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训练及解析
一、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 1.现代文阅读
锁链
清晨的鸟市上,总有几个起得比鸡还早的爱鸟人,拎了各自的笼儿和架子,到茶馆里来聚头遛鸟。
这天,鸟贩子林红嘴来了,他从三轮摩托上取下一个口袋,撑开罩子,里面是一个方笼。林红嘴打开方笼,拎出一个架子,上面兀自立着一只鹦鹉。那鹦鹉绿色的羽毛,侧光之处显出蓝青之色,红红的嘴唇,宛如衔了一枚玛瑙做成的哨,一双小眼睛炯炯有神。 通常,这个时候是该打招呼了。那明星范儿的鹦鹉显然是知道套路的,清脆地喊出一句:“哈罗,古得摸铃!”
众人顿时哄笑了起来,说话的鸟见过不少,张嘴就来英语的,稀罕。于是大家来了兴致,搜肠刮肚地把记忆中剩得不多的英语单词翻出来,用来逗鹦鹉。有的甚至把从电视里学的“八格牙路”都用上了,那鹦鹉居然能接口来句“米西米西”,看来这家伙也是看了不少抗日神剧。林红嘴笑道:“别说你来日语,就是法语、意大利语、泰语、葡萄牙语,它都会几句。人家可是轮船、火车、飞机都坐遍了才来的!”众人又惊叹了一番。
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 大伙儿一看,果然见那鹦鹉裸着双脚,自在地站在架子上。看着它健硕的翅膀,大伙儿开始质疑林红嘴,说:“你不会是养了一只母鹦鹉在家里,然后拿这只漂亮鸟儿四处卖钱,卖完它,又让它自己飞回去吧?”
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以打赌!”一听打赌,众人都来了兴致。赌局说定,三小时之内,众人只要不碰鸟儿和架子,无论用什么办法,让鹦鹉飞离站架,即为赢,反之则输。赌资1000元,交由中间人保管,谁赢归谁。
双方的1000元很快凑齐。众人又觉三小时太短,改为五小时,并取尽鹦鹉架上的食物和水。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通通都答应下来。
鹦鹉挂上树枝,人们开始想招。先是击掌、敲锣、放炮仗之类的武攻,后是扔花生、玉米、瓜子在地上的文逗,还有人学猫叫,或干脆主张去找一只胖猫来实施心理战术,甚至还有人主张去找一只漂亮的母鹦鹉过来演美人计……但那只鹦鹉却都不理会,依旧只是自顾自稳稳地站在支架上,或单脚或双脚,死死扣住那根木棍不放。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众人想尽办法,却似用竹刀砍石头,没有半分进展。
他们也并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在赌局进行到4小时45分的时候,鹦鹉几次将空空如也的食盒和水盒磕得当当直响,显然是饥了、渴了。众人看到获胜的希望,紧急行动起来,在它目光所见的地方,又是倒水又是撒玉米和瓜子的,鹦鹉的小眼变得更加鲜亮,它收翅下蹲,一副随时弹射起飞的架势。
众人屏住呼吸,等它大翅一扇,腾空而起……但最终,它还是没有如众人期望的那样,脱爪展翅,飞向食物。
“时间到!”公证人一声断喝,宣布赌局结束林红嘴连本带利收下2000元钱,得意地开始收拾鹦鹉,给它加水和食物。有人不甘地说:“你是不是给它爪子上涂了胶水?”
林红嘴抓起鹦鹉,把它拿到众人面前一晃,鹦鹉不情愿地离开支架,众人一瞧,鹦鹉的双脚干干净净,并无异物。
林红嘴得意地说:“既然赢了你们的钱,不妨让你们长长见识。这鸟儿叫墨西哥鹦鹉,驯养它可是有窍门的,从小就让它站在木棍上,随时抽掉木棍,让它摔在地上,摔得它不敢放手,直到它翅膀长硬了,也不敢松手,所以,它绝不会放手去飞。听说有人买过一只,一次出差忘了给它喂水,几天后回来,鸟儿已饥渴而死,但桌上水食都是齐全的,离它不足五米。别的鸟锁链是拴在腿上,这鸟的锁链却是拴在心上,虽然看不见,却十分牢实。大伙儿不要往外说去,我还指着往外去打赌、挣几个稀饭钱呢!”
