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识记:1,《教育漫话》 2,“白板说”
领会:1,洛克的儿童体育思想 2,洛克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
应用:洛克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
洛克的《教育漫话》是继夸美纽斯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P400
有这样一位教育家,他主张儿童的教育应通过家庭教育的形式来进行,低估学校教育的价值,且过于注重“礼仪”的培养,带有较强的保守性。这位教育家名叫 洛克 P404 △△
洛克认为,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不赞成学校教育。洛克这一思想,奠定了欧洲双轨学制的基础。 体现洛克绅士教育思想代表作《教育漫话》△△
.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的教育家是 洛克 P405 洛克,首次提出了一个德智体在内的初步的教育体系。P411 1,《教育漫话》 1)17世纪,英国教育家 洛克 代表作,是继夸美纽斯之后的又一本教育经典著作。 2)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体系,对当时英国上层社会子弟教育起了重要作用。
3)第一位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首次提出了一个德智体在内的初步的教育体系。 4)对卢梭等人的教育观的形成有直接影响。
2 '白板说' 1)英国教育家洛克提出的观点,反对天赋观念,极为重视教育的作用。
2)他认为人的观念不是与生俱来的;观念出现之前,人心只是一块'白板'。
3)只有当儿童在自己生长的环境中不断地从外界吸收经验而成长时,他的精神世界中才充满了各种观念,父母和教师就是使儿童的精神得以成长的 决定者。 4)儿童观念的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5)因此,教育在形成人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洛克的儿童体育思想 1)第一位提出并详细论述儿童体育问题。2)反对娇生惯养。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4)加强体育锻炼。5)洛克把体育看做是全部绅士教育的基础。
4,洛克的儿童道德教育思想 1)在洛克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中,道德是最重要的内容。
2)道德教育内容:培养儿童坚强意志和性格,养成遵守道德纪律的习惯。 3)道德教育方法:及早教育,说理教育,榜样教育,实际练习,奖励惩罚。 5.【2008.7】简述洛克儿童教育思想的特点。
1)有关儿童教育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体育、德育、智育,有很多精辟的见解。 2)十分重视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要求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育方法。 3)主张儿童教育应通过家庭教育的形式进行,父母和教师起主导作用。
二【卢梭】
【大纲】识记:1,《爱弥儿》 2,“自然后果法”
领会:1,自然教育的目的 2,自然教育的核心思想 3,卢梭关于感官教育的内容的论述
应用:1,分析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2,分析卢梭自然教育的现实意义
.体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爱弥儿》P412
.卢梭认为,人的教育来自于三个方面:人的教育、事物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 P414 .卢梭认为,2-12岁的儿童教育应该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P415 卢梭,是第一位详细论述如何训练儿童感官的教育家。P419 .卢梭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是()自然后果法 P420
【卢梭】
1,《爱弥儿》1)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代1762年,发表的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论教育》。 【2007.4】2)通过对他所设想的教育对象“爱弥儿”的教育过程,阐述了自然教育思想。
37
3)激烈批判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封建文化传统的腐败。 4)反对戕害儿童自然本性的封建教育制度和方法,提出一套适应儿童天性自然发展的教育程序。
2【2006.4】卢梭的“自然教育观” 1,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阐述的教育观点。
2,反对在教育中压抑儿童天性、干涉和限制儿童身心的自由发展,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性; 3,指出真正的教育应当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即自然教育。
4,他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具有独立自主性的自然人(自由人)。 5,西方教育史上,卢梭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应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使人得到充分的自由发展的思想。 3.【2007.7】卢梭的“自然人”1)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
2)自然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的自主性。
3)无论何时,都把自己的自然感情放在第一位,绝不压抑自己的自然本性。 4)依靠自己劳动,过独立生活。自食其力的人才是真正自由、独立的人。 5)顺应儿童本性的教育,才能培养出自然人,这种教育才是最理想的教育。
4,卢梭关于感官教育的内容的论述 1)2-12岁的儿童教育,应该以体育锻炼和感官训练为主。 2)通过训练学会:怎样去感受、看、听等等。感官教育作用:有助于儿童智力开发,激发智慧。 3)肯定了身体锻炼的重要价值。如:跳跃、舞蹈等。训练儿童忍受痛苦。 4)首先训练儿童的各种感觉器官,丰富儿童的感性经验。A 以触觉代替视觉、听觉的方法来锻炼触觉。 B 通过图画、几何形体、制图来训练视觉。C 通过唱歌、听有节奏旋律的声音,来训练听觉。 D 味觉、嗅觉不必特别训练,顺其自然发展。
