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价键的键能与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原子晶体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N—H键键能的含义是( )
A.由N和H形成1 mol NH3所放出的能量 B.把1 mol NH3中的共价键全部拆开所吸收的能量 C.拆开约6.02×10个N—H键所吸收的能量 D.形成约1个N—H键所放出的能量
【解析】 N—H键的键能是指形成1 mol N—H键放出的能量或拆开1 mol N—H键吸收的能量,不是形成1个N—H键释放的能量。1 mol NH3分子中含有3 mol N—H键,拆开1 mol NH3或形成1 mol NH3中的共价键吸收或放出的能量应是N—H键键能的3倍。
【答案】 C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只有非金属元素也可能形成离子化合物 B.成键原子间原子轨道重叠的越多,共价键越牢固 C.对双原子分子来说,键能越大,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 D.键长越长,化学键越牢固
【解析】 A项,如NH4Cl等铵盐,全部由非金属元素形成,却是离子化合物。B项,如σ键的键能之所以比π键大就是因为其轨道重叠程度比π键大。C项,键能本身就是用来衡量分子稳定性的一个物理量。D项键长越长,键能就越小,破坏化学键所需能量就越低,化学键越不稳定。
【答案】 D
3.据报道:用激光可将置于铁室中的石墨靶上的碳原子“炸松”,再用一个射频电火花喷射出氮气,可使碳、氮原子结合成碳氮化合的薄膜,该碳氮化合物比金刚石更坚硬。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碳氮化合物呈片层状结构 B.该碳氮化合物呈立体网状结构
C.该碳氮化合物中C—N键键长比金刚石的C—C键键长长 D.该碳氮化合物中含有分子间作用力
【解析】 因碳氮化合物硬度比金刚石还大,说明该碳氮化合物为原子晶体,是立体网状结构。与金刚石相比,C原子半径大于N原子半径,所以C—N键键长小于C—C键键长。
【答案】 B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晶体中的最小碳环由6个碳原子构成
1
23
B.Na2O2晶体中阴离子与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1 C.1 mol SiO2晶体中含2 mol Si—O键
D.根据H+H―→H2同时放出436 kJ·mol的热量,可以说明氢原子比氢分子稳定 【解析】 由金刚石晶体结构知,最小碳环是6个碳原子构成的六元环,故A对;B中Na2O2晶体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为1∶2,故B错;C中1 mol SiO2晶体中含4 mol Si—O键,故C错。
【答案】 A
5.下列事实能说明刚玉(Al2O3)是一种原子晶体的是( )
【导学号:61480034】
①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②硬度很大 ③它的熔点为2045 ℃ ④几乎不溶于水 ⑤自然界中的刚玉有红宝石和蓝宝石
A.①②③ C.④⑤ .
B.②③④ D.②⑤
-1
【解析】 ①指的是Al2O3的分类,⑤指的是Al2O3的种类,这两项都无法说明Al2O3是一种原子晶体。
【答案】 B
6.碳化硅(SiC)晶体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它与晶体硅和金刚石相比较,正确的是( )
A.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B.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晶体硅>碳化硅 C.三种晶体中的结构单元只有金刚石是正四面体结构 D.三种晶体都是原子晶体且均为电的绝缘体
【解析】 由已知碳化硅的晶体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可知碳化硅也为原子晶体,且应有类似金刚石的正四面体结构单元。又因为影响共价键强弱的因素是原子半径,碳原子半径小于硅原子半径,所以键长长短顺序为C—C<C—Si<Si—Si,所以熔点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晶体硅是半导体,单向导电。
【答案】 A
7.已知C3N4晶体比金刚石的硬度还大,且构成该晶体的微粒间只以单键结合。下列关于C3N4晶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晶体属于原子晶体,其化学键比金刚石更牢固
B.该晶体中每个碳原子连接4个氮原子、每个氮原子连接3个碳原子 C.该晶体中碳原子和氮原子的最外层都满足8电子结构
D.该晶体与金刚石相似,都是原子间以非极性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
【解析】 由于C3N4晶体和金刚石结构类似,C—N键键长小于C—C键键长,因此A正
2
确;结合碳和氮原子的成单电子数和成键规律,B、C正确;由于C3N4晶体中是通过C—N共价键形成的立体网状结构,晶体中全是极性共价键,D错误。
【答案】 D
8.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N—H键的键能为391 kJ·mol,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 ΔH=-92.4 kJ·mol,则N≡N键的键能是( )
A.431 kJ·mol . C.649 kJ·mol .
