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含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3 18:02:1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语文版)九年级中考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

(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班中考复习专用 姓名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 D ) A.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听到平叛官兵打了大胜仗收复蓟北的消息后喜悦心情。 B.因战乱而流浪在剑外的作者听说“收蓟北”后,便马上收拾行装回到故乡。

C.“涕泪满衣裳”,流露出作者听到消息后悲喜交集的心情,“放歌”、“纵酒”,表现出

诗人“喜欲狂”的状态。

D.“青春作伴好还乡”的意思是说,有年青人陪伴自己,正好一起回家乡。

E.这首诗饱含激情,情感的真白流露,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是杜诗中乃至唐诗中的精品。 参考答案:B(是准备返回故乡)D(意思是说,诗人想象着在春天里和妻子儿女一起回故乡)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意思是说,诗人想象着在春天里和家人一起回故乡。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尾联以四个地名组成工巧的对句,规划出回乡的具体路线,写出诗人乘风破浪,迅速回到家乡的情景。

参考答案:D(“迅速回到家乡的情景”应为“表现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卖炭翁(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可见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

B.老翁如此辛苦卖炭,得到钱是做什么用呢?不过是维持生计,是为了他身上穿的衣服口中 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天越冷他的炭就越可以卖个好价钱。

C.昨天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雪,所以老翁想今天的炭可以卖个好的价钱。清早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后来牛也困了,人也饿了,太阳刚刚升起来,他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D.卖炭翁好不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雪,一路上满怀希望地盘算着卖炭得钱换衣食,结 果却遇上了“手把文书口称敕”的“宫使”。在皇宫的使者面前,在皇帝的文书和敕令面前,跟着那“叱牛”声,卖炭翁在从“伐薪”、“烧炭”、“愿天寒”、“驾炭车”、“辗冰辙”,直到“泥中歇”的漫长过程中所盘算的一切、所希望的一切,全都化为泡影。

参考答案: C(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浓睡不消残酒\表明女主人一夜未眠,但仍然酒意未消。

B.“试问卷帘人”,女主人因“不消残酒”,意识不清,就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小院里的海棠还是依旧鲜嫩吧!”

C.\知否?知否?\是\卷帘人\在追问。字叠句“知否”把\卷帘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D.“绿肥红瘦”用了借代和拟人,创造性地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参考答案:D(A、表明女主人虽是一夜的浓睡,也没消尽昨晚尽情饮酒的醉意。B、“试问卷帘人”,其实是明知故问,她要逗逗身边这个憨而粗疏的小丫头。“小院里的海棠还是依旧鲜嫩吧!”是小丫头的回答C、\知否?知否?\是女主人的说的,叠句“知否”把女主人的活泼多情表现了出来。)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 )(E ) A.“中间多少行人泪”中的“行人”是指行军打仗的官兵和逃避战乱的难民。

B.“可怜无数山”中“可怜”是“可惜”之意,表达了作者因中原大地被金人所占的沉郁心情。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的是百姓依恋故都、收复失地的情感和决心,也表达了作者

的愿望和志向。

D.“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中的“愁”是愁其国破家亡;“闻鹧鸪”则表示了决不在北

方向金人屈膝的坚定报国志向。

E.上阕控诉了金兵的入侵,表达了对北方领土和抗敌军民的深切的怀念,下阕则表达了无可

奈何的心情。

参考答案:A(“行人”是指逃避战乱的老百姓。)E(下阕表达了军民收复失地的决心)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 A.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兴亡之感。

B.作者把“清江水”和“行人泪”联系在一起,以水写泪,表达了几十年来国破家亡的深深

悲痛和无比愤恨。

C.“望”这一动作,表现了词人关注国事的爱国情感,表现了他对中原民众的深切同情,对

南宋统治者的宽容。

D“青山”二句突出了青山之遮与江水之流的对立和冲突,写出客观规律不可抗拒,历史毕竟

要发展这一深遂的哲理。

参考答案:C(“对南宋统治者的宽容”理解错误) 3.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这首词从现实写到怀念往事,表达了作者对中原未能恢复的沉郁心情,以及驱敌救国理想

不能实现的抑郁和苦闷。

(名师整理)最新中考语文二轮复习古诗词阅读《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abjs5uulb1x2cx44e354ncj33s2bw019qv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