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编制依据和参考资料
《银川市第九污水处理厂工程岩土勘察报告》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供水水文地质钻探及凿井操作规程》(CJJ13-87)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05 《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基坑降水手册》姚天强编著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银川市西夏区兴泾镇十里铺村,南环高速南侧,包兰铁路
西侧,文昌路东侧。
2、工程水文地质条件
2.1、场地土层分布及描述
根据勘察现场纪录,结合室内土工试验结果,在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除上部填土外,其下均为第四系黄河冲积相堆积地层,无特殊性岩土。整个场区地层自上而下可分为下述主要几层,现分层描述如下:
①素填土层Q4 ml:干燥,松散~稍密状,以粉细砂为主,混少量黏性土、粉土及植物根茎。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80~0.90m,平均0.82m;层底标高:1112.27~1113.68m,平均1112.94m;层底埋深:0.80~0.90m,平均0.82m。该层地表冻融交替层,为堆填时间超过十年的老填土。
②粉细砂层Q4al:黄褐色-灰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状,以长石、
云母、石英质矿物为主,随深度增加其密实度和强度亦随之提高。该层未穿透。据区域资料该层为巨厚层状。
2.2、地下水和地表水情况
场区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勘察期间为枯水季节,实测平均稳定水位埋深2.76m左右(以孔口原始地坪始计),稳定水位高程1111.00m左右。
地下水补给以周边农田灌溉或绿化灌溉侧向径流渗透补给为主,其它次之,其动态类型属黄河侧补蒸发~径流型。地下水位动态主要受气象、水文等因素影响呈季节性变化。正常年份水位变化幅度在0.5~1.0m之间。
本工程场地周边无地表水体,周围无高污染企业,不存在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污染源。
根据我院近年在周边地区建筑工程的勘察资料,近10年的水位在1109.00~1112.00m之间变化。
三、降水井设计计算
1、 目的
为确保基坑的顺利开挖,提出合理的降水方案,使基坑开挖过程中不受地下水的影响。
2、 任务
①搜集场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资料,计算出基坑范围内的总涌水量。 ②提出降水井群的布设方案,所需井数,单井结构设计。
③预测降水井群在同步干扰抽水的情况下,其水位降低值能否满足基坑开挖深度的要求。
④提出水泵的有关参数,保证在开挖降水过程中对周边现有建筑不产生不良影响。
⑤合理设计排水方案,保持排水畅通,及时监测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
3、 布井原则
①本着经济合理的原则,在满足基坑开挖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开支。 ②以拟建场地为界,基坑水位降至基坑底下1.0米。 ③不影响周围建筑物。
④单井井深设计25~35米,下入Φ420mm水泥砂管。 4、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根据“银川市第九污水处理厂工程平面布置图”,基坑开挖深度-3.5~-11.0米,要求水位降至4.5~12.5米以下,降水面积约13436平方米,基坑涌水量按下式计算:
(2H-S)S A Q=1.366k------------------ ro= ------- R π Lg(1+----) ro
式中:Q——基坑涌水量(m3/d)
K——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R——影响半径(m) ro——等效半径(m) A——基坑面积(m2)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取K=5.2m/d,H=50.0m, r0=65.41,水位埋深2.0m左右,s=2.5~10.5m代入上式求得:
Q=8441.7m3/d 5、降水井数量
降水井数量按下式计算: Q n=1.1----- q
式中:n——降水井数量
q——设计单井出水量(设计230m3/d) Q——基坑总涌水量
代入上式求得降水井总数为41眼,分别布置在基坑开挖线外2.0m范围及基坑内。降水井平面位置见降水井平面图。
四、降水井施工工艺
计划采用冲击钻机进行降水井的施工。 (1)工艺流程
测量放线→护筒埋设→钻机就位→成孔→下管→填砾→ 洗井→封孔→验收。
(2)主要工序的施工方法
1)测放井位及平整井点现场:施工前首先根据设计部门提供的井位布置图在实地确定钻孔位置,划出施工作业面,进行现场平整工作,然后同时进行埋设排水管、布线及打井工作。
2)井位埋设护口管:以实地测放的井位为中心,由人工挖出一段直径800㎜,深度1.5m的井孔,然后在井孔中部下入直径600㎜,长度1.5m的护口管。护口管与井壁之间的环状间隙用优质粘土严密封闭。
3)钻孔:钻孔施工采用泥浆护壁法,冲击钻进一次成孔的方法。开孔口径600㎜,终孔口径不小于400㎜。
4)清孔换浆: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利用钻机配带的掏砂筒逐步掏出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