那天之后,鸟市上少了两个早起的人,一个是司法局副局长老吴,他终于辞掉抱怨已久的工作,当律师去了;另一个是久不升职的技术员小陈,据说是创业开公司去了。 (1)请梳理文中有关鹦鹉的故事情节,仿照示例用简洁的语言将情节补充完整。 鸟贩子林红嘴来到鸟市,带来一只鹦鹉——这只鹦鹉会说多种语言,惹众人关注——①________——②________——鸟贩子揭开谜底,鸟市的人受到启发
(2)分析文中画线句划线词语所反映的人物心理|众人用尽办法也没能使鹦鹉飞走,输了赌资。
①对于这些刁钻要求,林红嘴只撇嘴一笑 , 通通都答应下来。 ②众人屏住呼吸 , 等它大翅一扇,腾空而起……
(3)设置悬念是小说常用的一种手法,请选择文中一处,分析其妙处。 (4)谈谈你对题目“锁链”的理解
【答案】 (1)有人发现这鹦鹉没拴链子;鸟贩子为鹦鹉会不会飞离站架和众人打赌 (2)①林红嘴对于众人关于赌局的各种刁钻要求感到不屑 ,和对于获胜的自信 。 ②众人对于鹦鹉是否会飞离支架的紧张 和希望鹦鹉飞离支架的期待 。
(3)示例:鸟贩子和众人打赌鹦鹉不会飞离木棍设置了悬念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推动情节发展、曲折生动 ;引出小说结局,揭示这只鸟之所以失去了飞翔的本能和欲望,就是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养鸟人已将锁链,深深植入了它的内心。 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 。
(4)锁链一语双关,写出了鹦鹉因受驯化,脚上没有锁链,心灵却受到的束缚,也象征了社会中很多人心灵收到束缚,不思进取,麻木不仁。
小说的故事围绕鹦鹉身上没有锁链,却不飞离支架的内容展开,锁链构成了全文的线索 揭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一个人往往会困在或舒适或习惯的生活中消耗着生命,被无形的链子锁住而不思进取,麻木不仁;也表达了期待、呼吁人们应解除心灵枷锁,勇敢追求自己理想。 创造悬念,吸引读者。
【解析】【分析】⑴第一空对应第5段 “不出两分钟,又有人品咂出鹦鹉的奇异之处:“你看你看,这玩意儿居然没有拴链子!”第二段对应第7段“ 林红嘴大呼冤枉,说:“这鸟儿的最大卖点,就是不拴链子,打死不飞!不信可以打赌!”
⑵“撇嘴一笑”“屏住呼吸”都是神态描写,都是表现人物形象服务的。结合上下文,可知“撇嘴一笑”是林红嘴的不屑和自信,“屏住呼吸”是众人紧张与期待的心情表现。
⑶本文设置悬念的地方有很多,比如鹦鹉没有上锁链引众人惊奇、 众人就让鹦鹉飞离站架
打赌、鹦鹉最后欲飞将飞等。都起到使情节曲折生动,为解释主旨服务的作用。 ⑷“锁链”作为文眼、线索,一般都有表面和深层两个层面的含义,有一语双关的效果。一层是表面的锁链,锁住鹦鹉的脚;一层是深层的锁链,宿主鹦鹉的心。按这个主旨表述正确即可。
故答案为:⑴有人发现这鹦鹉没拴链子;鸟贩子为鹦鹉会不会飞离站架和众人打赌 ⑵ ①林红嘴对于众人关于赌局的各种刁钻要求感到不屑 ,和对于获胜的自信 。 ②众人对于鹦鹉是否会飞离支架的紧张 和希望鹦鹉飞离支架的期待 。
⑶ 示例:鸟贩子和众人打赌鹦鹉不会飞离木棍设置了悬念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推动情节发展、曲折生动 ;引出小说结局,揭示这只鸟之所以失去了飞翔的本能和欲望,就是在它成长的过程中,养鸟人已将锁链,深深植入了它的内心。 丰富文章内容,突出了文章主旨 。
⑷ 锁链一语双关,写出了鹦鹉因受驯化,脚上没有锁链,心灵却受到的束缚,也象征了社会中很多人心灵收到束缚,不思进取,麻木不仁。小说的故事围绕鹦鹉身上没有锁链,却不飞离支架的内容展开,锁链构成了全文的线索 揭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现象的批判:一个人往往会困在或舒适或习惯的生活中消耗着生命,被无形的链子锁住而不思进取,麻木不仁;也表达了期待、呼吁人们应解除心灵枷锁,勇敢追求自己理想。 创造悬念,吸引读者。
【点评】⑴情节涉及到与小说环境、人物、主题的紧密联系,因而情节题几乎成为小说阅读的必考题型。要做好情节题,首先要对“情节”这一概念有透彻认识:它由一系列展现人物性格、表现人物与人物、人物与环境之间互相关系的具体事件构成,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部分。出题模式:请概括小说主要情节;文中一共写了那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述;等等。答题方法:通读全文;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层次寻找线索,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重要场面、重要事件等几方面,依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概括文章主要情节。
