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有感
今年暑假学校分享的读物是余文森教授写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说实话,看到书名,你就知道这是一本理论性比较强的教学类指导书籍,不大能勾起阅读兴趣。但当你沉下心来潜心阅读,你会发现书里不仅有先进的教学理论、名家名言,还有很多鲜活生动的教学实例,读完让人受益匪浅。本书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以及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方面详细解读核心素养导向下的课堂教学,当前以核心素养为指导的教育改革方向以及实施策略,让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有了更深刻的和理解,对新时代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改革有了更好的认识,对课改所需的与教学理念相匹配的教学策略有了更明确的概念。现将我读本书的认识和感受主要总结如下:
首先,对核心素养的认识。在当今全球化、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这些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本次课改提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对新时代呼唤的有力回应,对“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同时为深化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简单地说,核心素养就是品格和能力。就能力而言,余文森教授在书中把学生学习的基本及核心能力归纳为: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三种。对于这一点,作为英语教师的我颇有感触。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英语学科的授课方式和教学目标,大多数的老师把英语学科当作数学等理科学科一样来对待,除了要求学生背词汇外就是刷题,做阅读理解以提高阅读分,而忽视了学生英语能力的培养。与其说英语是一门学科,倒不如说它是一个工具,是一个用来沟通的语言工具,其学习的目的更在于运用,因此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所在,阅读、思考、表达,三个能力,缺一不可。目前我们学生英语学习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无法流利地读完一篇英语文章并正确理解、从来都是用中文思考英语问题、以及无法正确流畅地用英语口头或书面表达自己想法等,这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学生,同时也困扰着我们老师。因此,在今后的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抛开传统的应试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正如书中所言,阅读、思考、表达三个能力是最基础的学习能力,这些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接替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作文能力以及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等都能相应地得到发展了。
其次,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的认识。“真正的教学是教人,而不是教书,学科教师不是教学科,而是用学科教人,这是培养学科核心素养首先必须确立的教学观念”。就教学方向而言,书中提出“基于立德树人的教学”,强调人才是教学的对象,“人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人的利益高于一切”。传统的教学往往就是满堂灌、填鸭式,老师把书中的知识在40分钟里迫切地往学生脑子里塞,认为把要教的内容讲完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从来都忽视学生是否有接收、消化。把学生的利益放在教学的首位,其实就是要尊重宽容学生,顾及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这一点与一直以来的“因材施教”自然呼应,不管是优生还是差生,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学生有价值感、让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让学生通过教育变成快乐人。这一点,让我触动很深。还是应试教育把学生和老师都压得喘不过气,无暇顾及学习和教育的趣味性,渐渐地学生的厌学心理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英语学科。理想的英语课堂应该是充满了学生的声音,通过教师组织课堂活动,学生自由讨论、发表看法、小组之间思想碰撞、或是写完文章分享点评等等,而如今我们见到更多的还是教师一人讲得多,个别学生被点名回答问题,缺乏交流的时间和表达自我的机会,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更多的任务是背诵单词课文、做阅读理解,渐渐地也就对英语失去兴趣。因此,正如书中提出的,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利和责任还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以教为主转向以学为主,努力建立真正的新型课堂。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或者由他重新发现,至少
由他重建,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我们的教学奥从“先教后学”向“先学后教”转变,把时间还给学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并且通过引导激励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创新学习的境界。
第三,对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策略的认识。策略是从观念走向行动、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操作系统。只有将观念和理论转化为实施策略和行动方案,核心素养才能真正落地。书中提出了整体化策略、情境化策略、深度化策略、活动化策略、自主化策略以及意义化策略六方面的实施策略,其中情境化策略和深度化策略最让我有感触。“知识的情境化是知识活化并转化为素养的必经途径”,它能解决知识与背景、理论与实践、文字符号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问题。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联系生活、通过实物、通过图像、通过动作、通过语言、通过背景知识或场景、通过问题等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对事物的感受和体验,激发感性思维和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就英语学科而言,无论是记单词还是写作文,练听力或是口语表达,都离不开情境。记单词如果有实物的辅助,学生头脑里可以形成一个形象化东西助于记忆。写作文如果老师在写前辅导中能创设情境,比如写请假条、道歉信等,又或者读后续写,有过在情境中的切身体验,学生会有更多的情感和灵感的激发,无需凭空想象或捏造,自然有话可说。练听力比如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多观察多积累,比如飞机场、餐厅、住酒店等的生活经历,便有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听力材料。同时,通过情境创设,必然能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的兴趣,课堂气氛也容易变得开放自由热烈,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深度化策略,从教学的角度来讲,即教师要首先对教材钻得深、研得透,吃透教材,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浅出,抓住要点核心,教到点子上。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通过深度教学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作为英语教师,我们要研究教材、细读深读文本资料,读出其深意内涵,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实施深度教学,追求学生知识、能力、情感和思维等全方面的提高,在日复一日的长期积累下,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思维品质。
总的来说,本书对核心素养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和形成机制、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以及教学基本策略作了非常详细又明确的解读,让我大大增加了对这几个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名新时代英语教师,我们既要立足于课堂,守好自己的营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同时要不断地吸收学习新的理论理念,积极思考,勇于反思创新,进行自我更新改革。我们既要保障孩子传统知识学习,同时更要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英语语言运用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