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穿斗架、叠梁式构架、高台建筑、重楼建筑和干栏式建筑等相继确立了自身体系,并成了日后2000多年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主体构造形式。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等均已出现。这一历史阶段,在类型上,城市的格局、宫殿建筑和礼制建筑的形制、佛塔、石窟寺、住宅、门阙、望楼等都已齐备。
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这一历史时期的建筑成就表现在建筑类型更为完善,规模极其恢宏;建筑师从知识分子和工匠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职业;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广泛使用图样和模型;建筑技术上又有新发展并趋于成熟--组合梁柱的运用,模数制的确立,铺作层的形成。
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此时建筑步入衰微,虽非建筑技术上后退,其体系出现凝固化和不适应性。木构造技术的变革--拼合梁柱的大量使用、斗拱作用的衰退、模数制的进一步完成促使设计标准化、定型化以及砖石建筑的普及;施工机构的双轨制及设计工作的专业化;个体建筑形制的凝固,总体设计的发达。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鲁具异采,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体系的整体风貌,其中尤以藏族、雏吾尔族、傣族和侗族建筑更富特色。 (三)雕塑
秦汉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升期,秦汉雕塑的风格特点是浑厚雄健、朴实厚重、气魄宏大,体现出封建社会的上升期的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具有崇高的力和数的巨大、超常的审美特征。就文化传承来说,秦朝仍旧体现出战国时期秦国关陇一带平朴写实的特色,而汉代则多承楚风,更具有浪漫、夸张的成分。秦兵马俑是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群雕,宏伟壮观,气势磅礴,风格写实。汉代的霍去病墓,也是我国早期的纪念碑式的雕塑。其中《马踏匈奴》采用象征和因势象形的手法,把绘画同雕塑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汉像砖和汉画像砖,在绘画和雕塑相结合上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内容丰富,形式古朴浑厚,各具地方特色。 魏晋是一个佛教思想与儒学思想碰撞、交融时期。因此,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建寺庙,凿窟造像,利用直观的造型艺术宣传统治者思想和教义。代表性的石窟为: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石窟内雕塑大量的佛像,有石雕、木雕、泥塑、铸铜等,佛像雕塑遂成为当时中国雕塑的主体。这些石窟在发展中不断增加新的雕塑作品,历代都对石窟进行重修、扩建、新增和补充。这个时期的雕塑特点为较注重细部的刻画,技术更圆转达纯熟,雕塑形象和题材大都为宗教题材,因而雕塑形象具有神化倾向和夸张的特征。 我国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宗教造像艺术、陵墓的装饰雕刻艺术、陪葬的陶瓷雕塑艺术、肖像造型艺术等都进入一个空前繁荣时期。宗教造像艺术在唐代有长足发展,敦煌石窟成为我国建造最早、规模最大、开凿时间最长的石窟。历代的开凿使雕塑造像数量已达到二千余尊。其造型或丰腴华丽,或稳重慈祥,具有和谐美的特征。除敦煌石窟之外,还有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等,其造像表现出妍丽优雅的风格,体现出盛唐的雄壮恢宏,热烈奔放,自强奋发,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
隋唐以后到清代,我国雕塑艺术在内容、题材方面开始落入世俗化。这些雕塑大多更强调实用性与玩赏性功能,体现出工艺品的特色。作品造型一般小巧玲珑、精致剔透、精雕细凿,缺乏大气之作和大型之作,艺术上逐渐转向个人化、内聚性的风格。 秦始皇兵马俑(秦) 马踏匈奴(西汉) 马踏飞燕(东汉) 荆轲刺秦王