⑵本小题考查对人物形象和心理的分析。结合上下文语境加以体会,注意分析要全方位、多角度,不要遗漏要点,语言概括简洁准确。
⑶设置悬念是小说常用的写作方法,在小说中全方位为人物、情节、主旨等小说要素服务,同时也有引起读者兴趣的效果。可以考虑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渲染故事环境、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不必面面俱到,按具体文本实际分析即可。
⑷线索类标题一般都耐人寻味,实际考查对文章中心思想的把握和归纳。需要仔细阅读全文,找出所有关于“锁链”的描写,抓住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相关关键词,再用简洁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2.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各题。
会走路的梦 铁凝
①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就不愿意错过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
②有一次在邮局寄书,碰见从前的一个同学。多年不见了,她说:“咱们俩到街上走走,好不好?”于是,我们漫无目的地走起来。她之所以希望我和她在大街上走,是想告诉我,
她曾经遭遇过一次不幸:她的儿子患白喉死了,死时还不到四岁。没有了孩子的维系,使本来就不爱她的丈夫很快离开了她。这使她觉得羞辱,觉得日子再无什么指望。她想到了死。她乘火车跑到一个靠海的城市,在这城市的一个邮局里,她坐下来给父母写诀别信。这城市是如此的陌生,这邮局是如此的喧杂,无人留意她的存在,使她能够社着这陌生的喧杂,衬着棕色来面上糨糊的嘎巴儿和红蓝墨水的斑点把信写得无比尽情--------一种绝望的尽情。
③这时有一位拿着邮包的老人走过来对她说:“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她抬起头来,跟前的老人白发苍苍,他那苍老的手上,颤颤巍巍地捏着一枚小针。我的同学突然在那老人面前哭了。她突然不再想死和写诀别信。她说,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④地纫了针,并且替老人缝好邮包。她离开邮局,离开那靠海的城市,回到自己的家。她开始了新的生活,还找到了新的爱情。她说她终生感激邮局里遇到的那位老人,不是她帮助了老人,是老人帮助了她,帮助她把即将断掉的生命接了起来,如同针与线的连接才完成了邮包的缝制。
⑤她还说从此日子里有了什么不愉快,她总是会想起老人那句话:“姑娘,你的眼好,帮我纫上这针。”她常常想着这话,在街上,路过一些熟悉或者不熟悉的邮局。有时候,这话如同梦一样不真实,却又真实得不像梦。然而什么都可能在梦中的街上或者街上的梦中发生,即使你的脚下是一条烂熟的马路,即使你的眼前是一条几百年的老街,即使你认定在这老路旧街上不再会有新奇,但该发生的一切还会发生,因为这街和路的生命其实远远地长于我们。
⑥我曾经在公共汽车上与人争吵,为了座位,为了拥挤的碰撞。但是永远也记不住那些彼此愤怒着的脸,记住的却是夹在车窗缝里的一束小黄花。那花朵是如此娇小,每一朵才指甲盖一般大。是谁把它们采来?从哪里采来?又为什么要插在这公共汽车的窗缝里呢?怨气冲天的乘客实在难以看见这小小花束的存在,可当你发现了它们才意识到胸中的怒气是多么地没有必要;才恍然悟出,这破旧不堪的汽车上,只因有了这微小的花束,它行驶过的街道使足可称为“花的街”了。
⑦假若人生如一条长街,我不愿意错过街上每一处细小的风景。假若人生是长街的一个短梦,我愿意把这短梦做得生机盎然。
(1)请用简洁的文字概况本文叙述的两件事情。 (2)请赏析第②段画横线句子的作用。
(3)文章第③段中“她突然不再想死和写诀别信”的原因是什么? (4)请说说本文结尾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答案】 (1)第一件:对生活绝望的女同学偶遇一位向她寻求帮助老人重燃生活梦想;第二件:在公共汽车上的一束小花让“我”平息怒气悟出真谛。
(2)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遭遇人生打击的女同学身处陌生环境中更觉孤苦绝望的心情。 (3)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4)内容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含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要笑对生活,怀
