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受热至完全反应的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表示的是( )
A.剩余固体的质量 B.生成氧气的质量
C.固体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氯酸钾的质量
2.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合理的是(A.物质世界是由一百多种元素组成的,因此可以利用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新物质 B.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氧化物都含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一定大于原子 3.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
B.核外电子总数
C.最外层电子数
D.电子层数
4.下列组别中,用括号内的物质或方法不能区分的是( ) A.铁丝、铜丝、水银三种全属(观察)
B.镁粉、木炭粉、氧化铜粉末三种固体(稀盐酸) C.烧碱、食盐、纯碱三种溶液(酚酞溶液) D.二氧化碳、氧气、空气三种气体(燃着的木条)
5.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B.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C.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所以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6.下列实验方案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A 除去 CO2中的 O2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铜网 B 实验室制取CO2 块状大理石和稀硫酸 C 除去 CO2中的 CO 在氧气中点燃 D 鉴别O2与 CO 通入澄清石灰水 A.A B.B C.C D.D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 8.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叫做溶剂 C.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
B.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2MgO”来表示.以下信息:①反应条件②反应速率
9.镁条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可用“2Mg+O2
③反应物、生成物各物质间的质量关系④反应的微观过程⑤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⑥反应体系中微观粒子的数量关系.能从上述化学方程式中获得的是( )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0.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g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11.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防治水体污染,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 B.自来水加热煮沸后有水垢产生说明自来水是混合物 C.所有物质都易溶于水
D.自来水厂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有:沉降、过滤、吸附、蒸馏
12.如图是镉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镉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镉是一种金属元素
B.镉的原子序数和原子核内中子数均为48 C.镉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12.4 D.化学反应中,镉原子易失电子 13.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铝 Ag B.两个氯原子 Cl2 C.干冰 CO2 D.硫酸铵 NH4SO4 14.下列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是 A.H2 B.SO2 C.O2 D.CO2 15.下列关于金属利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用铝制高压电线 二、填空题
16.松花蛋是人们喜欢的菜肴之一。生石灰、食盐、纯碱、硫酸锌是制作含锌松花蛋的主要原料,制作料泥时将上述原料加入水中,混合均匀即可。
B.用钨制灯丝
C.用铅制菜刀 D.用铜制导线
(1)食醋中含有醋酸(CH3COOH),醋酸由 ______ (填数字)种元素组成,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______ 。
(2)原料中可以做干燥剂的物质是 ______ (填化学式)。
(3)原料中食盐在生活中最常用作调味品,常在其中加入碘酸钾(KIO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 ______ ,加碘盐是否能检验淀粉 ______ (填“是”或“否”),人体缺锌元素会患有 ______ (填字母)。
A 佝偻病 b 贫血病 c 侏儒症 d 甲状腺疾病
(4) “纯碱”是 ______ (填物质的名称)的俗称,纯碱溶液的pH ______ 7(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17.在硝酸钾、食盐、塑料、碳酸氢铵、天然气、甲醛等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常用于浸制生物标本的是_____(填物质名称)。
18.在“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课上,同学们做了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氯化铜溶液之间反应的实验。为对本课产生的废液进行绿色排放,甲、乙两位同学对废液的成分进行探究和处理。请填空:
(1)甲同学取少量溶液样品,观察到样品澄清并呈浅蓝色。由此猜想,溶液中可能存在 的离子为__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欲将废液处理为无色的中性溶液后再排放,他向废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废液达到了该同学的排放要求。 三、简答题
19.每个家庭都离不开燃料.你家使用的燃料是_____;你家在使用燃料时,使燃料充分燃烧的方法是_____;如果燃烧不充分产生的后果是_____. 20.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葡萄糖(C6H12O6)在酶的催化的作用下与氧气反应。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化钠和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l2+2NaOH═NaCl+NaClO+H2O;.已知Cl2与石灰水反应与之“类似”,写出Cl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实验室内一瓶久置的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三位同学分别选择了三类不同的物质进行实验
①观察到甲实验_____的现象,证明样品已变质。 ②写出进行乙实验时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③请你在丙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实验方案,证明已经变质的样品中还含有氢氧化钠。_____。 ④由上述实验可知,氢氧化钠必须_____保存。 五、流程题
22.工业上以铁粉为原料制备新型消毒、净水剂K2FeO4的流程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属于哪种基本反应类型:______,反应①发生时的现象为______,固体A在生产生活中的一种用途:______。
(2)请写出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反应①中铁粉有少量生锈是否会对生产造成影响?______填“有”或“无” (4)上述操作I中的基本操作是______,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
(5)反应③中双氧水做氧化剂,常见试剂高锰酸钾也可做氧化剂,该工艺流程中选用双氧水而不用高锰酸钾的原因是______。 六、计算题
23.现有一瓶标签已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为测定瓶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取该溶液34g于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二氧化锰,完全反应后,称得烧杯内剩余物质的总质量是34.4g,将烧杯内剩余物质过滤、洗涤、干燥后得滤渣2g。则瓶内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
24.地沟油中含有一种强烈致癌物黄曲霉素B2(C17H14O6),长期食用会引起消化道癌变,请回答: (1)黄曲霉素B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________________ ;
(2)黄曲霉素B2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__。 七、探究题
25.某实验小组的甲、乙两同学围绕Na2CO3进行了如图一所示的实验.实验结束后,同学们把A、B两支试管中的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如图二),充分混合后发现白色沉淀明显增加。
(1)甲同学的实验完成后,A试管一定有剩余的物质是①_____(水除外); (2)乙同学的实验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②_____;
小组同学将C中液体过滤后,对所得滤液的主要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假设】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滤液的成分作出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Na2CO3 猜想二: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 猜想三: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CaCl2、HCl 猜想四:滤液中的溶质是NaCl
【讨论交流】通过认真讨论,小组同学排除了猜想三不合理,他们的理由是③_____;
【实验探究】甲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乙同学取少量滤液置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钙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评价交流】甲同学的实验④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乙同学的实验⑤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得出正确结论,你的理由是⑥___________。
【归纳总结】通过上述实验可以得出:在确定溶液可能存在的离子时,如果待测溶液中含有与待测离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