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占7.6% ,水域占1.5%,山地占88.9%。境内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山峦连绵,沟壑纵横,多山间小盆地,平均海拔1147米,是湖北省高山县之一。
县城距自治州首府恩施176公里(公路,下同),距省城武汉603公里,到长江“黄金水道”的巴东港、枝城港分别为251公里和272公里,距枝柳铁路的枝城火车站起来70公里、大庸火车站180公里,石门火车站251公里,境内列入养护的公路341公里。
县城至周边地区城市的公路距离是:到来凤县城100公里,宣恩县城133公里,建始县城237公里,巴东县城250公里,咸丰县城155公里,恩施市178公里,利川市278公里,五峰县城125公里,京山县城624公里,潜江市447公里,仙桃市502公里,天门市495公里,枝江市320公里,沙市中心79公里,宜昌市343公里。距湖南省石门县城251公里,桑植县城110公里,龙山县城108公里,永顺县城220公里,保靖县城278公里,花垣县城304公里,吉首市375公里,常德市340公里,长沙市535公里。至四川省黔江县城211公里,彭水县城341公里,重庆市783公里。
3.1.2地形地貌: 鹤峰县系武陵山腹地,为典型的山区喀斯特地貌地质。境内群山矗立,构建成鹤峰独特的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和百态千姿万种景象的叠嶂峰峦,既有高原也有盆地和丘陵,自然地貌构成了河谷与山地,岩溶盆地和高原台地四大类型。主要山脉又构成了分水岭型断实褶相同的石灰岩山地,溶岩地貌千姿百态,孤丘秀峰林立,溶洞、天坑、地下河流密布。
县内地形复杂,程西北高、东南低高差大、切割深、坡度徒走向。平均海拔1147M,最高点是西北部的牛池,海拔2095.6米,最低点是东南角的江口,海拔194.6米,高差达1901米。全县地表平均切割深784米,地表坡度平均24.1度,其中小于5度的平地24.8万亩,占地表总面积的5.7%;6—15度的缓坡地52.7万亩,占12.2%;16至25度的斜坡地138.9万亩,占32.1%;26至35度的陡坡150万亩,占34.6%;36度以上的险坡地66.6万亩,占15.4%。全县划
9
恩施州工程咨询公司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分为低山、中高山、高山三种地貌形态,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带为低山,海拔800—1200米的地带为中高山,分别占全县的40%和54.3%。海拔1200米以上的地带为高山,分别占全县的42.3%和28.4%。
3.1.3气候条件:鹤峰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凉夏热、秋爽冬寒、雨量充沛、雨热同季、无霜期长、立体气候明显、低(山)热中(二高山)暖高(山)湿寒。 3.2社会经济条件
——鹤峰县常驻人口22.02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占54.9%。鹤峰县即是国家级贫困县,也是国家重点支持的西部开发县。
近几年来,鹤峰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济有了较快发展,2008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8.17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4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
全县公路147条,通车里程达1880.14公里,其中:省道3条,全长233.5公里;县乡公路144条,全长1457.78公里。已通公路的村184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83.3%,公路网密度为581米/平方公里。全县有邮电局(所)15处,固定电话机用户超过万户,电话普及率为百人4.39部,通电话的行政村201个,占95%,邮路总长度352公里。开通了县城至恩施的光纤通讯,各乡镇先后开通了程控直拨、无线村村通、图文传真和移动电话,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0%以上,形成了较为先进的广播电视电话通讯网络。
全县基本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现有医疗卫生机构203个,各乡镇均有卫生院,另有中心村卫生室44个,村卫生室98个,厂矿医务室22个,个体诊所2个,其它医疗机构23个;全县在册卫生工作人员1014人,编制床位450张;县中心医院为三级乙等医院,设备比较齐全,能开展脑外、胸外等手术,基本能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
10
