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章末总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1 21:46:3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章末总结

知识点一 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

对于圆锥曲线的有关问题,要有运用圆锥曲线定义解题的意识,“回归定义”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应用圆锥曲线的性质时,要注意与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结合起来.总之,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在解题中有重要作用,要注意灵活运用.

例1 已知双曲线的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2,F1,F2为左、右焦点,P为双曲线上一点,且∠F1PF2=60°,S△PF1F2=123,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知识点二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锥曲线一般有三种位置关系:相交、相切、相离.

在直线与双曲线、抛物线的位置关系中有一种情况,即直线与其交于一点和切于一点,二者在几何意义上是截然不同的,反映在代数方程上也是完全不同的,这在解题中既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十分容易被忽视的地方.圆锥曲线的切线是圆锥曲线的割线与圆锥曲线的两个交点无限靠近时的极限情况,反映在消元后的方程上,就是一元二次方程有两

6

个相等的实数根,即判别式等于零;而与圆锥曲线有一个交点的直线,是一种特殊的情况(抛物线中与对称轴平行,双曲线中与渐近线平行),反映在消元后的方程上,该方程是一次的. 例2

2

如图所示,O为坐标原点,过点P(2,0)且斜率为k的直线l交抛物线y=2x于M(x1,y1),N(x2,y2)两点. (1)求x1x2与y1y2的值; (2)求证:OM⊥ON.

知识点三 轨迹问题

轨迹是解析几何的基本问题,求解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接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设动点为(x,y),根据几何条件直接寻求x、y之间的关系式. (2)代入法:利用所求曲线上的动点与某一已知曲线上的动点的关系,把所求动点转换为已知动点.具体地说,就是用所求动点的坐标x、y来表示已知动点的坐标并代入已知动点满足的曲线的方程,由此即可求得所求动点坐标x、y之间的关系式.

(3)定义法:如果所给几何条件正好符合圆、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等曲线的定义,则可直接利用这些已知曲线的方程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

(4)参数法:当很难找到形成曲线的动点P(x,y)的坐标x,y所满足的关系式时,借助第三个变量t,建立t和x,t和y的关系式x=φ(t),y=Φ(t),再通过一些条件消掉t就间接地找到了x和y所满足的方程,从而求出动点P(x,y)所形成的曲线的普通方程.

2

例3 设点A、B是抛物线y=4px (p>0)上除原点O以外的两个动点,已知OA⊥OB,OM⊥AB,垂足为M,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6

知识点四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定点、定值问题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也是圆锥曲线问题中的一个难点,解决这个难点没有常规的方法,但解决这个难点的基本思想是明确的,定点、定值问题必然是在变化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变的量,那么就可以用变化的量表示问题的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这些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不受变化的量所影响的某个点或值,就是要求的定点、定值.化解这类问题难点的关键就是引进变化的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数量积、比例关系等,根据等式的恒成立、数式变换等寻找不受参数影响的量.

22xy

例4 若直线l:y=kx+m与椭圆+=1相交于A、B两点(A、B不是左、右顶点),

43

A2为椭圆的右顶点且AA2⊥BA2,求证:直线l过定点.

知识点五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

圆锥曲线中的最值、范围问题,是高考热点,主要有以下两种求解策略: (1)平面几何法

平面几何法求最值问题,主要是运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平面几何知识求解. (2)目标函数法

建立目标函数解与圆锥曲线有关的最值问题,是常规方法,其关键是选取适当的变量建立目标函数,然后运用求函数最值的方法确定最值.

22xy

例5 已知A(4,0),B(2,2)是椭圆+=1内的两定点,点M是椭圆上的动点,求

259

MA+MB的最值.

6

y

例6 已知F1、F2为椭圆x+=1的上、下两个焦点,AB是过焦点F1的一条动弦,

2

求△ABF2面积的最大值.

章末总结

重点解读

例1 解

2

2

如图所示,设双曲线方程为2-2=1 (a>0,b>0). ∵e==2,∴c=2a.

由双曲线的定义,

得|PF1-PF2|=2a=c,

在△PF1F2中,由余弦定理,得:

22

F1F22=PF1+PF2-2PF1·PF2cos 60°

2

=(PF1-PF2)+2PF1·PF2(1-cos 60°),

22

即4c=c+PF1·PF2.① 又S△PF1F2=123, 1

∴PF1·PF2sin 60°=123, 2

即PF1·PF2=48.②

2222

由①②,得c=16,c=4,则a=2,b=c-a=12,

∴所求的双曲线方程为-=1.

412

例2 (1)解 过点P(2,0)且斜率为k的直线方程为:y=k(x-2).

2

把y=k(x-2)代入y=2x,

2222

消去y得kx-(4k+2)x+4k=0, 由于直线与抛物线交于不同两点,

22242

故k≠0且Δ=(4k+2)-16k=16k+4>0,

2

x1x2=4,x1+x2=4+2,

xa2

yb2

cax2y2

k∵M、N两点在抛物线上, 22

∴y1·y2=4x1·x2=16, 而y1·y2<0,∴y1y2=-4.

→→

(2)证明∵ OM=(x1,y1), ON=(x2,y2), →→

∴OM·ON=x1·x2+y1·y2=4-4=0. →→

∴OM⊥ON,即OM⊥ON.

例3 解 设直线OA的方程为y=kx (k≠±1,因为当k=±1时,直线AB的斜率不

6

x4p??4p存在),则直线OB的方程为y=-k,进而可求A?

?k2,k??

、 B(4pk2,-4pk).

于是直线AB的斜率为kkAB=

1-k2

从而k=k2-1

OMk,

∴直线OM的方程为y=k2-1

kx,①

直线AB的方程为y+4pk=-k2

k2-1

(x-4pk).②

将①②相乘,得y2+4pky=-x(x-4pk2

),

即x2+y2=-4pky+4pk2x=4p(k2

x-ky),③

又k2

x-ky=x,代入③式并化简,

得(x-2p)2+y2=4p2

.

当k=±1时,易求得直线AB的方程为x=4p.

故此时点M的坐标为(4p,0),也在(x-2p)2+y2=4p2

(x≠0)上.∴点M的轨迹方程为(x-2p)2+y2=4p2

(x≠0),

∴其轨迹是以(2p,0)为圆心,半径为2p的圆,去掉坐标原点.

例4

证明 设A(x1,y1), B(x2,y2),

?联立?y=kx+m,?22

?x?4+y3

=1,

得(3+4k2

)x2

+8mkx+4(m2

-3)=0,

?Δ=64m2k2-163+4k2m2-3>0,

则??

x1

+x2

=-8mk3+4k2,

??2

x4m-31x2

=3+4k2

.

?3+4k2-m2

>0,

即??

x1

+x2

=-8mk3+4k2

??2

x1x2

=4m-33+4k2

.

又y1y2=(kx1+m)(kx2+m) =k2x+mk(x)+m21x21+x2

=3m2-4k2

3+4k2

. ∵椭圆的右顶点为A2(2,0),AA2⊥BA2,

6

2016-2017学年高中数学 第2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章末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a0434g8bx8uhsm07tfq670et7c26i0176r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