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柴胡桂枝干姜汤证治研究
作者:崔志文 柴瑞霁
来源:《中外医学研究》2013年第11期
【关键词】 柴胡桂枝干姜汤; 症状; 用药
中图分类号 R28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11-0119-02
《伤寒论》第147条出现的柴胡桂枝干姜汤方证,历来争议颇多,笔者欲从本方证的症状、用药和病机三方面的解析来认识柴胡桂枝干姜汤。 1 症状解析 1.1 已发汗而复下之
伤寒五六日,医用汗下病情不解。从《伤寒论》59条“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60条“下之后,复发汗,……以内外俱虚故也”。可知邪在表汗之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内外俱虚”。发汗则表虚,误下则里虚。邪气内传,邪犯少阳,已成变证。 1.2 往来寒热、心烦
“往来寒热”的症状是邪犯少阳半表半里,致枢机不利,气机内郁,阳气枢转与升降出入失常的表现。正邪相争,阴阳转化出现往来寒热。“心烦”在《伤寒论》六经各论均有出现,但当其与往来寒热的少阳特征性症状一起出现时则是邪陷少阳,郁而化火,上热扰心的表现。 1.3 胸胁满微结
“胸胁满微结”指患者自觉胁肋下气塞满闷。胁下为少阳所辖,邪结此处,少阳气机不畅故见胸胁满闷[1]。“微”为稍微,邪结而不甚的意思。“结”不仅有胸胁部位紧张的体征含义,同时也指邪气结聚病理特点。 1.4 小便不利,渴而不呕
少阳病出现小便不利,原因大致可以分为:水饮内停和伤津损阳所致[2]。如《伤寒论》96条有“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此即为太阳汗下后邪陷水停所致的小便不利。但是汗下所致的小便不利更多的是伤津损阳所致。如《伤寒论》60条“以内外俱虚故也”。邪在表汗法当为正治,但汗之不解,徒伤津液,服用下法,更伤阳气终至阴阳两伤。59条“……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明确指出亡津小便不利。从本条的已发汗复下之的病理过程可知此为小便不利的病机为津液不足。再者从“渴而不呕”分析,水气内停随其所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