揣梦想把生活过的生机盎然”的主旨,引人深思。结构上:与开头 段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解析】【分析】(1)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分别从文中找到这两件事的人物、事件和结果,然后概括即可。本文第一件事的主人公是我的女同学,事件遇到一位向她寻求帮助的老人,结果是我的女同学重燃生活梦想;第二件事的主人公是“我”,事件是“我”看懂公共汽车上的一束小花;结果是“我”平息怒气悟出真谛。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 认真阅读这句话,可以看出这句话描写了邮局嘈杂的环境以及桌面上脏乱的情景,这样的环境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个心理反常的人,这样脏乱的桌面也没有人会关注写信的人会写什么内容,因此此处的环境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遭遇人生打击的女同学身处陌生环境中更觉孤苦绝望的心情。
(3) 结合第②段具体内容进行分析,文章第②段写她当时遭遇了不幸,对生活无望,在邮局里给父母写诀别信时是老人的一句 “姑娘,你的眼好,你帮我纫上这针”让她放弃了轻生的念头,让她意识到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4)在理解本文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分析结尾段的作用,结构上:结尾段第一句与开头段一样,这样结尾段与开头段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内容上:这句话把人生比作是一条长街,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结合全文内容理解这句话的意思,这篇文章写了两件事:对生活绝望的女同学偶遇一位向她寻求帮助老人重燃生活梦想;第二件:在公共汽车上的一束小花让“我”平息怒气悟出真谛,我从这两件事中悟出来“要笑对生活,怀揣梦想把生活过的生机盎然”的哲理,从而点明了文章的主旨。 故答案为:⑴ 第一件:对生活绝望的女同学偶遇一位向她寻求帮助老人重燃生活梦想;第二件:在公共汽车上的一束小花让“我”平息怒气悟出真谛。
⑵ 此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遭遇人生打击的女同学身处陌生环境中更觉孤苦绝望的心情。 ⑶ 就因为那老人称她“姑娘”,就因为她其实永远是这世上所有老人的“姑娘”,生活还需要她,而眼前最具体的需要便是需要她帮助这老人纫上针。
⑷ 内容上: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含蓄表达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了“要笑对生活,怀揣梦想把生活过的生机盎然”的主旨,引人深思。结构上:与开头段形成呼应,使文章结构更严谨。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主要事件的能力。解答此题,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本,正确划分层次,从文中找出人物及其主要活动,以“谁做了什么事”的句式来概括,语言一定要简洁。
⑵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能力。文章中环境描写主要有下作用: ①渲染营造气氛;②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③烘托人物心情;④深化作品主题。答题时要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着手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根据语境分析这句话的意思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即可。
⑷本题考查理解文章结尾段作用的能力。文章结尾段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归结主旨;呼应开头,使文章浑然一体;卒章显志,点明题旨;强化作者情感,深化或升华主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引发读者思考;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解答此题要在理解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