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调查
暴力抗法事件。据统计,福州大学城总体工程规划涉及闽侯县上街镇15个村,迁移人口2.25万人,拆迁农民住宅建筑面积达156万平方米,其中一期工程就涉及农户2000多户。土地与房地产开发的高市场价值与征地拆迁补贴费相对较低的矛盾,使得周边地区与大学城之间极易发生纠纷,造成了“拆迁难”问题,对大学城的发展起到制约作用。
8.3饮食卫生 随着大学城各校的校园大规模的建设完工,大学城有数万学生入住学习,但是周边的商业配套建设和管理没有很好跟上,尤其是周边饮食卫生监管存在疏漏,造成很大的食物安全隐患。福州大学城新
图14:大学生校外就餐原因88.90q.10h.90%吃了难腻吃的100.00?.00`.00@.00 .00%0.00%的66.70%挤好贵太不堂堂务食食服堂食房林立、环境优美的大
大学生校外就餐原因学宿舍楼与垃圾遍地的
小吃一条街仅仅隔着一条马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学生街的饮食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如下图)据调查大学生选择校外的饮食店就餐的原因主要有高校食堂一到吃饭时间就很拥挤,服务一成不变以及食堂花样少,吃腻了。据调查发现68.9%的学生因为食堂的饭菜难吃;71.1%学生因为食堂的饭菜吃腻了,88.9%学生因为食堂太挤了;26.7%学生因为食堂的服务不好;66.7%食堂饭菜贵;4.4%学生因为其他原因而选择去外面就餐。如此卫生环境对大学城的形象以及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
垃圾堆旁的饭店 垃圾后面的摆摊 食堂食堂饭菜其他26.70%4.40%
路边烧烤 路边食品加工件
露天烧烤加工 路边食品加工 9
福州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调查
8.4公共交通
福州大学城的交通的硬件设施已经能够满足大学城的发展,但是福州的公共交通却还不能满足大学城的需求。福州大学城聚集着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闽江学院等9所院校。城内学生数超过6万人,公交线路只有福大新老区间96路、工程学院到福大老校区的123路、到师大仓山校区的43路、省中医学院新校区到火车站的55路、博仕后缘墅(庄南村)到台江步行街的41路、华南女子学院到公交仁德站的89路以及唯一一条在大学城内运行的48路。这几条公交线路显然不能满足大学城师生的出行要求。
图15:大学城公交路线图 四、对大学城的和谐建设的建议
1.大学城的建设应该“以人为本”
福州大学城的建设不仅在校园规划、建筑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更应该在校园的选址中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而不应选在自然环境优美且地价相对便宜偏远的郊区,导致师生远离城市,给他们的学习、工作、生活、娱乐带来了一定的不便,严重阻碍了大学生和社会的交流程度。在拆迁过程中更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理念,政府应为拆迁居民提供意愿表达空间并做好各种社会保障,使拆迁居民能够顺利拆迁,既可以帮助居民顺利拆迁,又对大学城的建设提供便利。同时为拆迁居民提供保障,是有效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大学城及周边地区治安稳定的根本措施之一。
2.大学城的建设应有长期的总体规划
大学城的建设要有长期的总体规划,对未来的情况要有科学的预测。高校的建设应与生活设施、交通设施、商业设施同步,若不同步会导致大学城变成孤城。如现在的福州大学城,各种生活设施、商业设施、休闲场所等基础设施尚未健全,大学生的生活就是“三点一线”。且大学城的交通不便,公交车早班车7点才开车,晚上8点就没有到市区的公交车。一旦超过晚上8点,大学城就成了一座孤零零的孤城。且在公共交通上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学生出行高峰期临时增加公交车的数量。及缩短公交车的车行间距时间。
3.村与校的合作
大学城的建设要以建设和谐社会为前提,大学城与社区之间存在磨合的过程,在摩擦中寻找平衡、寻求发展,大学城应该有效的利用周边的资源,与社区互动使得大学城与社区更快的
10
福州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调查
融合,加强村与校的交流,减少村与校的纠纷。例如大学城周边有古老的根雕产业,而大学城有高素质的人才,且周边地区的根雕主要做历史人物体裁,学校与村可以合作开办一个根雕企业,村里出材料而高校可以提供艺术生去学习,且可以做出很多现代化的产品,这样既可以丰富根雕的产品,又可以带动根雕产业的发展。在教育方面,村里的教育资源步入大学城,大学城可以与社区做互动教育。使得大学城与社区和谐发展。
4.各大高校的交流
“独立与共享”是大学城的构建理念,也是大学城发展的前提与保证。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与科技发展整体化、密集化趋势,使现实中面临不再局限于科技工程人员的个别领域,交往与对话中的全方位协作成为必然。所以大学城必须提供信息交流共享的公共空间。这样就会形成多元交流、积极创新的人文气氛。但在设计交流共享区应该考虑交通的问题,如果共享区距离某校过远,这样就失去了建立共享区的意义了。
