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医治脾肾气(阳)虚型慢
性肾功能衰竭70例
谢锐,马利,周文祥,张英,余秉治,曹阳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健脾益肾;活血泻浊;脾肾气虚型;中西医结合疗法
目前,临床上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进行对症医治多采纳导泻及吸附剂,以排出体内毒素,减轻肾脏负担,但不能从整体上改善临床病症,且均有必然的不良反映,其最终医治是透析和肾移植。探讨非透析医治、延缓CRF进展速度是肾内科医师的重大课题。2004年8月-2007年11月,笔者运用健脾益肾活血泻浊法医治脾肾气(阳)虚型CRF患者70例,疗效较中意,现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式
一样资料
本组70例病例来自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肾病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均未行肾脏替代疗法。其中男37例,女33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19岁,平均±岁;CRF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20年,平均±年。原发病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1例,高血压肾病16例,糖尿病肾病6例,痛风性
肾病5例,阻塞性肾病5例,多囊肾4例,狼疮性肾炎3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小血管炎肾损害1例,紫癜性肾炎1例,肾动脉狭小1例,原发病不明者5例。其中肾贮备能力下降期20例,氮质血症期45例,肾衰竭期5例。
诊断标准
本组病例诊断及分期标准参照《内科学》[1]。肾贮备能力下降期:血肌酐(SCr)在133~177 μmol/L;氮质血症期:血SCr在178~450 μmol/L;肾衰竭期:血SCr在450~707 μmol/L。
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临床肾脏病学》中的相关标准[2],选取脾肾气(阳)虚型的患者。主证:倦怠乏力,气短懒言,纳少腹胀,腰膝酸软,腰部冷痛,口淡不渴,大便不实,夜尿清长,畏寒肢冷,舌淡有齿痕,脉沉弱。湿浊兼证:恶心呕吐,纳差腹胀,身重困倦,苔厚腻;血瘀兼证:面色晦黯,腰痛,肌肤甲错,色紫黯,有瘀点;水气兼证:颜面、四肢水肿,可伴胸水、腹水。凡具有任何3项主证、1项兼证者即可辨证为该型。
医治方式
饮食疗法
优质低蛋白、低钠、低磷、高热量饮食,每日每千克体重蛋白质< g,磷<10 mg,盐<3 g,热量>30 kcal。
西医疗法
抗感染,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高血压、肾性贫血、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按各自指南方案医治。
中医辨证施治
大体方:太子参、黄芪、白术、熟地黄、淫羊藿、川芎、丹参、大黄。兼证方:①补阳方——菟丝
子、杜仲、肉苁蓉。②补阴方——女贞子、山茱萸、墨旱莲。③活血方——红花、当归、地龙。④利水方——茯苓皮、猪苓、车前子。⑤化湿方——佩兰、法半夏、苍术、陈皮。药物剂量范围:10~30 g。依照患者的主证兼夹不同的兼证选用。每日1剂,水煎2次,共250 mL,分2次服,疗程为6个月。
观看项目与方式
临床病症及体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