恩施州工程咨询公司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发现的矿产有煤、磷、硒矿等31种,矿库点及矿化点106处,已探明储量的有磷矿、煤矿、硅石等12种。磷矿属全国四大磷矿 湘鄂磷矿的主要组成部分,属大型矿床,长55公里,面积250平方公里,储量11.8亿吨,居全省第一位。鹤峰县是世界上最大硒资源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全县有183个村属富硒地带,富硒土壤达30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69.3%,土壤硒含量6.83-21.61mg.kg-1。
——水利资源: 鹤峰水资源充沛,拥有水能资源优势,人平水资源居湖北省第一位。鹤峰境内溪河遍布,流程大于3km的河流112条,河流常水水面11.5km2,河流总长度998.9km,其中干流2条,即溇水河、咸盈河;一级支流38条;二级支流46条;三级支流26条,分属澧水、清江和沅水三大水系娄水、渫水、澧水北源、咸盈河、白水河五大河流。全县水资源平均总量为44.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总量35.3亿立方米,占79.1%,地下水总量9.3亿立方米,占20.9%,人平水资源2.07万立方米,居全省第一位。全县水能自然资源理论蕴藏量48.76千瓦,可开发利用的有76处,装机29.5万千瓦,可调峰开发装机85.3万千瓦。目前已建和在建的有桃花山、芭蕉河、燕子桥、江坪河等电站。
——土地资源:国土总面积28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万亩,园地11万亩,山地376.88万亩,水面6.31万亩,其它占地8.66万亩。按《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地评级标准》对全县土地生产力进行评价,一级地44亩,二级地0.36万亩,三级地9.24万亩,四级地23.59万亩,五级地24.68万亩,六级地372.21万亩,八级地8.28万亩,无七级地。 3.3社会人文环境条件
3.3.1鹤峰人文环境优美和谐:鹤峰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土家族的祖先容米部落就在此繁衍生息,这里古称柘溪、容米、容阳,古为“蛮地”,后称容美土司、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土归流”设立鹤峰州。鹤峰的命名是清代流官依据城后诸峰形似鹤群飞翔而
11
恩施州工程咨询公司 湘鄂边苏区鹤峰革命烈士陵园纪念设施保护改造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确定的,辛亥革命后称鹤峰县,沿用至今。鹤峰拥有湘鄂川黔边区诸土司中最大的土司---容美土司,被清代著名剧作家孔尚任称为”世外桃园”;是历史悠久.疆域广阔、文化比较发达的土司。
在长达400多年容美土司时期,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们披荆斩棘,战天斗地,艰苦创业,政治上反抗封建统治的压迫,经济上自立自强,文化上积极开放向上,始终保留着“洞蛮”的生活方式习性,创造了这个民族特有的丰富多彩的习俗文化。
鹤峰土司文字记载内容最多、最丰富的是清代著名戏曲家顾彩在其所著《容美纪游》中,称赞这片土地犹如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在其名作《桃花园记》中所描绘的世外桃园,描述这里“山环水复,中多迷津,桃花处处有之,或即渔郎(陶渊明《桃花园记》中渔人,引者注)误入之所。”并称这里世风清纯,地广人稀,“宜为餐霞采芷者(道士、仙人等出世者)所居。岂复知存世间甲子哉。”是理想中的生活安乐之地,美不胜收。
3.3.2鹤峰素有“歌舞之乡、民间艺术宝库”之称。鹤峰民间山歌、民歌地域色彩浓厚,民间舞蹈民族风格鲜明,尤以跳丧舞、摆手舞、滚龙连厢、薅草锣鼓、哭嫁歌、上梁歌最具特色。土家传统民族戏剧傩戏、柳子戏、满堂音别居一格。
在现代,鹤峰人在继承和发杨民族文化的同时,更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和挖掘。鹤峰虽然只是一个22万人口的以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小县,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特别是受土司时期“田氏诗派”的影响,现在在这块神奇土地上崛起了50多位鹤峰籍土家族作家和学者,从而形成了“鹤峰作家群”。由这些本土文化人整理、创作、出版了《容美土司史料汇编》、《鹤峰民族志》、《鹤峰柳子戏》、《远去的诗魂》、《容美散论》等民族学术专著和《凉月》、《雨巷》、《沧海之恋》、《清江寻梦》《巴国俪歌》等文艺作品。其中《沧海之恋》荣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提名奖,《清江寻梦》、《雨巷》捧得恩施州第二届清江文学奖和恩施州第三届“五个一”工程奖,《远去的诗魂》、《巴国俪歌》夺得恩施州第四届“五个一”
12
恩施州工程咨询公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