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
知识点梳理
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
染色体变异
【学习目标】
1、简述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2、概述染色体组、二倍体、多倍体及单倍体的概念及联系。 【要点梳理】
要点一、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染色体变异 未发布 染色体变异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细胞内染色体数目、结构发生变化。 2、类型:
变异类型 结构变异 整倍体 数目变异 非整倍体 个别染色体的增减变化
要点二、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概念:染色体结构的改变,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和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四种
缺失
主要原因 染色体断裂——复合出现差错 染色体组的倍性变化 重复 倒位
易位
易位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要点诠释:
①染色体易位是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交换。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是基因重组。
②染色体变异,可以用显微镜直接观察,属细胞水平变异。
3、结果 :引起染色体上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对生物个体往往是不利的,有的甚至导致生物个体死 亡。
要点三、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1、非整倍体变异:细胞内个别染色体数目的增加或减少 。 例如:人类21号染色体正常情况下只有一对同源染色体,而由于某种原因变成了3条,导致21三体综合征;女性由于缺少了1条X染色体,导致性腺发育不良。
机理:减数分裂时,某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开或者姐妹染色单体没有分开,导致产生含有(n+1)、(n-1)等配子(如下图所示)。
2、整倍体变异: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以染色体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减少 (1)染色体组的概念
染色体组是指细胞中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
要点诠释:要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①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和功能各不相同。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 (2)体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目的判断
要确定某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组的数目,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①细胞中同种形态的染色体有几条,细胞内就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一) ②根据基因型判断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根据细胞的基因型确定控制每一性状的基因出现的次数,该次数就等于染色体组数。如基因型AAaaBBbb的细胞生物体含有4个染色体组。(如图二)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精品文档 用心整理
③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例如,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 (3)二倍体与多倍体
①二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二倍体。二倍体在自然界比较普遍,几乎全部的动物和过半数的高等植物均是二倍体。
②多倍体: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多倍体。 要点诠释:二倍体、多倍体都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个体。由生殖细胞发育成的个体是单倍体。 ③多倍体的成因
A.同源多倍体的成因(同源多倍体:染色体组来自于共同的祖先种)
B.异源多倍体形成原因(异源多倍体:染色体组来自于不同的祖先种) 种间杂交 不育子代染色体数目加倍 如普通小麦(六倍体)是由三种野生植物经过两次天然远缘杂交和九千多年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
④多倍体的特点
一般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大;糖类和蛋白质等含量增加;抗旱抗病能力增强;但发育迟缓,结实率低。 (4)单倍体
①概念: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②成因:通常是未受精的卵细胞直接发育而成。例如蜜蜂、蚜虫在夏天进行的孤雌生殖。
③特点:单倍体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及其染色体组,也就是含有生长、发育的全套基因,因此适宜的条件
资料来源于网络 仅供免费交流使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