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2 6:32:2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C.在原来基础上升高0.75℃ D.在原来的温度上升高0.5℃

3.文中结尾“上述观点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证实”的意思是 A.科学家们对这一现象的解释有自相矛盾的地方。 B.用两极空气比其他地方清洁和潮汐力作用来解释这一现象尚缺乏科学依据。

C.两极气温在满月时较其他地区气温高的说法还需进一步证实。

D.满月的月光能使地球两极的气温升高和使中纬度地区的气温下降的观点不完整,没有被证实。 4.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满月时,中纬度地区的气温比两极地区还要低。 B.全球气温随月相变化略有升高的原因尚未证实。 C.月球距热带地区较距地球两极近,因而对热带地区气温影响应更大些,但实际并非如此。

D.月运周期与两极温度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同空气的清洁度和潮汐力作用有关。 阅读下文,完成5—8题。 诗的境界 朱光潜

像一般艺术一样,诗是人生世相的返照。人生世相本来是混整的,常住永在而又变动不居的。诗并不能把这漠无边际的

第6页/共20页

混整体抄袭过来,或是像柏拉图所说的“模仿”过来。诗对于人生世相必有取舍,有剪裁,有取舍剪裁就必有创造,必有作者的性格和情趣的浸润渗透。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亦必有所创,创为艺术。自然与艺术媾和,结果乃在实际的人生世相之上;另建立一个宇宙,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非全是空中楼阁,亦非全是依样画葫芦。诗与人生世相之关系,妙处惟在不即不离。惟其“不离”所以有真实感;惟其“不即”,所以新鲜有趣。

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钩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中有独立自足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这霎时间烟消云散去了。纯粹的心境是凝神注视,纯粹的诗心所观境是孤立绝缘。心与其所观如鱼戏水,忻合无间。始任举二短诗为例: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崔颢《长干行》)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声。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王维《鹿柴》)

这两首诗都俨然是戏景,是画境。它们都是从混整的悠久而流动的人生世相中摄取来的一刹那,一片断。本是一刹那,艺术灌注了生命给它,它便成为终古,诗人在一刹那中所心

第7页/共20页

神领会的,便获得一种超时间性的生命,使天下后世人能不断地去心神领会。本是一片段,艺术予以完整的形象,它便成为一种独立自足的小天地,超出空间性而同时在无数心神领会者的心中显现形象。诗的境界是理想境界,是从时间与空间中执著一微点而加以永恒化与普遍化。它可以在无数心灵中继续复现,虽复现而却不落于陈腐,因为它能够在每个欣赏者的当时当境的特殊性格与情趣中吸取新鲜生命。 5.阅读第一自然段,回答下面三个问题。 (1)诗对人生世相的做法是□□□□(限4个字)

(2)“正犹如织丝缕为锦绣,凿顽石为雕刻”句中“丝缕”、“顽石”指的是□□□□,“锦绣”、“雕刻”指的是□□□□(各限4字以内)。 (3)“不即不离”概括了诗与人生世相的关系,“不即”在文中指诗□□□□,□□□□;“不离”在文中指诗□□□□,□□□□(用本段中原话作答)。

6.作者列举崔颢和王维的诗,在于说明诗的境界是有两个要素构成的,请概括说明有哪两个要素。 答:要素一:□□□□□□□□(限8个字以内)。 要素二:□□□□□□□□(限8个字以内)。

7.阅读第三自然段,概括出诗的意境的三个特点。(均限10字以内)

答:特点一:□□□□□□□□□□ 特点二:□□□□□□□□□□

第8页/共20页

特点三:□□□□□□□□□□

8.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

A.诗不是像柏拉图所说的简单“模仿”人生世相,而是对人生世相的取舍、剪裁和创造。 B.诗的意境能让读者忘记喜怒哀乐。 C.诗的意境是穿越时空永恒存在的。

D.欣赏者在读诗时,自身的性格和情趣直接影响到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E.诗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塑造的。 :练习参考答案 1.C 2.D

3.B(“上述观点”是指“但他们推测……的原因”) 4.A(原文说:“在中纬度地区,情况却截然相反,月缺时气温略高,满月时气温则略低”,这里的“低”不是“比两极地区还要低”,而是比月缺时的温度低。) 5.(1)取舍、剪裁。

(2)自然(答“人生世相”亦可);艺术(或艺术作品、作品)。 (3)“不即”指诗必有所创,创为艺术;“不离”指诗必有所本,本于自然。

6.要素一:生动的画境、戏景;要素二:钩摄神魂的情感。 7.特点一:刹那间成为终古;特点二:片断成为完整的形

第9页/共20页

象;特点三:在无数心灵中复现。

8.BE(B项所说的“喜怒哀乐”所属对象不清,应该说是读者忘记了自身的喜怒哀乐;E项说法不准,作者和读者所塑造的形象有时是有差别的,有“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学习重点:

由于平时人们常把“结构”和“层次”连在一起说成“结构层次”,便有人误解分析结构就是分析层次。其实结构包括下列要素:

(1)层次和段落

层次是指文章思想内容的表现次序。它是事物发展的阶段性、客观矛盾的各个侧面、人们认识问题的思维进程在文章中的反应。换一句话说,层次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阶段。这就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合为一个考点的原因所在。

(2)过渡和照应

为使文章脉络清晰,文路畅通,写文章总要运用过渡和照应。过渡,是指上下文之间的衔接转换,照应是指前后文的关照呼应。照应有文章内容与标题照应,各部分之间的照应,某些词语的前后照应等形式。 (3)开头和结尾

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结构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阅读的角度

第10页/共20页

搜索更多关于: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的文档
高三复习教案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8x6t7kmex0weks4q8jb3z01x0bw3600n5f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