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几点做法
作者:唐承芳
来源:《读写算》2014年第42期
《2011年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空间观念是一种自觉地感受空间图形、运用空间图形的意识和能力”。其主要表现在:实物的形状与几何图形之间的想象;复杂图形的分解;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变化和位置的关系;运用图形描述问题、利用图形直观来进行思考等。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合情推理”的逻辑思维能力,更应该重视空间观念的培养。下面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略谈几点自己的做法。 一、落实从“建立表象”到“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的过渡 1、运用感性材料,建立表象
小学教材的几何知识的安排是:线→面→体,即一维空间→二维空间→三维空间;从图形来说是简单单一→复杂组合;从计算来说是长度→面积→体积。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重视启蒙阶段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如一年级出现了三角形、正方形、立方形以及圆等图形和直观教具,出现这些图形不仅仅只是为了认数,同时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初步空间观念。一年级有这样一道习题:要求学生在下图中找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个数,这个集合图里的图形,排列杂乱,大小不一,既有标准图形,又有变式图形。这时要好好指导学生观察,然后让学生分类找出,从而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的表象。 2、创造条件,形成再造想象
表象的重新组合、成为新的表象,就是想象。如果这种想象是根据别人的语言文字描述或图形、模型想出来的,这种想象就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在培养学生初步空间概念中具有重要意义。第一、通过实际操作,促进学生想象。如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两个概念,学生往往容易混淆,我们除了把长方体、正方体的六个面展开,说明这六个面的总面积就是表面积外,还应把长方体、正方体摆在讲桌上,看所占空间的大小,说明这就是体积。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看看要多少硬纸盒,这两种纸盒各有多大。第二、渗透几何思想,丰富学生想象。如讲完梯形之后,我们对四边形先进行归类复习,可运用让学生边想边填图的方式,从而渗透正方形集合是长方形集合的子集合,长方形集合又是平行四边形的子集合,平行四边形集合和梯形集合又是四边形集合的子集合的集合思想。 3、积极引导,培养创造想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