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1学前教育学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4 19:12: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但是与遗传、环境相比, 教育在儿童的身心发展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学前教育通过保育和教育, 影响和制约着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

1、母体环境对胎儿的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的教育和训练能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幼儿出生后身体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也离不开文化因素, 尤其是教育的参与, 世界各地关于兽孩的报道就说明了一点。

2、学前教育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

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包括心理过程各种机能及个性心理特征, 适宜的学前教育能够促进幼儿心理各方面的发展。

学前期是儿童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期, 科学适时的教育能够促进儿童语言的发展。 适当的科学教育能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培养科学探究兴趣。

早期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音乐感知能力, 促进幼儿音乐素质的发展。 早期美术教育对幼儿心理发展有重要影响。 三、学前教育要受学前儿童发展的制约:

学前教育能影响学前儿童的发展, 但是, 学前教育要发挥这种作用, 必须理解并遵循学前儿童的发展规律, 违背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学前教育是不能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的, 这是学前教育和学前儿童相互关系的另一体现。

1、学前教育要以学前儿童为主体

学前儿童是学前教育的对象。在教育过程中, 幼儿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幼儿施加影响, 促进学前儿童的全面健康发展。幼儿教师的作用对学前儿童来说是外部影响, 学前儿童要通过自身的活动来接受这些影响。因此, 幼儿教师必须以学前儿童为主体, 以学前儿童为中心。

首先, 幼儿教师要尊重学前儿童。

其次, 把学前儿童看成教育的主体, 并不是放任幼儿自由地发展。 2、学前教育要符合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 教育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1 ~2 岁的儿童, 活动能力增强, 活动范围扩大, 从以前依赖性较强的被动的状态逐渐变为能自动的、自主的活动, 这也是他们独立精神和能力逐步展现的开始。

3 岁的儿童身心都开始较快发展和充实起来, 个性也逐步开始发展。

4 岁儿童的心理出现较大的变化和发展, 心理活动表现出新的特征, 心理发展出现了质变。 5 ~6 岁儿童的心理发展继续4 岁年龄的心理特征, 但又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的儿童虽然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但抽象逻辑思维已经开始产生。

学前教育在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的同时, 要注意儿童身心发展还具有一定的可变性。

教育既要以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为依据, 又要考虑到个别差异性, 因材施教。

第二节 儿童观的演变与建构

一、儿童观概述:

1、儿童观是人们对儿童总的看法, 是成人如何看待和对待儿童的观点的总和。涉及儿童的权利与地位、生长特点、发展的形式和成因、儿童期的意义以及教育和儿童发展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2、儿童观的不同形态

9

社会中人们的地位千差万别, 不同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儿童观。有学者将儿童观分为三种形态: (1)社会主导形态的儿童观, 指在一定社会中居统治和支配地位的人们所认定的儿童观, 呈现一元化特点。

(2)学术理论形态的儿童观, 指哲学、心理学、教育学、人类学等学术领域的研究人员所特有的儿童观, 往往是多元的。

(3)大众意识形态的儿童观, 即广大国民对儿童的基本认识和态度。 3、儿童观的结构

(1)儿童观的自然构成:儿童首先是一种自然存在物, 儿童观必然包含对其自然构成层面的认识。儿童的身体是在长期自然界的制约下进化、发展的产物。

(2)儿童观的社会构成:人在本质上是其社会关系的总和, 儿童实质上也是一种社会的存在物。儿童观因此也必须包含对其社会构成层面的内容。

(3)儿童观的精神构成:儿童有自己的独特需求、兴趣、价值, 也是一种精神存在, 儿童观也须对此作出回应。 二、儿童观的演变

1、古代的儿童观:在古代, 儿童的价值和权利并没有受到认可和重视, 他们只是缩小了的成人。确切地说, 那时候并没有明确的儿童概念。

2、近代的儿童观: 文艺复兴时期, 人类意识普遍觉醒, 人的价值、尊严、地位、智慧得到肯定。随着人性逐渐被发现, 同样具有灵性的儿童也同时被发现。

3、现代的儿童观: 继卢梭之后, 教育领域出现“教育心理学化冶运动, 主张教育应以心理学规律作为依据, 这也包括对儿童心理的认识。 三、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科学的儿童观是指那些符合儿童本质的认识观点, 由于认识总是发展的, 因此, 科学儿童观有一定相对性。在当代, 科学儿童观的内涵应包括以下内容:

1、儿童是人。

儿童作为人, 具有和成人一样的人格和尊严、一样丰富的精神世界、一样的差异性。儿童稚嫩、不成熟, 这恰恰代表着人类发展的轨迹以及学习和发展的可能性。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

儿童不同于成人, 正处于发展之中。

一方面, 儿童的身心是稚嫩的, 各方面尚不完善, 需要科学的、合理的照顾和保护;

