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会计电算化第1章和第2章课件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0 22:22:3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级会计电算化

提示学员:

(1)准考证领取时间和地点【淮安淮师:于2016年6月4日周六中午12:40-12:50到淮 阴区淮师理工西阶103教室】 【连云港苍梧校区:于2016年6月12日周日中午 12:40-12:50到主楼N102教室】【通灌商学院:于2016年6月12日周日下午

17:40-18:00到Tz202教室】 【通灌其他院:于2016年6月12日周日下午18:25-18:35 到Tz202教室】学员按规定时间和地点领取,错过者视为放弃领取准考证!

(2)电算化实务操作软件为新版通用财务软件,只有题库中才有此软件。鉴于部分学员无 题库,题库第三方允许购买电算化单科题库【价格为50元】,预定截止时间【2016 年4月24日】

(3)9月新生开学,是招生旺季。诚邀您及您的同学加入众知营销团队。有意者,注【学 院+专业+姓名】发至15312309696录用者,将接受系统培训。

第一章 会计电算化概述

第一节 会计电算化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会计电算化概念

1、一般而言,会计电算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包括利用计算机完成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的分析、预测、决策。

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包括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训,会计电算化的规划和管理,会计电算化的制度建设,会计电算化软件市场的培育与发展等。

【例题1-1·判断题】广义的会计电算化的含义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狭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以电子计算机为主体的当代电子信息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广义的会计电算化,是指与实现会计工作电算化有关的所有工作。

2、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会计电算化的目标,即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提高会计工作的地位,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管理的现代化。提高经济效益。目前,会计电算化已发展成为一门融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新型科学和实用技术。

3、会计电算化与电算化会计的区别

我们将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称为会计电算化,而把与计算机技术和会计学交叉的应用学科,称之为“电算化会计”。在西方国家,一般统称电子数据处理会计(EDP会计),或称电子计算机会计(Computer Accounting)。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过程

自从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问世之后,计算机开始逐渐在各个行业得以应用,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始于1954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第一次在UNIVC-1计算机上运行了复杂的工资计算程序,从而触发了会计信息搜集加工方式的革命。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的。当时,会计电算化主要处于实验试点和理论研究阶段。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

第1 页 共 1 页

初级会计电算化

专题讨论会”,正式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在我国会计工作中也被普遍应用,并经历了从初级电算化到高级电算化的长期演变过程,形成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现代化。

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

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

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提示】重点掌握三个阶段的名称、时间、特征、优缺点等。

【例题1-2·单选题】我国会计信息化工作没有经历( )发展阶段。 A.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 B.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 C.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D.建立CRM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ERP是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为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一)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 1、时间:20世纪80年代(掌握)

表现:(实验试点)阶段 (理论研究)阶段

1979-财政部拨款500万,“长春一汽”首次试点—标志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进入计划的试

点阶段。模拟代替手工记账、算账

2、特征:

会计电算化的模拟手工记账阶段是典型的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其基本特征是采用相应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开发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系统”。这时期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上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用于会计领域。

财政部先后在1989年底和1990年7月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1)制定者:财政部

(2)制定时间:1989年、1990年

(3)代表文件:《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

(4)作用: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

【提示】具体哪个年度制定哪个文件?例如:1990年7月颁布了《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

【例题1-3·单选题】《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的发布时间是( )。 A.1983年 B.1989年 C.1990年 D.2008年

第2 页 共 2 页

初级会计电算化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财政部先后于1989年年底和1990年7月,颁布了《会计核算软件管理的几项规定(试行)》和《关于会计核算软件评审问题的补充规定(试行)》两个文件,确定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评审制度和标准。这一阶段是探索起步阶段。

3、目标与缺点:

出发点: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点:不能实现最大限度的数据共享,容易造成电算化会计数据资源的浪费,也无法使实现电算化的会计信息与企业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有效融合,从而在企业内部造成一个个信息“孤岛”。

【例题1-4·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模拟手工记账阶段会计信息化工作出发点的是( ) A.减轻会计人员工作量 B.提高会计信息输出速度

C.提高会计工作劳动效率 D.主动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模拟手工记账阶段会计信息化工作出发点主要是为了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题1-5·多选题】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的基本特征主要是( )。 A.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B.减少无谓的手动劳动

C.具有相对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D.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开发了相应的“账务处理系统”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模拟手工记账的探索起步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采用具有相对简单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开发企业自身需求的“账务处理系统”,主要是为了让会计人员从复杂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劳动效率和信息输出速度,并没有主动将其作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题1-6·判断题】我国会计信息模拟手工记账阶段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应用于会计领域。( )

【正确答案】√

【答案解析】我国会计信息模拟手工记账阶段开发的会计核算软件,实质是将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高级的计算工具应用于会计领域,系统开发的目标是使会计人员摆脱手工账务处理过程中繁复易错的重复劳动。

(二)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 1、时间:20世纪90年代

2、基本特征:会计业务与其他业务相结合,利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综合处理。此时,财务软件已构成一个子系统,数据与程序有一定的相互独立性,以文件方式管理数据,重视数据的综合加工处理。

主要特征:企业积极研究对传统会计组织的业务处理流程的重新调整,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以会计核算系统为核心的信息集成化,在企业组织内部实现会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一体化。(简单的说,就是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信息共享。)

3、事件: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统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与企业连接,会计电算化进入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

第3 页 共 3 页

初级会计电算化

4、优点:信息有效共享和利用,所有相关原始数据只要输入一次,就能做到分次或多次利用,既减少了数据输入的工作量,又实现数据的一致性,还保证了数据的共享性。

在这一阶段,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开始蓬勃发展,财政部先后印发了《关于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启动了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的审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国财务软件行业产业化、规范化发展的进程。

【例题1-7·单选题】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电算化结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的阶段是( )。 A.单项会计业务处理阶段 B.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 C.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 D.建立ERP的集成管理阶段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会计业务综合处理阶段企业开始将单项会计核算业务与电算化相结合扩展为全面电算化,将企业内的信息“孤岛”与企业信息相连接。

(三)管理信息系统阶段

1、构建会计信息系统的初中级阶段

(1)事件:2006.2.15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

我国对企业会计标准进行了重大改革,建立了与国际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①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

②新准则适度审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基础;

③对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会计业务做出了系统规范。

(2)特征:

①借助会计准则与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渗透融合,企业具备优化重组其管理流程能力; ②企业开始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 ③完成了由单机应用向局域网应用的转变。

【例题1-8·单选题】下列有关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引入会计专业判断要求 B.对会计业务做出系统规范

C.广泛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D.适度审慎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基础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会计准则体系引入了会计专业判断的要求。同时,新准则适度审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等新的计量基础,对金融工具、资产减值、合并报表等会计业务做出了系统的规范。所以选项C错误。

2、建立ERP系统的集成管理阶段

(1)时间:2008年6月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第4 页 共 4 页

搜索更多关于: 会计电算化第1章和第2章课件 的文档
会计电算化第1章和第2章课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9j5m0vqtr7yqpp85na8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