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初一历史材料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2 2:18:19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初一历史材料题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论语》

(1)上述内容反映了什么时期的历史事实?

春秋时期

(2)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

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

通过管仲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三: 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他们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他。??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而死。他虽遭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1

(1)文中“卫鞅”指的是谁?卫鞅代表新兴什么阶级的利益?“孝公”指哪国国君?

“卫鞅”指的是商鞅; 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 “孝公”是秦国国君

(2)材料一反映了卫鞅什么主张?从这一主张可以看出他属于什么学派?

变法的主张; 属于法家学派

(3)卫鞅掀起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开始的时间是哪一年?为什么要掀起这场运动?这场运动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掀起了商鞅变法; 公元前356年 目的是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富国强兵

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秦国国富兵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4)材料二中的“宗室贵戚多怨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商鞅的哪项措施打击了宗室贵戚的利益?

因为商鞅变法触犯了贵族的利益,所以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 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5)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对后世影响最深远? 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6)商鞅变法中哪项措施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7)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富国强兵”这一变法目的的措施是什么?

2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8)商鞅最后被处死,那么他的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说明理由? 成功。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9)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说明这次变法取得了成功?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这次变法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说明变法成功:“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变法成功的原因: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变法措施符合百姓的利益和地主阶级的要求;国君的支持和百姓的欢迎;敢于同守旧贵族斗争

(10)商鞅变法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只有改革,国家才能富强;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改革要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要有良好的环境

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3

材料三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 材料四:“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五:“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1)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何联系?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扫六合”是什么意思?哪一年完成“扫六合”?/“诸侯尽西来”是哪一年?

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嬴政; 灭六国,完成统一; 公元前221年 (2)材料三反映了秦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郡县制 (3)材料四中的“致命打击”指的是什么事件?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

“焚书坑儒” 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4)材料四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5)材料五体现了巩固统一的什么措施? 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

4、材料一 秦朝时,农民每年要将收成的2/3以上交给国家。当时,全国人口约2000万,被征发去打仗、服劳役的有二三百万,连妇女也被迫转运军粮,许多服役的人活活累死。

4

搜索更多关于: 初一历史材料题 的文档
初一历史材料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9z1g3zd5y17c193745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