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点B所经过的路程为πcm. 故选:C.
【点评】本题的主要是将点B所走的路程转化为求弧长,使问题简化.
7.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2x﹣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a的值是( ) A.4
B.﹣4
C.1
D.﹣1
【分析】根据根的判别式的意义得到△=22﹣4?(﹣a)=0,然后解方程即可. 【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2﹣4?(﹣a)=0, 解得a=﹣1.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0)的根的判别式△=b2﹣4ac:当△>0,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0,方程没有实数根. 8.如图,已知⊙O圆心是数轴原点,半径为1,∠AOB=45°,点P在数轴上运动,若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设OP=x,则x的取值范围是( )
A.﹣1≤x≤1 B.﹣≤x≤ C.0≤x≤ D.x>
【分析】首先作出圆的切线,求出直线与圆相切时的P的取值,再结合图象可得出P的取值范围,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半径为1的圆,∠AOB=45°,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 ∴当P′C与圆相切时,切点为C, ∴OC⊥P′C,
CO=1,∠P′OC=45°,OP′=
,
,
∴过点P且与OA平行的直线与⊙O有公共点,即0≤x≤同理点P在点O左侧时,0∴0≤x≤故选:C.
.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作出切线找出直线与圆有交点的分界点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9.如图,均匀地向此容器注水,直到把容器注满.在注水的过程中,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规律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于三个容器的高度相同,粗细不同,那么水面高度h随时间t变化而分三个阶段. 【解答】解:最下面的容器较粗,第二个容器最粗,那么第二个阶段的函数图象水面高度h随时间t的增大而增长缓慢,用时较长,最上面容器最小,那么用时最短, 故选:A.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三个容器的高度相同,粗细不同得到用时的不同.
10.小轩从如图所示的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中,观察得出了下面五条信息:①abc <0;②a+b+c<0;③b+2c>0;④4ac﹣b2>0;⑤a=b.你认为其中正确信息的个数有( )
A.2 B.3 C.4 D.5
【分析】利用函数图象分别求出a,b,c的符号,进而得出x=1或﹣1时y的符号,进而判断得出答案.
【解答】解:∵图象开口向下, ∴a<0,
∵对称轴x=﹣=﹣∴3b=2a,则a=b, ∴b<0,
∵图象与x轴交与y轴正半轴, ∴c>0,
∴abc>0,故选项①错误;选项⑤正确; ②由图象可得出:当x=1时,y<0, ∴a+b+c<0,故选项②正确; ③当x=﹣1时,y=a﹣b+c>0, ∴b﹣b+c>0,
∴b+2c>0,故选项③正确;
④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则b2﹣4ac>0,则4ac﹣b2<0, 故选项④错误. 故正确的有3个. 故选:B.
【点评】主要考查图象与二次函数系数之间的关系,会利用对称轴的范围求2a与b的关系,以及二次函数与方程之间的转换,根的判别式的熟练运用.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分解因式:2a3﹣8a2+8a= 2a(a﹣2)2 .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2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解答】解:2a3﹣8a2+8a, =2a(a2﹣4a+4), =2a(a﹣2)2. 故答案为:2a(a﹣2)2.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
,
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2.在5瓶饮料中,有2瓶已过了保质期,从这5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饮料的概率为
(结果用分数表示).
【分析】根据概率的求法,找准两点:①全部情况的总数;②符合条件的情况数目;二者的比值就是其发生的概率.
【解答】解:∵在5瓶饮料中,有2瓶已过了保质期, ∴从这5瓶饮料中任取1瓶,取到已过保质期饮料的概率为; 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考查了概率公式:如果一个事件有n种可能,而且这些事件的可能性相同,其中事件A出现m种结果,那么事件A的概率P(A)=. 13.已知正比例函数y=﹣4x与反比例函数则点B的坐标为 (1,﹣4) .
【分析】首先求出A点坐标,进而将两函数联立得出B点坐标即可. 【解答】解:∵正比例函数y=﹣4x与反比例函数4), ∴4=﹣4x, 解得:x=﹣1, ∴xy=k=﹣4, ∴y=
,
的图象交于A、B两点,点A的坐标为(x,
的图象交于A、B两点,若点A的坐标为(x,4),
则﹣=﹣4x, 解得:x1=1,x2=﹣1, 当x=1时,y=﹣4,
∴点B的坐标为:(1,﹣4). 故答案为:(1,﹣4).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交点问题,根据已知得出A点坐标是解题关键.14.如图,在小山的东侧A点有一个热气球,由于受西风的影响,以30米/分的速度沿与地面成75°角的方向飞行,25分钟后到达C处,此时热气球上的人测得小山西侧B点的俯角为30°,则小
山东西两侧A、B两点间的距离为 750 米.
【分析】作AD⊥BC于D,根据速度和时间先求得AC的长,在Rt△ACD中,求得∠ACD的度数,再求得AD的长度,然后根据∠B=30°求出AB的长. 【解答】解:如图,过点A作AD⊥BC,垂足为D, 在Rt△ACD中,∠ACD=75°﹣30°=45°, AC=30×25=750(米), ∴AD=AC?sin45°=375在Rt△ABD中, ∵∠B=30°, ∴AB=2AD=750故答案为:750
(米). .
(米).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仰角和俯角构造直角三角形并解直角三角形,难度适中.
15.如图,△AOB中,∠AOB=90°,AO=3,BO=6,△AOB绕顶点O逆时针旋转到△A′OB′处,此时线段A′B′与BO的交点E为BO的中点,则线段B′E的长度为
.
A′B′=AB,【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AB,根据旋转的性质可得AO=A′O,再求出OE,从而得到OE=A′O,过点O作OF⊥A′B′于F,利用三角形的面积求出OF,利用勾股定理列式求出EF,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可得A′E=2EF,然后根据B′E=A′B′﹣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