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30—48):男孩尼尔斯在墙头上听见家鹅和大雁的对话,为了不让父母伤心,扑上了即将飞走的雄鹅。雄鹅载着尼尔斯飞到了高空,离开了家园。 课文主题: 课文主要写了喜欢虐待动物的小男孩尼尔斯被小狐仙变成大拇指般大小后受尽动物们的嘲笑、恐吓和追逐。后来,,后来,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天上,开始了骑鹅旅行,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曾经喜欢虐待动物、喜欢搞恶作剧的男孩的形象。 问题归纳: 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是怎样表现尼尔斯变小后的模样的。 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男孩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的模样,而是通过间接的对比描写来表现的。如“他还够不到锁”“快看拇指大的小人儿尼尔斯·豪尔耶松”。这样描写可以让读者对尼尔斯的小有着具体直观的感受,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尼尔斯对猫的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刚看到猫时,尼尔斯亲切地称呼他“亲爱的猫咪”,因为他想从猫的嘴里问出小狐仙的住处。当被拒绝以后,尼尔斯对猫的态度十分粗暴,甚至还想去揪猫的尾巴。当他被猫轻松地按到地上教训之后,他对猫感到了恐惧。最后被猫放过时,尼尔斯对待猫的态度是羞愧的。 3.接下来,尼尔斯又遇见了谁?发生了什么? 接下来,尼尔斯溜进了牛棚,三头牛也都对他不客气,这时男孩意识到过去对他们不好,现在后悔了,但是牛们依然对他非常凶,他担心牛会挣断缰绳,所以赶紧溜了。 4.但是牛都不听他说话。她们吵闹得非常凶,他真担心哪头牛会挣断缰绳,所以他觉得还是趁早溜掉为妙。这句话中的“溜”改为“跑、逃”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溜”是悄悄溜走的意思,一方面表明尼尔斯已经认识到了自己以前行为的错误,并感到羞愧的心理;另一方面写出了现在牛都不理他,他只能灰溜溜离开的狼狈情态。如果将“溜”改为“跑、逃”,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5.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没有变小之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从尼尔斯和动物的对话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尼尔斯曾经扯过公鸡的鸡冠,揪过猫的尾巴,用各种方式捉弄三头牛,把母亲挤奶时坐的小凳藏起来,用脚故意绊倒母亲等顽劣的行为。从中可以看出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惹是生非、顽劣自私的孩子。 同步练习题
一、基础知识。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聚精________ 没___没 垂头 无济 2、根据要求改写句子。
①他爬到了长满荆棘和黑莓藤蔓攀援的厚石头围墙上,坐在那里环顾着自己的家。(缩句)
②男孩羞得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赶紧溜到牛棚里去找小狐仙了。(缩句) 二、阅读理解
(一)
所有的野鹅都睡熟了。一只狐狸钻出树林,蹑手蹑脚地向湖边走来。他旱就看到了这群野鹅,想象着野鹅肉的美味呢!可是,广阔的水面横在狐狸和野鹅之间,他急得百爪挠心。突然,浮冰被风吹向岸边,狐狸蹲下来,耐心地等待着。
1.读画“________”的句子,你觉得此时的狐狸可能会想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狐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写两个与“狐狸”有关的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尼尔斯睁开眼睛,看见狐狸咬着一只野鹅,立刻赶过去喊道:“快把鹅放下!”狐狸看清他的敌人不过是个小不点儿,便毫不理会。尼尔斯急了,一把拉住狐狸的尾巴。这一出其不意的攻击,使狐狸松开了嘴,野鹅赶紧拍打翅膀,奋力地向湖中飞去。 “啊,你好大的胆子!”狐狸恶狠狠地叫喊着,竭力想捉住尼尔斯,尼尔斯紧紧抓住他的尾巴。狐狸转了一个又一个圈子,却怎么也抓不住尼尔斯。他们像陀螺似的不停旋转。一会儿,尼尔斯的手开始麻木,头也开始晕眩。他终于坚持不住,松开了手。尼尔斯立刻像被旋风刮去一样,一下子撞在一棵高大的松树上。
1.给加粗的字注音。
圈子( ) 转动( ) 晕眩( )
2.选文主要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描写了尼尔斯。读了选文我体会到________。
3.“他终于坚持不住”中的“终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一只野鹅,看到尼尔斯这样勇敢的行为,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三、续写:尼尔斯被雄鹅带到了高空,之后它们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续写一下吧。
参考答案: 一、1.会神 了完 丧气 于事
2.①他环顾家。 ②男孩找小狐仙。
二、(一)1.狐狸可能会想:多么美味的野鹅呀,我一定要吃,一定要吃! 2.这是一只贪婪、狡猾的狐狸。 3.示例:兔死狐悲狐假虎威 (二)1.quān zhuàn xuàn
2.动作 语言 尼尔斯为了救下被咬的野鹅,与狐狸进行殊死搏斗的勇敢、善良的品质
3.不可以。因为“终于”一词突出了尼尔斯为救野鹅与狐狸搏斗的过程之长,体现了他奋不顾身的精神。去掉以后就不能体现出尼尔斯的这种精神。 4.示例:尼尔斯,你是好样的!谢谢你的帮助,你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三、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