5,自然后果法 1)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教育家卢梭所倡导的道德教育方法。
2)反对 洛克'和儿童讲理论'的方法,反对道德说教和体罚。
3)主张以儿童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使儿童从自己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 4)这种自然后果法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6.【2005.4】论述题:分析卢梭自然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自然教育:就是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教育。
2)自然教育的目的:培养自然人(或自由人)即天性得到自由发展的人,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自主性。 3)自然教育的内容:教育按年龄分期,分为4个阶段。儿童身体的养护和锻炼。感觉教育。 3)自然教育的方法:“自然后果法”,主张以儿童的行为所产生的自然后果去惩罚他, 使儿童从自己的
行为后果中得到自然教育。有其积极合理的方面,但并不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 4)评价卢梭的自然教育思想:
积极影响:A,是当时最具进步性的教育理论,开辟了资产阶级教育理论的新阶段。
B,从教育内容方法上对封建教育全面声讨,主张建立以发展儿童天性为目的的资产阶级新教育。C,对欧美近现代教育产生过重要影响。
卢梭教育理论的局限性:A,理论和实践存在一定的矛盾。B,片面强调教育要顺从自然。
C,把儿童的天性过分理想化。 D,在教育年龄分期方面缺乏科学依据。 E,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生活经验和感觉教育,忽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F,最根本的缺陷是:没有认识到教育首先要受到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影
响和制约,一味强调通过教育改变社会。
5)自然教育的现实意义:A,要研究、了解、尊重、关怀儿童,教师应成为儿童发展的辅助者。 B,教师应该是儿童信任和热爱的对象,绝不能成为儿童的压迫者。
C ,不要把儿童天性过分理想化,把体育、感觉教育、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截然分开。
三【裴斯泰洛齐】
【大纲】识记:1,《林哈德和葛笃德》2,要素教育 领会:1,坦兹孤儿院的教育特色
领会: 2,裴斯泰洛齐关于“爱”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应用:分析评价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
38
.教育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作者 裴斯泰洛齐 P423 △△△
.瑞士裴斯泰洛齐,1798年创办斯坦兹孤儿院,收容流浪孤儿,突出特色是实施爱的教育和实施劳动教育。 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化”的口号。
.贯穿在裴斯泰洛齐全部教育观点和教育活动之中的是爱的教育。P426
裴斯泰洛齐,在要素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初等教学法。包括语文教学和算术教学。P431 裴斯泰洛齐,学科教学法,奠定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建立的基础,被称为“初等教育之父”。P432-433 1,《林哈德和葛笃德》 1)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主要教育著作。
2)阐述了社会和教育的关系,表达了通过教育改革社会的理想,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教育观。 2,【2003.4】42.斯坦兹孤儿院的教育有何特色? 【2004.7】P423
1)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儿童良心、培养儿童善良情感和团结友爱,互相合作精神,使孤儿院教育和生活家庭化。2)实施劳动教育,根据儿童年龄特点,组织儿童从事手工和农业劳动,使他们受到多方面的劳动训练,促进他们的体力、智力和道德的发展,从而获得生活所必须的劳动技能。
3,裴斯泰洛齐关于“爱”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1)爱的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目标是使儿童具有博爱精神,即爱人类和爱上帝。
2)在家庭中,父母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母爱和父爱,孩子刚出生时就要体现出来。特别强调母爱的作用。 3)在学校,把母爱精神引进,使爱的教育进一步深化。教师要像慈母一样热爱教导儿童,与儿童共同
生活,通过良好的示范,感化儿童。全面关心儿童生活、学习,精心塑造“儿童的心智”。 4)把慈爱和威严结合起来,才能塑造一个“完善的人”。 材料分析题,分析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并评价其得失和现实意义。
4,【材料】=【裴斯泰洛奇家庭教育的内容】(6点)
1,裴斯泰洛齐认为,母亲是孩子的天然教养员,拥有对孩子的最初教育权,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2,父母最了解孩子,他们知道自己孩子的个性和能力,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最有发言权,也最适宜进行自然的教育。 3,教育应从摇篮开始,应从儿童生下来的时候开始,因为人的潜在的力量和才能从他诞生的时刻就需要培育发展。 4,家庭教育包括四个方面:体育、德育、智育和劳动教育。
5,他提议在家庭中父母要给孩子充分的母爱和父爱,而且从孩子刚出生时就要体现出来,以便孩子体会深厚的母爱和父爱,从而在内心萌发初“爱”的种子。
6, 裴斯泰洛齐把家庭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甚至提倡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要以家庭教育为榜样,以至设想家庭教育取代学校教育。
5,分析裴斯泰洛齐的家庭教育思想,并评价其得失和现实意义。(7点)【2004.7】
裴斯泰洛齐,非常重视家庭教育。 母爱在儿童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儿童最初的教育,都是从母亲哪里得到,如爱的教育和宗教教育。 母亲和孩子之间的爱和信赖的关系是教育的必要条件。
