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市教师继续教育专业科目教学大纲
中国手语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随着医学和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听力障碍儿童佩戴了助听器或者做了电子耳蜗后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教师是他们进入学校的主要交流对象。为反映社会文明的进步,体现对听力障碍学生的关爱,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满足教师继续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实践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特开设本课程。本课程为个人选修科目。
(二)教学目的:
1、帮助教师了解听力障碍的学生,引导教师的教育行为,形成正确的学生观和教育观;
2、因材施教,有效的对听力障碍学生进行课堂教学,更好的开展随班就读工作; 3、有利于教师丰富专业体验,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4、有利于营造与聋人交流的无障碍环境,体现社会对聋人的关爱,使他们更好的融入社会,体现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三)教学内容:
目录
第一讲 《中国手语》简介 第二讲 汉语手指字母方案 第三讲 手势动作图解符号说明 第四讲 常用简单手语
一、 问候用语 二、 社交用语(一)
. .
.
三、 社交用语(二) 第五讲 手语歌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二、 感恩的心 三、 爱的奉献 四、 祝你平安 第六讲 回答一些问题
(四)教学时数:
12学时,不分学科、级别,考查。
(五)教学方式:面授
二、本文
第一讲 《中国手语》简介
教学要点:中国手语简介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内容:
手语是聋人交际的工具,它作为一种语言,已逐渐为人们所接受。
我国早在50年代后期,就开始了中国聋人手语的规范化工作。那时,中国聋哑人福利会为促进聋人手语的统一与发展,曾邀请各地聋人代表、聋人工作者以及专家、学者等召开座谈会,整理、修订出一套《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共2000余个手语草图,这是我国聋人手语规范化工作的开端。
1979年,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将原《聋哑人通用手语草图》修订,定名为《聋哑人通用手语图》。1985年底,中国盲人聋哑人协会委托上海市盲人聋哑人协会组成编纂小组,对《聋哑人通用
. .
.
手语图》进行修订,经过一年多的工作,1987年,确定将《聋哑人通用手语图》易名为《中国手语》,并重新绘制了全部的手势图,于1990年出版。1994年又出版了《中国手语》的续集。2001年6月对《中国手语》的首集和续集进行修订,于2003年出版了《中国手语》的修订版,分上、下两册。
1990年 1994年 2003年
《中国手语》首集 《中国手语》续集 修订版《中国手语》
修订版《中国手语》全书分为十五大类,上、下两册共计词目5586个(其中包括括号中的词目496个,34个计量符号),涉及到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面面。
同汉语有各地方言一样,手语也有各种不同的地方手势,我们学的是《中国手语》。 中国手语分为手指语和手势语。
手指语简称指语。它以指式代表拼音字母进行拼音,表达意思,是聋人交往的一种语言工具。 手势语是用手的动作、面部表情以及身体的姿势来表达思想、进行思维的一种工具,俗称“哑语”。“手势语”常与“手语”一词通用,但其内涵小于“手语”。
考核要求:理解
第二讲 汉语手指字母方案
教学要点:汉语手指字母
教学时数:2课时
. .
.
教学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务部、教育部、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一九六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布施行)
第一条 汉语手指字母用指式代表字母,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拼成普通话,作为手语的一种
--指语。
第二条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二十六个字母,用下列指式表示:
A:拇指伸出,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
B:手掌伸直,拇指弯曲贴在手心,其余四指并齐,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C:拇指在下,向上弯曲,其余四指并齐,向下弯曲,相对成C形,虎口朝里。 D:手握拳,拇指搭在中指第二节上,虎口向后上方。
E:中、无名、小三指伸直,分开不并紧、指尖向左,手背朝外,拇指和食指弯曲,拇指
搭在食指上。
F:食、中二指伸直,分开不并,指尖向左,手背朝外,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
上。
G:食指伸直,指尖向左,其余四指握拳,手背朝外。
H:食、中二指并紧伸直,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
上。
I:食指伸直,指尖向上,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J:食指伸起带弯曲,其余四指握拳,拇指搭在中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K:食指伸直,指尖向上,中指伸直跟食指成90度角,拇指跟中指交叉相搭,其余二指弯
曲,虎口朝里。
L:拇、食二指伸直分开,形成L形,其余三指握拳,虎口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M:拇指和小指弯曲,拇指搭在小指第二节上,其余三指并齐、向下弯曲,指尖稍向下
. .
.
斜,临空压在拇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N:无名指、小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其余二指并齐,向下弯曲,指尖稍向下斜,
临空压在拇指上,手心向前偏左。
O: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弯曲,拇指跟食指、中指相抵成空拳,虎口朝里,如O
形。
P:拇指跟食指相抵成圆圈,其余三指伸直并齐,指尖向下斜伸,虎口向外稍斜。 Q:拇指跟食指、中指相捏,其余二指弯曲,虎口朝里偏左。
R:拇、食指伸出,拇指指尖向上稍斜,食指指尖向左,手背朝外,其余三指握拳。
S: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弯曲,手指靠近手掌一节跟手掌成90度角,拇指向上伸出,手心向左前方。
T:拇指跟中指、无名指相抵,成圆圈,食指和小指伸出,指尖向上,手心向前偏左。
U:手掌伸直,食、中、无名、小四指并齐,指尖向上,拇指分开不贴紧食指,手心向前偏左。
V:食指和中指伸直分开,成V形,指尖向上,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上,手心
向前偏左。
W:食、中、无名三指伸直分开,成W形,指尖向上,其余二指弯曲相搭,手心向前偏
左。
X:中指搭在食指上,成交叉形,指尖向上,其余三指握拳,拇指搭在无名指上,手心向
前偏左。
Y:拇指和小指伸出,指尖向上,其余三指握拳,手心向前偏左。
Z:食指和小指伸直,指尖向左,手背向外,其余三指弯曲,拇指搭在中指和无名指上。 第三条 汉语拼音方案所规定的四组双字母(ZH,CH,SH,NG),用下列指式表示:
ZH:食、中、小三指伸直,指尖向左,手背向外,拇指和无名指弯曲,拇指搭在无名指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