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习方法浅谈
1.跨越好从初中到高中的学习台阶
初、高中之间,在知识上有它的连续性。初中所学过的知识,都是高中学习的知识基础。但是,跟初中比较起来,高中各学科在知识广度、内容深度上有明显的提高。因此,认识高、初中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做好思想准备,并主动积极地创造条件,尽快适应各科学习,是非常必要的。相对初中的学习,高中的学习跨越了知识和能力两大台阶。高中的知识内容与知识结构与初中相比出现了两个飞跃: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都大大提高。在能力方面,高中的学习对同学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抽象概括思维能力、逻辑推理思维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自学能力等等都要求有较大的发展和提高。
2.寻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每个同学都应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好的学习方法。下面提出一些高中阶段一般较为适合的学习方法,供同学们参考。
(1)正确使用课本
课本,是教与学的根据。要学习好各个学科,必须重视并学会阅读课本。有些同学不知道应该怎样使用课本,往往只是在课后从书本中找出解题的公式,把习题做出来,就以为是读了课本了。这种用书的方法,在高中是决不可行的。在不同的学习环节中,都要阅读课本,但有不同的要求。在上课前,最好先预习课本中将要讲授的内容,这一遍是略读,只要知道将要讲什么就可以了,有不明白之处记下来,课堂上认真听明白它。预习是为了使听课心中有数,提高听课效率。课后第一件事不是做练习,而是阅读课文。课后复习,是消化阶段,是自己进行深入理解、分析综合的积极思维过程,必须及时地、仔细地、逐字逐句地阅读课本,并在此基础上,动脑动手,积极消化。最后,在学完每章之后,还应把整章课文再阅读,做一个全章总结,把全章内容整理成有纲有目的系统内容,有系统地掌握它。这是一种知识归纳。 (2)认真做好实验 实验是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基础和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时,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巩固有关知识。因此,必须学会实验。在高中,我们怎样会科学实验呢?
(1)要认真学好历史上的著名实验。学习这些历史上著名实验的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实验装置,可以启发我们自己的思路,使我们在自己进行实验时可以进行借鉴,吸取其精华,并认识到对现象的认真观察和科学归纳的重要性。 (2)正确观察演示实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是教师进行操作,引导我们正确观察、从实验中分析总结得出规律的实验。这时我们虽然没有机会动手,但在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看和听,还可以充分地思考。观察演示实验。首先要认真听清老师关于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和怎样安排实验的讲解,明确实验目的,知道要考虑哪些因素,排除什么干扰,用什么仪器,它们的作用如何等等。在演示的过程中,要看清每个步骤的目的、操作过程、现象变化过程、怎样做可以获得成功、怎样将导致失败等等。总之,看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和思考,把注意力放在观察和思考实验目的、原理、装置、实验操作步骤和变化过程上,而不能单看实验结果,更不能只觉得好看、好玩就心满意足了。
(3)认真动手做好实验。教学中安排的学生实验,是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百闻不如一见,更不如一做,要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必须通过自己的实践。怎样动手做好实验呢?那就要做到“六要六不要”:
一要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步骤,做到胸有全局。不要心中无数,实验中手忙脚乱,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茫茫然。
二要理解仪器性能及使用注意事项,爱护仪器。不要随意玩弄,任意乱用。 三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及变化过程细节,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要粗心大意看热闹。 四要操作规范,养成良好的实验素养,这是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和取得实验成功的保证。不要随心所欲、胡乱操作甚至损坏仪器。
五要既动手又动脑,不但在操作上下功夫,而且积极动脑深入思考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要光做不思考。
六要认真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填好实验报告。不要潦草马虎,为了得到满意结果而拼凑数据。
3.养成做练习的良好习惯和规范
做练习是高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历来为同学们所重视,它对透彻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很大的作用。要做好练习,必须有良好的习惯。如果只追求解题的答案和数量,陷入题海中,必然收效甚微。 理解掌握基础知识,是正确完成练习的前提条件。基本概念、规律是解题的依据。不会解题或解题错误,常常是因为基本概念和规律没有理解好的缘故。
(1)首先要认真审阅题目。例如在解物理题时,首先应认真分析研究对象和物理过程。要仔细阅读题目中每一句,每一个概念,每一个数字,每一个单位,使自己清楚题意。然后确定研究对象是哪个物体或哪个系统,这些对象经历什么过程,从而确定解题的目标和依据。
(2)画草图是帮助我们分析题目,使题目形象化、具体化的途径。要把已知条件和未知量一一列出。练习题中的已知条件,有的是直接给出为已知数,有的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间接给出,隐含在一些给出的数值或信息中,要通过分析,根据一些相互关系,才能求出来。