另一方面, 儿童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和被塑造与自我塑造的潜力, 有自己独特的认识方式和成长特点。

3、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儿童与成人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 法律赋予了儿童基本的权利。1989 年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 为儿童的保护和权利订立了一套全面的国际法律准则。

《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精神, 即四个基本原则:

第一, 儿童最佳利益原则, 任何事情凡是涉及儿童, 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

第二, 尊重儿童尊严的原则, 尊重儿童的人格和尊严, 保证儿童生存与发展的质量。

第三, 尊重儿童的观点与意见的原则, 任何事情如果涉及儿童本人, 必须认真听取儿童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10

第四, 无歧视原则, 不论来自任何社会文化背景、出身、贫富、性别、正常与残障, 都要受到公平对待。

4、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 它自身还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儿童最终要长大成人, 而成人是经由儿童期、经过儿童的努力创造出来的。“儿童是成人之父”, 催促儿童尽快成熟、缩短儿童期是对儿童期自身价值的否定。

第三章 学前教育与社会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含义;

2、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3、运用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重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与学前教育发展的相互影响。 教学难点:应用学前教育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分析学前教育的热点问题。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受社会的影响和制约

一、经济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经济是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是构建人类社会并维系人类社会运行的必要条件。其具体含义随语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 本书所称的经济主要指一个国家国民经济的总称或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 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1、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和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影响 (1)经济的发展促进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产生

15 世纪英国的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农民聚集于城市, 这些贫民子女的保育问题被提上日程, 出现了一些贫民儿童保护和养育设施, 这是近代欧洲学前教育设施的胚胎和根源。

(2)学前教育机构的发展受经济发展的制约

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和发展, 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这与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相关。另外, 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需要, 一般而言, 经济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 儿童入园率较高。

2、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等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不同形态的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对未来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也不同。这便导致学前教育的任务、内容、形式、手段也不尽相同。

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 没有出现家庭, 儿童是属于整个氏族的, 因而也就没有家庭教育。 工业革命以后, 随着工厂的日益增多, 妇女开始大规模进入工厂, 出现孩子没人照料的情况, 再加上在西方社会, 孩子成人后都是与老人分开住的, 一般不会像中国这样由老人照看小孩, 因此, 建立社会学前教育机构的需要非常迫切。由此,公共社会学前教育机构首先在西方出现。

20 世纪80 年代以后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以培养个体身体、情感、智力、社会性全面发展的学前教育理念被广泛传播和接受。

11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手段也与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 经济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 为丰富教育内容、更新教育手段提供了条件。 二、政治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1、政治对学前教育性质和目的的制约

历史表明, 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每一步都与当时当地的社会历史环境, 尤其与政治背景息息相关。学前教育既要为社会政治服务,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政治的制约和影响。政治对学前教育的性质、目的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掌握政权者利用其拥有的立法权, 通过颁布有关学前教育法律、法规、政策和规章制度, 决定其学前教育的性质、实现其学前教育的目的。

第二, 掌握政权者利用其拥有的组织和人事权力主导学前教育公职人员的选拔、任用以及他们的行为导向。

第三, 统治者通过经济杠杆控制学前教育的方向, 对办学权力进行严格控制,如民间办学均需申请审批等。

2、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发展

(1)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与领导, 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先决条件

综观各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国家学前教育的发展状况与政府权力机关和职能部门的重视与否息息相关。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十分关心学前教育的发展, 积极动员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托儿所、幼儿园, 其数量是新中国成立前的几百倍, 质量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政治影响学前教育的财政

一方面,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份额的多少。掌握政权者会根据其政治发展需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调整教育经费在整个社会总投入中的份额。

另一方面, 政治决定教育经费的筹措。 三、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学前教育总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中展开的, 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特指社会的精神财富, 如风俗、宗教、艺术、文学、道德等, 这里主要是从狭义层面讨论文化对学前教育的影响。学前教育必然受到文化的影响。

1、文化对学前教育目标的影响

学前教育的目标既受制于社会政治经济的影响, 又受到文化的影响。一定的文化传统, 具有自己独特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精神品格等, 对该文化之下学前教育的目标的定位会产生直接影响。

对学龄前儿童的教育, 其目标不是定位于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而是界定在伦理道德教育的范畴之内。

学前师资教育和幼儿园教育要逐渐改变传统的性别角色模式, 在学前阶段贯彻男孩和女孩两性平等的思想。

2、文化对学前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育的内容来自于对文化的选择。

在中国历史上, 长期成为儿童读物的“三、百、千等蒙学作品, 所反映的主要就是儒家的文化思想、伦理道德。

2001 年9 月颁布的《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 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 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

12

搜索更多关于: 1学前教育学教案 的文档
1学前教育学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9g1300nyu2cg5h8iu6m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