5.建筑文化传承
任何建筑的存在都不可避免被打上时代的烙印,以追求和表现时代性而创造新奇特建筑的做法和校园建筑的永恒精神背道而驰。我们的大学城的建筑文化也在社会流行趋势中慢慢走向消亡,建筑失去了自我特征。大学城的建设工期短,在较短的时间内建设起来,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大学的设计如出一辙,建筑除了颜色不一样,设计风格都差不多,失去了原有的文化特征,(如下图所示)建筑的文化应该传承下去,因为他是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福州大学教学楼
江夏学院教学楼 工程学院教学楼 师范大学教学楼
6.旅游的开发
福州大学城有着优秀的自然资源,在做旅游业上有非常好的优势,福州大学城坐落的闽侯县有祥谦陵园、昙石山、十八重溪、旗山、雪峰寺等著名旅游景点,其中,旗山、雪峰山与福州鼓山并称福州“三绝”。大学城的人驻提升了当地旅游文化品位,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地理研究所也可帮助当地旅游部门进行旅游规划,挖掘旅游景点的文化内涵,与大学城形成各具特色又相辅相成的景区。通过政府引导,实行多渠道招商的办法,盘活旅游资源。此外,还可以推出根雕、角梳、橄榄等特色旅游产品,发展配套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大学城应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开发自身及周边地区,加强文化影响力,打造一副山水风光与大学的文化氛围结合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11
福州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相互影响调查
7.治安
在治安方面应该建立严密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密切关注大学城及周边地区的社会动态,依法维护群众利益。维护社会稳定。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化解、缓解矛盾。充分利用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积极稳定化解纠纷避免激化矛盾、扩大事态。另一方面应该不断加强打击工作力度,切实增强大学城及周边地区群众的安全度。加强行政管理机制,为农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8.拆迁
政府在做拆迁工作时应该坚持政策制定、执行的连贯性、一致性和严肃性。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特别是土地赔偿、拆迁赔偿等涉及农村群众生活乃至生存等根本性问题,必须做到前后一致,公平公正。一方面应该强化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力度,加大对失地农民再就业的培训和引导力度,并安排就业,逐步减少待业人员的数量,另一方面应该建设和完善养老、就医、最低生活等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对拆迁农民的管理服务力度;再一方面必须畅通农村群众民意表达渠道。
9.饮食卫生
政府应该针对大学城周边特有的学生街情况,重点建设学生街,拿出专用的地块投资建设并招商引资,在周边建设几家信誉度好、风格不同的大型饮食店,供学生选择;并加强对大学生的食品安全教育。加大执法力度,根据食品卫生安全法和治安管理条例,制定长期监督管理的机制,切实加强卫生督查,严格取缔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小摊贩。
大学城的建设是一个推进城镇化发展历程的缩影,从大学城与周边地区的和谐发展可以研究当前城镇化历程中社区之间的和谐建设。通过了解大学城的建设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才能对如何进行大学城与周边地区和谐共建有所裨益。本文通过对福州大学城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对建设大学城与周边社区和谐共同发展进行一些探讨,希望对社区的和谐建设有所借鉴。
【参考文献】:
[1] 顾朝林,《城市社会学》,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2]张兴杰,《社会调查》,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3]方莉,我国大学城兴起与发展研究,北京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6 [4]陆张婷,“大学城现象”的现实与思考,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2 [5] 常向阳、袁靖宇, 《中国高校产业:历史、现状与趋势》,2002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