把家庭教育看做是实现其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教育最能体现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家庭教育能追随儿童的天性,能很好地促进儿童潜力和才能的发展。
5) 裴斯泰洛齐,重要贡献:力图探索出一套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并使每个母亲都可运用的简化教学
法,从而使每个家庭都可能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
6) 但他过分强调家庭教育,显然片面。其宗教和道德看法,反映其唯心主义世界观和阶级的局限性。 7) 我们要重视家庭教育和母爱,重视培养儿童善良的道德情感。 要素教育 1)是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的精华,教学理论的核心。(地位)
2) 教育过程必须从一些最简单的因素开始,逐渐转向复杂的因素。德育、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不同
的方面有不同的要素,各育都能找到一定的最简单的要素作为实施教育的起点。(定义) 3) 体育和劳动教育的要素,是儿童身体关节的活动。
4) 道德教育的要素:儿童对母亲的爱。扩展到对他人的爱、爱上帝、爱人类,上升到“博爱”境界。 5) 智育的要素:“对事物产生的一种最初的印象”,即对事物的形状、数目和名称三个基本点的印象。 6) 说明裴斯泰洛齐已经看到教学与儿童心理发展的关系。在社会意义上,要素教育的方法简单易行,集
中体现了他教育民主化得要求。(意义)
四【赫尔巴特】
【大纲】识记:1,《普遍教育学》2,“教育性教学” 领会:1,赫尔巴特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
领会:2,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 应用:分析评价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39
1)
2) 3) 4)
.《普通教育学》的作者是. 赫尔巴特。是西方最早以“教育学”命名的教育专著。△△ P434 赫尔巴特,五种道德观念,即“五道念”: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公正或报偿观念。P436 赫尔巴特,以教材、课堂、老师三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被称为“传统教学的鼻祖”。 .反映赫尔巴特0~8岁婴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教育学讲授纲要》 P442 17.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在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并论述了()教育性教学
33.赫尔巴特将0至8岁的婴幼儿教育分两阶段,4至8岁阶段教育的最主要任务是德育和________ 32.赫尔巴特论述了管理在教育中的地位,并提出了一套具体的管理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1,'教育性教学'原则 1)赫尔巴特,在论述教学问题时提出的一个原则。
2)他认为,教学如果没 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
一种失去手段的目的。 3)教学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就是手段与目的的关系。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4)他说想不出有什么\无教学的教育\,他也不承认有\无教育的教学\。 5)论述了教学同训育的关系,这也是他重视教学活动的原因。
2,赫尔巴特关于教学内容和方法 1)把教学看做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 2) 赫尔巴特,以教材、课堂、老师三者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 3)“教育性教学”原则:把教学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手段。
4)学科课程体系:经验的兴趣,物理、化学等科目;思辨的兴趣,数学等科目;审美的兴趣,美术等
科目;同情的兴趣,语言学科;社会的兴趣,历史等学科。 5)形式阶段教学法: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阶段。
2,赫尔巴特的学前教育思想
1)教育的最高目的就是“道德”。
2)教育过程分为三阶段:管理、教学和训育。 3)儿童管理的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4)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核心。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学科课程体系,形式阶段教学法。 5)训育,即道德训练。方法有陶冶、有秩序的健康生活。
6).反映0~8岁婴儿教育思想的著作是《教育学讲授纲要》
7)0-3岁阶段,教育主要任务是:照料儿童的身体。提倡对3岁以前儿童及时实施智育,以感官教育和语言教育为主。德育,防止儿童养成任性的毛病,训练他服从成人的管理。
8) 4-8岁阶段,强调德育和智育。德育,过集体生活,受纪律约束;培养合理生活习惯。智育,
初步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上:鼓励儿童提问题,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2004.7】论述题分析和评价赫尔巴特的儿童管理思想。 1) 是赫尔巴特教育过程三阶段之一。
2) 教育过程中,管理应先行。儿童管理师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3) 目的:克服儿童“天生的野性”,为教育教学顺利进行,创造良好外部秩序。
使儿童养成服从秩序的习惯。管理师实现教育总目的的强有力手段。 4) 提出了一整套管理方法:课业、威胁、监督、惩罚。
5) 重视管理在教育中地位,有积极意义。建立严明规章制度,安排丰富紧凑儿童生活,注意教育者对
儿童的爱等,有一定合理因素。
6) 但是,他对儿童的管理立足于维持社会现存秩序,是保守的。把管理和道德机械分开,是错误的。
把儿童仅仅看成被动接受管理的对象,没有看到儿童主动性,是片面的。体罚,是落后和反科学的。
五【福禄倍尔】
【大纲】识记:1,《人的教育》 2,【“恩物”】 领会:1,福禄倍尔关于教育的目的和原则
领会:2,福禄倍尔关于学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应用:1,分析评价福禄倍尔的游戏理论
4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