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所以,就限制了民营经济的人口集聚能力。
2013年,营口外资企业出口10亿美元,下降7.4%,而民营企业出口26亿美元,增长26.8%,间接反映营口民营经济比重大于外资经济。但是,营口的民营企业多发轫于集体经济,与国有经济联系较多,而且多采用家族式的管理体制。鉴于企业属地化原因,营口民营经济的人口集聚能力受到很大限制。
二是政府的地位。营口的外资经济为什么没有发展起来?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强政府弱市场”的经济体制,缺乏市场经济的内生动力。人们的依赖意识比较严重,开拓创新精神不足,总是靠资源“吃饭”,靠体制“吃饭”,不善于发现机遇和创造机遇。这也是辽宁乃至东北外资经济疲软的内在原因。由于经济发展主要靠政府推动,靠投资拉动,当重化工业的利润率下降,自主创新不足,结构调整尚未完成时,东北振兴势必陷入困局。所以,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破除“强政府弱市场”的经济体制。
“强政府弱市场”主要表现在:政府将大部分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大企业、大项目、新摊子上,要求大企业更大、大项目更强,忽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忽略对新兴行业、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引导,导致就业机会增加有限;政府管得太多,管得太死,审批手续繁杂,权力清单不明,部门之间推诿扯皮,服务效率低下,严重挫伤大众
- 5 -
创业热情,束缚了市场经济的发展活力。因此,要减少政府干预,加强社区力量,扩大市场边界,完成从“强政府弱市场”到“弱政府强市场”的转变。
(三)居住成本和配套条件
住房成本是当前影响人口集聚的最大的经济因素。除少数投资移民可以在一个新的城市获得良好居住环境外,大部分劳动力因缺乏技术培训,很难马上获得稳定的高额薪酬。因此,外来人口的生活方式、心理活动会因缺乏购房能力而受到很大影响,难以融入城市社区。许多外来人口之所以缺乏归属感,最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政府要推行廉租房和公租房,但现在的问题是公租房小区的质量有问题,配套不健全,生活不方便。工作、就学、看病、购物、娱乐都不方便,直接影响人口集聚。这在营东新城、产业基地、北海新区等新城区,具有普遍性。
(四)城市品位和人文环境
城市的价值在于它能够为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吸引低层次劳动力,靠就业岗位和居住条件;吸引高层次人才,就要靠城市品位和人文环境。高层次人才在工作之余注重的是休闲娱乐、文化消费、生态环保、教育品质、医疗条件。而营口在这几方面都是短板。中心医院的医疗水平屡受诟病;文化消费的内容和场所都很欠缺;理工学院层次有待提高,软硬件条件需要改善。这些都对营口的人
- 6 -
才集聚造成阻碍。
(五)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体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网”、“稳定器”。作为地方社会福利的一种体现,它对人口集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大大提高他们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降低风险程度,进而降低他们的预防性储蓄,促进消费。
营口与其他地区一样,社保机构按险种分设,机构名称繁多;同一险种由于历史沿革的原因未实现有效对接;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严重;城乡养老保险未完全实现统一。这样的管理服务,导致信息不能共享、行政成本高、经办效率低。所以,营口的社会保障体系亟待健全。
从这五方面看,与深圳、东莞、珠海、厦门等沿海发达地区比,营口的优势不多,劣势不少。但是随着高铁、机场的相继通车、通航,港口牵动力的持续增强,城市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城市环境的不断提升,产业结构、区域布局的不断优化,与沿海经济带其他城市(除大连)、东北腹地城市相比,我市的人口集聚优势正在逐步凸显。
三、推进人口集聚的对策建议
未来城市的竞争是人力资源的竞争。短期看,实现大规模的“异地转移”式的人口集聚,是不现实的,应该先走“就地转移”式城镇化发展道路,进而为“异地转移”
- 7 -
创造条件。
(一)调整营口城市定位和发展战略
我市目前的定位是“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基地、东北物流枢纽和现代化港口特大城市”。这种提法只是突出了城市功能的特点和产业在区域发展中的重要性,没有突出人口集聚和人才集聚的重要地位,托不住“特大城市”的概念。并且,“宜居生态”的概念尽管也经常被提及,但是由于产业发展惯性,政策实施上并未予以重视,所以应当在城市定位的表述上有所体现,并切实贯彻。在发展战略上,建议将“人才汇市”加进去,变成“以港兴市、产业立市、人才汇市、文化强市”,形成港口、产业、人才、文化四位一体的发展战略。总之,要在城市定位与发展战略之间,强化宜居生态与人才集聚的现实关联性。
(二)建设开放包容的“人才营口”
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高端引领的思路,实施“柔性引智工程”。建立健全“不迁户口,不转关系,双向选择,身份保留,来去自由”的人才引进柔性流动机制。着力拓展柔性引才用才渠道,按照“不求所有所在、但求所用有用”的要求,加快建立完善柔性人才库,加强与国家外专局、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海外华人社团组织的战略合作,促进海内外创新型人才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担任业务顾问等形式为营口服务,积极
- 8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