(东汉画像石,山东济宁市嘉祥县武梁祠) 弋射收获(四川画像砖) 斗牛(河南南阳画像石) 司母戊铜鼎 四羊方尊
欧洲中世纪美术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罗马帝国(公元395年至1453年,定都拜占庭,后更名为君士坦丁堡,被土耳其人所灭建立奥斯曼帝国时更名为伊斯坦布尔。)、西罗马帝国(都城为罗马,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东欧?a?a拜占廷艺术;
西欧?a?a罗马式艺术、哥特式艺术 中世纪西欧艺术的发展:
9
蛮族艺术(5-10世纪) 加洛林文艺复兴艺术
罗马式艺术(11-12世纪) 哥特式艺术(12-14世纪)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美术公元2世纪-5世纪)
相传,基督教在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境内拿撒勒人耶稣创立,主要流传于巴勒斯坦和地中海沿岸各地的犹太人下层群众中。1世纪未至2世纪初,教会骨干中的社会中、上层人士及其知识分子的比重已明显增加。 公元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敕令,确立基督教的合法地位。380年狄奥多西敕令宣布基督教为罗马国教。
一、建筑巴西利卡式教堂 二、绘画
第二节拜占庭美术(公元5世纪—15世纪) 一、建筑 1、特点:
集中式布局(以重要部位为中心安排建筑的整体布局) 2、代表作
圣索菲亚大教堂
开阔完整、富有层次、虚幻飘渺的内部空间 二、镶嵌画
用有色石子、陶片或有色玻璃小方块等嵌成的绘画,主要用以装饰建筑物的天花板、墙壁和地面。 创造非现实幻象的程式化创作模式:①造型方面
平面化、金黄色背景、比例失调、庄严肃穆、装饰性…… ②象征主义手法
《查士丁尼大帝与随从》(圣维达尔教堂) 第三节罗马式美术(公元11世纪--12世纪) 建筑1、特点: ①拉丁十字形布局 ②圆拱、厚墙、 小窗、塔楼
坚固厚重,产生静穆、庄重的宗教气氛
十字形平面,分拉丁十字形和希腊十字形。拉丁十字形有两个较短的横向臂,以及一个长的纵向臂。 2、代表作
比萨大教堂(意大利) 二、雕刻
装饰性浮雕,非独立性。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怪诞诡异的情景展现,形体或拉长或压缩,具寓意、象征意味。
《最后的审判》
(法国奥顿大教堂山墙浮雕) 《圣约翰》插图 三、绘画
细密画一种精细刻画的小型绘画,主要作书籍的插图和封面、扉页徽章、盒子、镜框等物件上和宝石、象牙首饰上的装饰图案。尺幅较小,刻画精细入微。细密画包含基督教细密画、波斯细密画和印度细密画三个主要分支。
第四节哥特式美、术公元12世纪--14世纪) 一、建筑 1、特点:
①拉丁十字形平面布局
②尖拱、尖塔、塔楼、大彩色玻璃窗
以奔放、灵巧、上升的力量感体现弃绝尘寰的宗教思想,也显示了蓬勃生机的精神。
10
夏特尔教堂 2、代表作:
①巴黎圣母院(法国) ②夏特尔教堂(法国) ③科隆大教堂(德国) ④米兰大教堂(意大利) ⑤索尔兹伯里教堂(英国) 二、雕刻
特点:独立存在性、写实性逐渐增强 三、绘画
彩色玻璃窗画;细密画 意大利文艺复兴美术
一、开端(13、14世纪) 乔托逃亡埃及 哀悼基督 犹大之吻
早期(15世纪) (一)建筑 布鲁涅列斯奇
佛罗伦萨大教堂穹窿顶 (二)雕刻 多那太罗 《大卫》
希律王的宴会加塔梅拉塔骑马像 (三)绘画 波提切利 ①《春》
②《维纳斯的诞生》
三、盛期(1495年~1520年) 1、达·芬奇(1452-1519)daVinci,Leonardo 列奥纳多·达·芬奇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最负盛名的美术家、雕塑家、建筑家、工程师、机械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和发明家。科学性与理想化是他创作的宗旨,提出了著名的“镜子说”理论,善于创造真实生动而理性化的人物。 达·芬奇为米兰格雷契寺院食堂画的《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莎》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 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使用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首创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蒙娜丽莎》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
