶级分析的方法②历史分析的方法③辩证分析的方法

15、简述认识运动过程的两次飞跃分别指什么。

①认识的目的是实践,人的认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这只是认识运动中的第一次飞跃②认识的结果仍然是观念的存在。把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是认识运动中的第二次飞跃。,

16、为什么说真理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 ⑴真理的绝对性

①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容,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世界的接近,都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 ②承认真理的客观性或客观容,就意味着承认真理的绝对性。 ⑵真理的相对性

①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总是有局限的、不完善的。

②具体的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的某个部分、某个阶段的正确认识,或对具体事物某些方面、一定层次和一定程度的正确反映。

⑶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的辩证关系:①二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包含。

②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在真理性认识的形成和发展中的表现。

③在这很里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上,要反对独断主义和相对主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把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对立起来,片面夸大一个方面二否定另一个方面。

.

.

17、如何认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不能离开实践进行讨论。

②真理的本性(主客观相符合)要践成为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③实践的特点(主观见之于客观)令其能够成为检验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18、简述价值观的功能有哪些?

①导向功能:价值观在主体活动中具有导向和定向作用。 ②规功能:价值观规定和约束着主体的行为和活动。 ③凝聚功能:价值观是人的社会认同的核心容。

④激励功能:价值观不仅在理智方面给人以开导,而且能够激发主体的情感和意志,是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

19、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人的重要性的哪些认识,使唯物主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原则。 ①在人与物的关系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凸显了人的主体地位。 ②在人的全部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了人的实践活动。 ③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人的价值追求。

20、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③实践认识的最终目的

.

搜索更多关于: 大学马哲和毛概复习内容 的文档
大学马哲和毛概复习内容.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w595zqji6j6mw9sjhs44p5c1cp2i00dx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