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际沟通障碍简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5 14:54:4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际沟通障碍及人际交往中心理障碍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克服

人际交往障碍的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字:人际沟通 心理障碍 交往障碍 正文:

1 沟通及其沟通障碍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群中的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沟通存在于管理的每个环节。沟通的目的在于传递信息。信息传递的真实性、完整性和便捷性决定了沟通的质量。沟通障碍可分为人际沟通障碍和信息沟通障碍两种,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沟通障碍主要是人际沟通障碍。而人际沟通障碍主要受个人因素、人际因素和结构因素的影响。

个人因素是指沟通中由于个人的性格、心理特点、思维方式、知识、能力、经验等的不同造成的障碍。主要包括:第一,人们对人对事的态度、观点和信念不同造成沟通的障碍;第二,个人的个性特征差异引起沟通的障碍;第三,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沟通的障碍;第四,沟通能力缺陷造成沟通障碍;第五,其他个人因素如知识、经验水平的差异导致沟通障碍,个体记忆不佳造成的沟通障碍等。

人际因素主要包括沟通双方的相互信任程度和相似程度。沟通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给”与“受”的过程。信息传递不是单方面,而是双方的事情。因此,沟通双方的诚意和相互信任至关重要。在组织沟通中,当面对来源不同的同一信息时,员工最相信的是他们认为最值得信任的那个信息来源。因而,如果上下级之间有猜疑,就会增加抵触情绪,减少坦率交谈的机会,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沟通。沟通的准确性与沟通双方之间的相似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沟通双方的特征,包括性别、年龄、智力、种族、社会地位、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相似性越大,沟通的效果也会越好。

结构因素是指信息传递者在组织中的地位、信息传递链、团体规模等结构因素也影响着沟通的有效性。研究 表明,地位的高低对沟通的方向和频率有很大的影响。例如,人们一般愿意与地位较高的人沟通。地位悬殊越大,信息趋向于从地位高的流向地位低的。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在集会上,人们总是让地位较高的人发言,并希望从他的讲话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信息上下沟通层次越多,它到达目的地的时间也越长,信息失真率则越大,越不利于沟通。所以,组织机构庞大,层次太多,也影响信息沟通的及时性和真实性。一个人数不多的私企,老板的决策通常由他自己亲自告诉工作人员去执行,而在大型跨国集团里,其总部决策从发出到传到执行者,中间不知要经过多少环节。

信息平行沟通障碍大多是因为若干职能部门分别行使不同的专业管理职能且分属于不同的上级领导所致。企业的各职能部门难以对相关平级单位直接行使其专业管理职权时,在大多数情况下,后者是不会或者很难直接接受前者发出的管理指令的,因为后者认为他与前者是同级的。此时前者就只能将管理的信息传给自己的上级,然后由自己的上级与对方的上级领导沟通,再由对方的上级领导下达或行使管理职权指令。显而易见,按照这种组织方式运行,企业内的许多管理信息就必定要延时或延误。以下就针对高校大学生谈谈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及一些克服人际障碍的建议。

2 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障碍

人际交往是指人的运用语言或非语言符号交换意见、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和需要的过程。一般来说,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不适应是难免的,但如果个体的人际关系严重失调,人际交往时常受阻,就说明存在着交往障碍。

大学生常见的交往障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

2.1 认知障碍

认知障碍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中表现突出而常见,这是由青年期的交往特点所决定的。青年期自我意识迅速增强,开始了主动交往,但其社会阅历有限,客观环境的限制使其不能够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人的整体面貌,心理上也不成熟,因而人际交往中常又带有理想的模型,然后据此在现实生活中寻找知己,一旦理想与现实不符,则交往产生障碍,心理出现创伤。另一个是以自我为中心。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满足交往双方的需要,是在互相尊重、互谅互让,以诚相见的基础上得以实现的。而有的大学生却常常忽视平等、互助这样的基本交往原则,常以自我为中心,喜欢自吹自擂、装腔作势、盛气凌人、自私自利,从不考虑对方的需要,这样的交往必定以失败而告终。

2.2情感障碍

情感成分是人际交往中的主要特征,情感的好恶决定着交往者今后彼此间的行为。交往中感情色彩浓重,是处于青年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一大特点。情感障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嫉妒与自卑

