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求体积:V =πrh
知道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体积:V=π(C÷π÷2) 2h (二)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一个圆柱木桶,底面直径16厘米,高2分米,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一段圆柱形的钢材。长60厘米。横截面直径10厘米。每立方厘米钢重7.8克,这段钢材重多少千克?(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3)一个圆柱水桶,从里面量高是3分米,底面半径1.5分米,它大约可装水多少千克?(1升水重1千克)
(4)有一个棱长为10厘米的正方形木块,把它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体,应削多少体积的木头?
(5)一只圆柱形水桶,底面半径是0.2米,高0.5米,装了 桶水,问桶中有水多少升?
(6)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测得内直径是8厘米,内装药水的深度是16厘米,正好占杯内容积的80%,这个杯的容积是多少毫升?
2.总结方法:
3.指导完成课本第6、7、9、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交流)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堂作业 课本第4、5题 五、拓展练习 课本30页第14、15题
2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圆锥的认识,教材P31-32例1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认识圆锥,掌握圆锥的特征。
2.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教学重点:掌握圆锥的特征及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认识圆锥的高,会正确测量圆锥的高。 教具准备:圆锥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情景引入
展示教材第31页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二)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学提示
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圆锥形物体,然后自学课本并思考: 1.圆锥有哪些特征?
2.什么叫做圆锥的高?它有几条高? 二、展示交流
(一)学生对子交流,小组讨论。 (二)学生汇报
(三)结合教具组织反馈全班交流 (四)引导归纳
圆锥的特征:底面是圆,侧面是一个曲面,有一个顶点和一条高. (五)测量圆锥的高
由于圆锥的高在它的内部,我们不能直接量出它的长度,这就需要借助一块平板来测量。
(1)先把圆锥的底面放平;
(2)用一块平板水平地放在圆锥的顶点上面; (3)竖直地量出平板和底面之间的距离。
(六)教学圆锥侧面的展开图和教学画圆锥的平面图 (1)学生猜想圆锥的侧面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呢? (2)实验来得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扇形。 三、达标检测
1.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 2.完成课本35页第1、2题 3.课堂总结
学会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3.课堂作业(补充)
(1)说出下面各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
(2)下面图形以竖线为轴旋转后会得到圆锥,请说出圆锥的高和底面半径。
板书设计: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教材P33-34例2、3及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2.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铅锤、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沙子、水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问题引入
出示一个铅锤,并提问:你有办法知道这个铅锤的体积吗?。 (二)引入板书课题,明确目标 (三)自学提示 自学课本并思考:
1.圆锥的体积和圆柱的体积有没有关系?
2.通过试验,发现圆锥和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圆锥的体积公式是怎么样的? 二、展示交流
(一)学生对子交流,小组讨论。 (二)学生汇报
(三)结合教具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然后全班交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