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CO2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B.C 和 CO2 反应吸收热量 C.金刚石和石墨硬度都很大 D.CO 和 CO2 都具有还原性
2.下列实验方法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 硬水软化 鉴别H2和CH4 鉴别纯碱溶液和烧碱溶液 区分合成纤维和羊毛 实验方法 加肥皂水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取样,加酚酞,观察颜色 取样灼烧,闻气味 A.A B.B C.C D.D 3.碳酸钙和氧化钙的混合物16g,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将其充分煅烧至完全分解,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固体全部溶解,则生成氢氧化钙的质量为( ) A.3.7g
B.7.4g
C.14.8g
D.22.2g
4.下列选项中的操作,与图象不能相对应的是( )
A.向氢氧化钠和硝酸钡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硫酸 B.向碳酸钠和氢氧化钠混合溶液中滴加稀盐酸 C.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D.向小块表面全部锈蚀的铁片上滴加足量稀盐酸 5.下表对部分知识整理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 ) A、化学材料 ①塑料、合成橡胶和纤维素属于合成材料 ②玻璃钢属于复合材料 C、化学与安全 ①为了安全,进入煤窖,要进行灯火实验 ②家用燃气使用天然气时,报警器安装在灶台的下方 A.A B.B C.C D.D ①酒精和沼气属于可再生能源 ②将石油加热炼制得到不同的产品属于物理变化 B、化学与健康 ①Fe、F、Se、K属于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②人类所需的能源主要来自于蛋白质 D、化学与能源 6.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理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A.加热氯酸钾至熔化才有氧气放出,加入二氧化锰稍加热就放出氧气——催化剂 B.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反应物浓度 C.小石子不能被点燃,小煤块能被点燃——着火点
D.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温度
7.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 B.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
C.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 D.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 8.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先检验其纯度
C.10mL酒精与1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9.2017年,哈佛大学科学家将微小的固态氢置于488万个大气压下,使固体中所有的氢气分子破裂为氢原子,制得具有金属性质的金属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氢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B.金属氢与氢气的化学性质相同 C.金属氢不能导电
D.金属氢形成过程中,氢原子核发生了改变
10.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钠为非金属元素 B.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11
C.钠原子的实际质量为22.99g D.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11.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实验操作 向收集满CO2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的NaCl溶液,旋紧瓶盖,振荡 B 50℃时,将17g KCl固体加入50g蒸馏水中,完全溶解后缓慢降温 将白磷浸没在热水中,再向热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点燃从导管放出的某气体,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降温至20℃时开始有晶体析出 通氧气前白磷不燃烧,通氧气后白磷燃烧 烧杯内壁有无色液滴产生 20℃时,KCl的溶解度为17g 氧气是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 该气体是CH4 体积现象 结论 A 塑料瓶变瘪 CO2能与NaCl反应 C D A.A B.B C.C D.D 12.硒元素具有抗衰老、抑制癌细胞生长的功能。在硒的一种化合物硒酸钠(Na2SeO4)中,硒元素的化合价是
A.-3 B.+6 C.+4 D.+7
13.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X>Y>Z C.Y>Z>X
B.Y>X>Z D.X>Z>Y
14.锡、铅的熔点分别是232℃和327℃。焊锡是锡铅合金,焊锡的熔点小于200℃,把铅加入锡中制成合金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强度 B.降低熔点 C.增加延展性 D.增加耐磨性
1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安全与成功的保证。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装置气密性
C.称量NaOH固体 D.测定溶液的pH
二、填空题
16.若氯化钠溶液中不慎混入少量的碳酸钠杂质,可选用加适量的_____除去杂质。 17.根据你所学的知识用序号填空:
①纯牛奶②小苏打③稀有气体④聚乙烯⑤熟石灰⑥氢氧化铝 (1)可用于霓虹灯的是_____; (2)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是_____; (3)可用于解重金属盐中毒的是_____; (4)可用于面包发酵的是_____; (5)可用作食品包装袋的是_____; (6)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的是_____。
18.水、二氧化碳、氯化钠是人类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常见物质.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明矾可用于净水,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_____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通过过滤操作可以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该操作中玻璃棒所起的作用是_____.
(2)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利有弊的物质.生产汽水就是利用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的性质,二氧化碳溶于水时也发生了化学变化,生成_____(写化学式).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产生了过多的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氯化钠是人的正常生理活动所必不可少的.人体内所含的氯化钠大部分以_____
形式存在于体液中.要把50g质量分数为9%的氯化钠溶液稀释为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要水的质量为_____g.
(4)写出一个生成物为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钠的化学方程式:_____. 三、简答题
19.如下图是工业中制取甲醛(CH2O)的一种方法的微观示意图,试回答:
(1)药厂用甲醛对空气进行消毒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醛(CH2O)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 (3)生成物中的“ (4)反应物中的“
”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填:酸、碱、盐、氧化物) ”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酸、碱、盐性质后,通过实验对碱的化学性质进行验证和总结,如图所示(已知:CaCl2溶液呈中性,CaCl2+Na2CO3=CaCO3↓+2NaCl).
(1)甲同学将酚酞试液滴入Ca(OH)2溶液中,观察到溶液变红,得出结论:Ca(OH)2溶液呈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 (酸碱指示剂除外);
(3)丙同学根据反应③得出结论:实验室存放碱溶液时需 ;
(4)丁同学将Na2CO3溶液加入Ca(OH)2溶液中,充分反应后,与乙同学所得溶液混合,静置后发现:上层为无色透明的溶液,底部有白色沉淀.则上层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酸碱指示剂除外),可能含有的溶质是 ;为验证可能含有的溶质,应该补充的实验操作是 . 四、实验题
21.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2)乙同学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甲同学所得溶液中,观察到红色褪去,此时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有
(1)图1是该实验的操作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称取氯化钠质量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______。
(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______mL.(取整数)。所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