嫉妒是一种消极的心理品质,表现为对他人的长处、成绩心怀不满,报以嫉恨,乃至行为上冷嘲热讽,甚至采取不道德行为。嫉妒容易使人产生痛苦、忧伤、攻击性言论和行为,导致人际冲突和交往障碍。如有的同学在恋爱的竞争中失败,转而恶语中伤他人。自卑是一种过低的自我评价。自卑的浅层感受是别人看不起自己,而深层的体验是自己看不起自己。有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在交往中常常是缺乏自信,畏首畏尾。遇到一点挫折,便怨天尤人;如果受到别人的耻笑与侮辱,更是甘咽苦果、忍气吞声。实际上,自卑并不一定能力低下,而是凡事期望值过高,不切实际,在交往中总想把自己的形象理想完美,惧怕丢丑、受挫或遭到他人的拒绝与耻笑。这种心境使自卑者在交往中常感到不安,因而常将社交圈子限制在狭小的范围内。

2.2.2自负与害羞、孤僻

自负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傲气轻狂、居高临下、自夸自大,过于相信自己而不相信他人,只关心个人的需要,强调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与同伴相处,高兴时海阔天空;不高兴时大发脾气。与熟识的人相处,常过高地估计彼此的亲密程度,使对方处于心理防卫而疏远。无论是自卑还是自负,都是导致交往障碍的两个极端。 害羞在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常表现出腼腆,动作忸怩,不自然,脸色绯红,说话音量低而小,严重者怯于交往,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过多约束自己的言行,无法充分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也无法与人沟通,造成交往双方的不理解或误解,妨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孤僻也会导致交往障碍,具体表现为孤芳自赏,自命清高,结果是水至清则无鱼,人至爱则无朋,与人不合群,待人不随和。或是由于行为习惯上的某种怪僻使他人难以接受。这样从心理上与行为上与他人有着屏障,自己将自己封闭起来。

2.3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是另一种常见的人际交往障碍。所谓人格,是指人在各种心理过程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包括气质、性格等。人格的差异带来交往中的误解、矛盾与冲突,人格不健全可直接造成人际冲突。如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对同一问题的处理方式不一样,胆汁质的人性情急躁,言谈举止不太讲究方式,这会使抑郁质的人常感委屈和不安,造成双方的互相抱怨和不满。而相同性格类型的人(同是内向性格或同是外向性格)也很难相处融洽。

3 常见人际交往障碍的克服

人际沟通效果的提高有赖于那些影响人际沟通的障碍的消除。为此,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沟通水平。

作为信息发送者,要注意以下几点:

3.1要有勇气开口

作为信息发送者,首先是要有勇气开口。只有当你把心里想的表达出来时,才有可能与他人沟通。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多矛盾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当事人都只在 自己心里想,没有勇气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从而导致了很多的误解。

3.2态度诚恳

人是有感情的,在沟通中,当事者相互之间所采取的态度对于沟通的效果有很大 的影响。只有当双方坦诚相待时,才能消除彼此间的隔阂,从而求得对方的合作。

3.3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对于信息发送者来说,无论是口头交谈还是采用书面交流形式 ,都要力求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为此,要了解信息接受者的文化水平、经验和接受能力,根据对方的具体情况来确定自己表达的方式和用词等;选择准确的词汇、语气、标点符号 ;注意逻辑性和条理性,对重要的地方要加上强调性的说明,借助于手势、动作、表情等来帮助思想和感情上的沟通,以加深对方的理解。

3.4注意选择合适的时机

由于所处的环境、气氛会影响沟通的效果,所以信息交流要选 择合适的时机。对于重要的信息,在办公室等正规的地方进行交谈,有助于双方集中注意力,从而提高沟通效果;而对于思想上或感情方面的沟通,则适宜于在比较随便、独处的场合 下进行,这样便于双方消除隔阂。要选择双方情绪都比较冷静时进行沟通;当大家都理解,但感情上不愿意接受时,信息发送者身体力行可能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5.5注重双向沟通

由于信息接受者容易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信息而导致误解,因此信息 发送者要注重反馈,提倡双向沟通,请信息接受者重述所获得的信息,或表达他们对信息的理解,从而检查信息传递的准确程度和偏差所在。为此,信息发送者要善于体察别人,鼓励 他人不清楚就问,注意倾听反馈意见。

参考文献

[1]《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与应对》 李慧民、翟景峰 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4年2月

[2]《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调适》 岳慧兰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年3月 [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调查研究》 冯宗侠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04年4月 [4]《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马英霞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月 [5]《论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的排除》 吴玉伦 教育探索 2004年2月 [6]《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及引起的心理障碍》 崔丽伟、李文婷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4年4月

[7]《论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与个性发展》 马艳湘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3月

[8]《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形成原因及对策浅析》 孙华峰、鲍丙刚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1月

[9] 《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及自我解决途径》 丛茂国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1月

公共事业管理081:

搜索更多关于: 人际沟通障碍简析 的文档
人际沟通障碍简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95538tx5k0ne2d1fb2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