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规范练16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读某自然资源空间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该自然资源是( )
A.太阳能 C.森林
B.风能 D.水资源
2.影响该自然资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C.下垫面 答案1.D 2.B
解析第1题,该资源在我国的大致分布规律是东南地区多,西北地区明显偏少,为水资源。第2题,水资源的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下图是世界部分区域某清洁能源电站的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清洁能源最有可能是( ) A.风能
B.潮汐能
C.太阳能
D.地热能
B.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4.目前,该清洁能源发电量较小的原因可能是( ) A.分布位置较偏僻,离大城市较远 B.发电量不稳定,有季节变化 C.资源蕴藏量小,难以大规模利用 D.能源较分散,难以集中利用 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从题图中该清洁能源电站分布与板块边界的相关性分析,电站主要分布在板块边界附近,说明该清洁能源的形成与板块运动相关,最有可能是地热能。第4题,地热能通常分布在板块边
界、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这些地区人类的生存条件差,所以大城市较少。地热能与地壳运动有关,没有季节变化;资源蕴藏量大;能源集中。
下表为我国某省各区域水资源的年均供需情况表(单位:百万米)。据表完成第5~6题。
区 域 北部 中部 南东合部 部 计 2 1 9 3
河川2 3 引水 188 030 471 827 516 地表水库1 1 3 水 调节 093 760 165 021 径流16 17 量 取水量 地下水 雨水1 1 3 补给472 250 610 664 996 量
5.出现过量抽取地下水状况的区域是( ) A.北部和中部 B.北部和南部 C.南部和东部 D.南部和中部
6.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区域是( ) A.北部 答案5.A 6.B
解析第5题,表格显示北部地区地下水取水量是477百万米,雨水补给量是472百万米;中部地下水取水量是1 624百万米,雨水补给量是1 610百万米,两地区地下水取水量均大于雨水补给量,存在过量抽取地下水的现象。第6题,地表水的利用率是指河川引水、水库调节占径流量的比重,
3
3
3
3
1 4 17 17 67 022 021 037 624 704 1 1 3 477 111 624 419 631 B.中部 C.南部 D.东部
由此可知四个地区的地表水利用率北部为20.5%、中部为28.1%、南部为21.3%、东部为10.4%,中部利用率最高。
2000年到2008年,长江三角洲某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根据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结构表和单位GDP能耗变化图,完成第7~8题。
200020042008年 年 年 煤83.4386.5189.99炭% % % 9.84% 石16.2313.23油% 天% 然0.34% 0.26% 0.17% 气
7.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基本特征是( ) ①石油、天然气消费总量下降 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未变 ③石油消费量增幅低于天然气 ④煤炭的消费比例不断增大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①③
8.2000年到2008年,该地工业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的主要原因是该地( ) A.流动人口持续增加 B.工业企业节能改造严重滞后 C.高能耗企业比重增大 D.能源需求随经济发展而扩大 答案7.C 8.D
解析第7题,从表格的信息可以看到,煤炭的消费比例一直在80%以上,且不断地增长,故②④正确;①石油、天然气的消费比例下降,但能源消费总量翻了近两番,实际上,石油、天然气的消费量是上
升的;③石油下降的幅度不到一半,而天然气下降了一半,所以石油的消费量增幅是高于天然气的。第8题,从单位GDP的能耗图中可以看到,单位能耗一直在下降,故排除B、C两项;流动人口和GDP能耗没有关系,所以只能是经济发展促使能源需求增长的结果,故D项正确。
下图为美国与巴西两国城市的土地、淡水、能源产出效益图。读下图,完成第9~10题。
9.两国相比( )
A.淡水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B.淡水产出效益相等 C.能源产出效益美国低于巴西 D.能源产出效益相等
10.与巴西相比,形成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特点的原因可能是 A.国土面积大 B.城市绿地面积大 C.城市人口比重高 D.科技发展水平高 答案9.A 10.D
解析第9题,图形显示,美国淡水产出效益低于巴西,而能源产出效益和土地产出效益均高于巴西,A项正确。第10题,“城市土地产出效益”,即单位城市用地所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总和;美国城市土地产出效益高于巴西,根源是以发达的科技为支撑,使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提高,D项正确。
我国风能资源丰富,但分布不均,其中有五省区风力发电最适宜(图a所示)。目前,随着清洁能源的推广,我国有许多城市的路灯采用风光电互补照明,它是风力发电机和太阳电池方阵两种发电设备共同组成的新兴发电系统(图b所示)。据此完成第11~13题。
11.从风光资源角度考虑,下列省区最适合推广风光互补路灯的是
( ) ( )
A.山东 C.宁夏
B.山西 D.陕西
12.若在西宁安装风光互补路灯,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其太阳电池方阵平面板应该朝向( ) A.正东 C.正西
B.正南 D.正北
13.风光互补路灯这种新能源利用领域的开辟,很快引起国内众多企业的关注,一些中小企业投资踊跃。对此解释欠合理的是
( )
A.该项目的实施,利于节能减排,能得到政策支持 B.该项目市场前景广阔,投资风险较小 C.产品投入使用的寿命长、受自然变化影响小 D.产品应用可缓解城乡照明对常规电能的依赖 答案11.C 12.B 13.C
解析第11题,结合生活实际考查风能资源的分布与工业选址,题干中有说明“图中五省区的风力发电最适宜”,该五省区分别是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太阳辐射能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较丰富,所以在风光资源丰富的五省区推广风光互补路灯可行性较好,成本较低,所以选C项。第12题,西宁位于青海省,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全年中正午太阳都位于该地的南边,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电池方阵平面板应该朝向正南方向,以便可以最大程度利用太阳能资源,所以选B项。第13题,风光互补路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这些新能源有以下优势:利用节能减排,投资较小,市场前景好,一定程度上政府政策支持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城乡用电压力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中小企业纷纷投资就是看到了新能源利用的前景和效益。题干要求选择解释不合理的说法,所以选C项。 风功率密度等级可以反映风能资源丰富程度,等级数越大风能资源越丰富。下图为南海全年风功率密度等级图。读图,完成第14题。
14.从资源利用角度考虑,目前在下列四地建大型风力发电站最合理的是( ) A.①地 答案B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