-1-1
-1
-1
-1
B.946 kJ·mol D.896 kJ·mol
-1
-1
【解析】 断键吸收的能量为E(N≡N)+3×E(H—H);成键放出的能量为6E(N—H),则有E(N≡N)=6E(N—H)-3×E(H—H)-92.4 kJ·mol=946 kJ·mol。
【答案】 B
9.(1)(2013·新课标Ⅰ高考节选)单质硅存在与金刚石结构类似的晶体,其中原子与原子之间以________相结合,其晶胞中共有8个原子,其中在面心位置贡献________个原子。
(2)(2013·新课标高考Ⅰ节选)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
化学键 键能/(kJ·mol-1-1
-1
C—C 356 C—H 413 C—O 336 Si—Si 226 Si—H 318 Si—O 452 ) 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 ___________。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
【解析】 (1)硅和金刚石结构类似,属于原子晶体,硅原子间以共价键结合。在金刚1石晶胞中每个面心具有一个碳原子,晶体硅和金刚石类似,则面心位置贡献的原子为6×=23个。
(2)①依据图表中键能数据分析,C—C键、C—H键键能大,难断裂;Si—Si键、Si—H键键能较小,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SiH4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是因为C—H键键能大于C—O键的键能,C—H键比C—O键稳定。Si—H键键能远小于Si—O键的键能,不稳定,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答案】 (1)共价键 3
(2)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
3
10.二氧化硅晶体是立体的网状结构,其晶体结构模型如图所示,请认真观察该模型后回答下列问题:
【导学号:61480035】
(1)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环上有 ________个原子,晶体结构中存在以________原子为中心、________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2)晶体中每个最小环上有______个硅原子,______个氧原子。 (3)晶体中存在的作用力有________。 A.共价键 C.配位键 E.氢键
【解析】 二氧化硅晶体中,最小环上有6个硅原子和6个氧原子,并形成以硅原子为中心、氧原子(或硅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原子晶体中只存在共价键,且Si—O键为极性键,不是配位键。
【答案】 (1)12 Si O(或Si) (2)6 6 (3)A 11.下表为某些化学键的键能(kJ·mol):
键 键能 Cl—Cl 243 Br—Br 193 I—I 151 H—Cl 431 H—Br 366 H—I 298 H—H 436 -1
B.离子键 D.范德华力
(1)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 A.HCl C.HI .
B.HBr D.HF
(2)1 mol H2在1 mol Cl2中燃烧,生成2 mol HCl气体,放出热量______kJ。 (3)相同条件下,X2(X代表Cl、Br、I)分别与氢气反应,若消耗等物质的量的氢气时,放出或吸收热量最多的是________。推测1 mol H2在足量F2中燃烧比在足量Cl2中燃烧放热________(填“多”或“少”)。
【解析】 稳定性是化学性质,与键能的大小有关,由于键能H—Cl键>H—Br键>H—I键,故推测键能H—F键>H—Cl键,键能越大,分子越稳定,所以HF最稳定。H2+Cl2===2HCl,断键吸收436 kJ+243 kJ=679 kJ的能量,成键放出2×431=862 kJ的能量,反应共放出183 kJ的能量。由此可分别算出H2和Br2、I2反应放出的能量为103 kJ和9 kJ,可判断出三者放出热量关系为Cl2>Br2>I2。
【答案】 (1)D (2)183 (3)Cl2 多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