2、米开朗基罗(475-1564年) 米开朗基罗·博那罗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
米开朗基罗生活在意大利社会动荡的年代,坎坷的人生经历使他对所生活的时代产生了怀疑。在艺术作品中倾注了自己满腔悲剧性的激情,具有戏剧般的效果、气势磅礴。米开朗基罗创作的人物雕像雄伟健壮,充满了无穷力量和英雄主义气概。
1496年,米开朗基罗来到罗马,创作了第一批代表作《酒神巴库斯》和《哀悼基督》等。1501年,他回到佛罗伦萨,用了四年时间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卫》。1505年在罗马,他奉教皇尤里乌斯二世之命负责建造教皇的陵墓,1506年停工后回到佛罗伦萨。1508年,他又奉命回到罗马,用了四年零五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著名的
11
西斯廷教堂天顶壁画。1513年,教皇陵墓恢复施工,米开朗基罗创作了著名的《摩西》、《被缚的奴隶》和《垂死的奴隶》。1519-1534年,他在佛罗伦萨创作了圣洛伦佐教堂里的美第奇家族陵墓群雕。1536年,米开朗基罗回到罗马西斯廷教堂,用了近六年的时间创作了伟大的教堂壁画《最后的审判》。 大卫
被缚的奴隶 垂死的奴隶 摩西 创世纪 最后的审判 晨暮昼夜
3、拉斐尔:(1483-1520年)
拉斐尔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他对各画派大师的艺术特点均认真领悟,博采众长,特别倾心学习达·芬奇的构图技法和米开朗琪罗的人体表现及雄强风格,使其独具古典精神的优雅宁静、和谐完美风格日趋成熟,从而迅速取得了和达·芬奇、米开朗琪罗鼎足而立的巨大成就。
他的一系列圣母画像,和中世纪画家所画的同类题材不同,都以母性的温情和青春健美而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
西斯廷圣母 雅典学院 四、晚期
样式主义美术(又称矫饰主义、风格主义) 《时间与爱情的幻想》(《奢侈的寓言》《维纳斯、丘比特、罪恶与时间》) 布隆齐诺 五、威尼斯画派
1、乔尔乔内(Giorgione,1477—1510)乔尔乔内是威尼斯画派成熟时期的代表人物。其作品洋溢着一种神秘的难以琢磨的特色,后世称他为“神秘画家”。
乔尔乔内致力于表现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美,对大自然的色彩变化有着超凡的敏锐洞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沉睡的维纳斯 田园合奏
2、提香(TizianoVecellio,公元1490-公元1576)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威尼斯画派的代表性画家。热情地讴歌女性美和生命活力,善于运用壮丽的色彩增添画作激越的视觉效果。 乌尔比诺的维纳斯花神 其他国家文艺复兴美术 一、尼德兰
尼德兰意为“低地”,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的一部分。尼德兰美术重写实,精巧缜密,有哥特式美术遗风。 1、扬·凡·奈克(JanVanEyck,1385年-1441年)
尼德兰文艺复兴美术的奠基者,油画形成时期的关键性人物,被誉为“油画之父”。凡·埃克(哥哥胡伯特?凡?埃克和弟弟扬?凡?埃克)发现了用油调制颜料,以后又用稀释的油作调料液,不但运笔灵活,而且层层敷设、多次修改,又便于长时间保存。色彩丰富,透明鲜亮,形象逼真。 扬·凡·奈克的作品以写实的精细描写和微妙的光影表现见长。 根特祭坛画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2、勃鲁盖尔 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Pieter约1525~1569)
尼德兰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家”。他有两个儿子,也都是画家,故后世称他为“老彼得·勃鲁盖尔”。
勃鲁盖尔的画风古朴而率直,对农民的形象和生活细节观察入微、描绘如真,形象活力充沛、纯朴憨厚。 勃鲁盖尔的画不如拉丁民族意大利人的画理想而完美,其实这种不避丑陋直视现实生活本身的艺术观正是他的价值所在,后来意大利的卡拉瓦乔画派,西班牙的“波德戈奈”风,荷兰的哈尔斯、伦勃朗,法国的夏尔丹以及19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都受到了他的影响。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