(3)根据题意分析,找出各物理量之间的变化关系、确定解题的物理公式。要特别注意某些习题中的近似条件或发生转折的临界状态。还要注意许多物理习题,由于思考的角度和思路不同,选择的研究对象不同,运用的物理公式和数学方法不同,可有几种不同的解法。做习题时,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是很有必要的。通过对各种解法加以分析比较,不但能使知识融会贯通,而且能学会选择最简捷、最巧妙的解法。
(4)在运算中,必须统一单位制。练习、测验经老师批改发回后,不能只看分数,要认真研究老师批改中指出的问题,检查发现自己在理解和运用知识方面的漏洞和错误,及时补上和改正。应建立一个错题记录,仔细分析原因,找出相应的薄弱知识点加以强化,这样才有可能避免犯同样的错误。
4.掌握记忆的方法
学习中,有大量的知识都要求我们记忆,以便随时可以拿出来加以应用。怎样才能迅速、完整、准确地记住它们呢?理解是记忆的基础。进入了高中阶段,更要强调在加深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在理解和记忆的结合上有更高的要求。理科的概念和规律有些似乎简单,有些则很抽象、复杂,不论如何,在学习时都应加
以分析,弄清来龙去脉,突出要素,抓住关键,这样就能加深印象,可以在达到理解的同时记忆下来,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能灵活运用了。(突出重点记忆法) 在研究某些问题时,许多概念、规律往往成组出现。在学习时除了弄清它们的来龙去脉,还应纵横比较,弄清如何得来,如何应用,如何从一些公式推出另一些公式,还应将它们与有关的相类似的公式从形式上、内容上、特征上加以比较鉴别。可以进行列表类比、知识归类,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区别。这样,对较为复杂的内容,也能理出体系和线索,并能清晰地记忆和运用它们。(对比联系归类记忆法)反复自我捡查,反复应用,是巩固记忆的必要步骤。每节课后的复习、单元复习、解题应用、实验操作、学期学年复习,都应有计划做好安排,才能不断巩固自己的记忆。
高中化学学习方法
(1)牢固掌握化学实验原理
任何综合性的实验包括此类习题均建立在基础实验及原理、基本操作的基础之上,对分散在各个章节独立存在的实验,在弄清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加强纵横联系、归纳对比,举一反三,融会贯通。高考化学试题中的实验题,其中一些题就是教材中的原始实验,而另一些题也可以在教材中找到其原始出处,所有试题的基本原理都源于教材的基本实验原理和基本操作。因此,加强教材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2)完整、准确地记忆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规律、教材中的有关物质的性质。
凡是教材中的概念,要作到“不增、不删、不改”完整、准确记忆;同时还要深刻理解并把握其内涵与外延,不能似是而非,随自我所好任意改动。如由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我们知道,SO2 为非电解质,Cu、Cl2 等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而正因为有些同学对概念糊涂认识。而导致出现判断Cu、Cl2为非电解质的错误结论。由同系物的概念我们知识: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CH2”原子团的化合物未必是同系物,如C3H6和C4H8。因为两者结构可能不相似。 (3)循序渐进地掌握化学知识
化学知识繁杂、零碎,既有许多客观规律可循,又有很多特殊情况。一种物质,一种结构,很多属性??。因此,要特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循序渐进地掌握知识的原则,切不可急功近利。为此,每位同学最好每人有一化学笔记本,切实做...好课堂笔记,凡重点、难点及自我感觉较为陌生的都要记录在案,以备课下复习和巩固。另外,每人要准备一个“错题录”,集自己在学习、练习、考试中的大...大小小的失误、错题、典型题并查找原因,分析、总结、归纳。 (4)及时复习与总结
化学是具有“好懂易学,好记易忘”特点的学科,心理学讲同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是及时复习,复习越及时,遗忘内容越少。另外,还要做好总结回顾,看一看,查一查自己在某一部分知识掌握情况,是否达到大纲、考纲要求。在此基础上,逐步完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网络,形成“鸟瞰森林,细观树木”之势。
(5)规范使用各种化学用语,正确运用各种化学符号。 描述化学性质、化学量多采用化学专用术语和符号,那么规范使用化学用语、化学符号就显尤为重要。如原子量、分子量、元素符号、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结构式、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反应式、电池反应式、电解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及 “=”、“=”、“↑”、“↓”、“△”等。
(6)特别提醒广大同学注意一般规律与特殊情况,注意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 化学学科内容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既有大量符合客观规律的事实,又有许多特殊情况,充满了变化与发展。如卤素单质都可以与H2O反应:
X2 +H2O = HX+HXO (X=Cl、Br、I)
而F2 与H2O 反应与上述反应不同:
2F2 +2H2O = 4HF+O2↑
另例:同一主族氢化物沸点自上而下逐渐升高,但NH3、H2O、HF在相应的主族里反常高。
再例:实验制Fe(OH)2 的操作与常规操作的差异,H3PO4、SO3 在标准状况下的
状态与人们定势思维下的状态的差异等等。
另外,还要注意知识的灵活运用,体现出化学的特点“变”,如同样的反应物可因下列因素的变化而导致所发生的反应及产物的不同: 试剂用量多少不同: AgNO3+NH3·H2O —— AlCl3+NaOH —— KAl(SO4)2+Ba(OH)2 —— 试剂浓度不同: Cu+HNO3(浓) —— Cu+HNO3(稀) —— FeS与浓、稀H2SO4 反应温度不同:
C2H5OH与浓H2SO4共热至140℃ C2H5OH与浓H2SO4共热至170℃ 试剂滴加顺序不同: Ca(OH)2+H3PO4 —— AlCl3 + NaOH —— 反应所处的环境不同:Na2S与Na2SO3在碱性条件下不反应而在酸性条件下可反应;Fe2+、NO3-在酸性较强条件下不共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