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通过财税、金融等政策,引导企业增加研究开发投入,推动企业特别是重点企业、龙头企业建立研发机构。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各类技术创新联合组织,增强技术创新能力。
2、强化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研究开发任务。围绕我市高新技术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引导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行业技术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积极支持企业承担国家、省重大科技项目,选择一批高水平的高新技术成果予以扶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调整优化科技力量布局和资源的有效配臵,加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试基地等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着力解决我市经济、科技持续发展所必须解决的“技术瓶颈”问题。
3、完善技术转移机制,促进企业的技术集成与应用。建立健全知识产权激励机制和知识产权交易制度。大力发展为企业服务的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促进企业之间、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企业扩大开放,促进科技资源的有效利用。
4、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把技术创新能力作为重点企业、规模以上企业考核的重要指标,把技术要素参与分配作为高新技术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企业化转制的方向,深化
科研机构产权制度等方面的改革,形成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使之在高新技术产业化和行业技术创新中发挥骨干作用。
5、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扶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器建设等措施,培育一批科技创新型企业。为中小企业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倾斜政策,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风险投资机制、贷款担保、知识产权保护和知识要素资本化政策,保证其在贷款、股票上市以及承担国家科研任务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三)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快公共技术创新及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搭建由科技创新支持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平台为主题框架的烟台市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通过三大科技平台的建设,全面提高全市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增强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1、科技创新支持平台。加大力度建设聚氨酯技术、特种纤维技术、铝合金材料技术、智能电网技术、生物育种技术、海珍品健康养殖技术、生物与制药技术、海洋工程技术等研发平台,进一步提高我市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
2、资源共享平台。完善科技综合服务平台和科学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把分散在高校、科研院所、大中型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的大型科
学仪器设备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实行开放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仪器设备资源的使用效率。
3、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共性技术转化平台、科技成果信息服务与技术交易平台,完善服务机构运行机制,构筑高效、开放的技术转移和转化服务体系。强化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烟台中心、国际生物科技园、启迪科技园、蓝海创意基地、核电科技园、烟台海洋工程研究院等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成果转化和企业孵化能力建设,建设民营科技企业网站,开通网上技术交易市场,发挥技术市场等网络信息平台的作用,带动科技咨询评估、技术交易、知识产权、风险投资的发展。
(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营造自主创新环境 1、充分发挥政府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作用。市、县两级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快观念、职能以及工作方式的转变,重点抓好资源配臵、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工作,着力优化网上评审制度,全面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政策透明度,进一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2、积极推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积极响应省委和省政府的号召,结合我市工业调整和重点产业振兴规划,围绕汽车、造船、石化、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重点行业和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产业群,利用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现有的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层次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
争取3-5年时间,构建若干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形成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结合新机制。
(五)大力实施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战略
1、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充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和政策引导机制,引导和支持知识产权的创造。将获取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科技计划、科技奖励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评审的重要条件。建立知识产权创造激励机制,在科技人员的收入分配、技术职务晋升以及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考核等方面,将知识产权作为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鼓励跨学科、跨领域联合创新,形成一批原创性知识产权。加大发明专利的扶持力度,对技术含量高、有市场前景的知识产权,鼓励企业大力实施并促进其产业化,不断增强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能力。要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定完善知识产权保护规范性文件,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力度。强化地区、部门保护知识产权的协作和信息交流,扩大联合执法范围,全面提高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
2、实施专利战略。加大发明专利扶持力度,鼓励发明创造,对专利给予专项补助资金。鼓励发明专利的发明人积极加快专利技术转化。切实保障科技人员的知识产权权益,落实好技术要素参与分配的有关政策,职务技术成果完成单位应对职务技术成果完成人和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依法给予报酬。依法保护非职务发明成果完成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