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有隔菌丝由——细胞组成。无隔菌丝由——组成。
9、真菌是——微生物。多细胞真菌结构有——和——。单细胞真菌的菌落为——;多细胞真菌的菌落为——。
10、主要病原性真菌分——、——、—— 三大类。
11、对人致病的深部真菌有——、——、——、——,皮肤癣真菌主要有——、——、——三个属。 12、着色真菌的主要侵犯部位是 ——。
13、新型隐球菌最易侵犯——系统,引起 ——。 14、观察新型隐球菌常先用——染色。
15、皮肤癣真菌感染的患者标本先用——处理后镜检。 16、可以观察真菌菌丝和孢子生长状态的培养方法是——。 17、浅部真菌的致病特点是——、——、——。 三、最佳选择题
l、关于真菌孢子,下述错误的是( )
A.是真菌的繁殖器官 B.抵抗力与细菌芽胞相似 C.一条菌丝可长出多个孢子 D.孢子可发芽并发育成菌丝 E.致病性真菌多能形成无性孢子 2、关于真菌的抵抗力,错误的是( )
A.对2.5%碘酊较敏感 B.对1%~2%石炭酸较敏感
C.耐热60℃,lh不能被杀死 D.对一般消毒剂有较强的抵抗力 E.对干燥、日光和紫外线的抵抗力较强 3、关于皮肤癣菌的描述,错误的是( ).
A.为多细胞真菌 B.有嗜角质蛋白的特征 C.只引起皮肤浅部感染
D.一种皮肤癣菌只引起一种癣病 E.在局部增殖及代谢产物的刺激而引起病变 4、黄曲霉毒素主要损害的器官是( )
A.心脏 B.肝脏 C.肾脏 D.肺脏 E.脾脏 5、白色念珠菌在玉米粉培养基上可形成( )
A.厚膜孢子 B.关节孢子 C.分生孢子 D.有性孢子 E.孢子囊孢子 6、关于新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下述错误的是( )
A.为单细胞真菌 B.有肥厚的荚膜 C.培养可用沙保培养基 D.可产生芽生孢子 E.可形成假菌丝 7、下列最易侵犯脑组织的真菌是( )
A.毛癣菌 B.黄曲霉菌 C.表皮癣菌 D.新型隐球菌 E.小孢子癣菌 8、新型隐球菌常用的染色方法是( )
A.革兰染色 B.抗酸染色 C.镀银染色 D.墨汁染色 E.棉蓝染色 9、酵母菌和类酵母菌的繁殖方式是( )
A.复制 B.出芽 C.复制 D.二分裂 E.菌丝断裂 10、下述真菌的特点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形态结构比细菌复杂 B.有单细胞和多细胞两种类型,为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C.孢于是真菌繁殖方式之一 D.多数都能引起人类疾病E.多细胞真菌又称霉菌 1l、关于新型隐球菌下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主要存在于鸽粪中 B.外周有肥厚的荚膜 C.形成酵母型菌落 D.主要经呼吸道感染 E.不侵犯中枢神经系统 12、关于白色念珠菌下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是一种条件致病菌 B.侵犯人体多种部位造成浅部及深部疾病
C.是单细胞真菌 D.在玉米培养基上可长出厚膜孢子 E.多为外源性感染 13、脑脊液涂片墨汁负染色可见芽生孢子,肥厚荚膜,患者为( )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无菌性脑膜炎 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4、属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为( )
A.细菌 B.支衣原 C.病毒 D.真菌 E.放线菌 15、感染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的微生物是( )
A.流感病毒 B.大肠杆菌 C.肺炎支原体 D.真菌 E.脑膜炎奈氏菌 16、不是真菌繁殖方式的为( )
A.出芽 B.产生孢子 C.菌丝分枝 D.菌丝断裂 E.二分裂 17、真菌与下列哪种疾病关系不大( ) A.肝癌 B.鹅口疮和阴道炎
C.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肺泡炎 D.脑膜炎 E.肝炎 18、关于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
A.致病因素主要是内毒素 B.广泛分布自然界主要经呼吸道进入机体 C.常先引起肺部感染 D.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脑膜炎 E.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内源性感染( ) 四、问答题
l、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 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 3、简述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 4、简述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
5、简述皮肤癣菌的致病性及微生物学诊断。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真菌:真菌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多数为多细胞。
2、二相性真菌:此种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等)的改变,出现两种形态(酵母菌或丝状菌),并可以互变。
3、菌丝体:孢子长出芽管,逐渐延长形成菌丝。菌丝又可长出许多分支,交织成团,称为菌丝体。菌丝体按功能不同可分为营养菌丝体、气中菌丝体和生殖菌丝体。
4、孢子:是真菌的繁殖器官,一条菌丝上可长出多个孢子。在环境条件适宜时,孢子又可发芽形成菌丝,并发育成菌丝体。
5、无性孢子:是真菌菌丝上的细胞直接分化而成,没有经过细胞融合过程,是较为低级的繁殖方式。病原性真菌的孢子大多为此类。
6、真菌中毒症:有些真菌在粮食或饲料上生长、人、畜食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称为真菌中毒症。引起中毒的可以是本身有毒的真菌,也可以是真菌在代谢中产生的毒素。
二、填空题
l、营养,气中,生殖 2、单,假 3、酵母型,类酵母型,丝状 4、芽生,厚膜,关节,无 5、细胞 6、多,菌丝,孢子 7、22~28 8、多细胞,多核单细胞 9、真核细胞型,菌丝,孢子,酵母样菌落,丝状菌落 10、深部感染真菌,皮下组织感染真菌,皮肤癣真菌 ll、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表皮癣菌,毛癣菌属,小孢子癣菌属 12、皮下组织 13、中枢神经,慢性脑膜炎 14、墨汁 15、10%KOH 16、真菌小培养法 17、一菌一病,一菌多病,多菌一病
三、最佳选择题
1.B 2.C 3.D 4.B 5.A 6.E 7.D 8.D 9.B 10.D 11.E 12.E 13.C 14.D 15.E 16.E 17.E 18.A
四、问答题
1、简述真菌的形态特征:真菌按形态可分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两类。单细胞真菌呈圆形或卵圆形,如酵母菌。多细胞真菌大多长出菌丝和孢子,交织成团,称丝状菌,又称霉菌。有些真菌可因环境条件(如营养、温度、氧气等)的改变,出现两种不同形态,称为二相性真菌,如能侵犯皮下组织和内脏的球孢子菌、组织胞浆菌等。二相性真菌在病理组织中或在含有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37℃培养时呈酵母型,在普通培养基上,25℃培养时呈丝状菌。
2、简述真菌的培养特性:真菌的营养要求不高,常用的是沙保琼脂培养基,主要含蛋白胨、葡萄糖和
琼脂,酸碱度是pH4.0~6.0。浅部感染真菌培养的最适温度为22~28℃,其生长缓慢,约1~4周才出现典型菌落。深部感染真菌则在37℃生长最好,生长较快,3~4d即可长出菌落。培养真菌需较高的温度和氧气。真菌容易发生变异,在培养基上传代或培养时间过长,其形态、培养特性及毒力都可以发生变异、
3、简述白色念珠菌的致病性: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主要引起内源性感染,多见于菌群失调和免疫功能降低者。白色念珠菌粘附于机体粘膜表面后,即可侵入机体,进入血流并繁殖,引起广泛的扩散性疾病。常见的白色念珠菌感染类型有①皮肤粘膜感染,如鹅口疮、外阴与阴道炎等;②内脏感染,如肺炎、支气管炎、肠炎、肾盂肾炎等;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脑膜炎、脑膜脑炎等。
4、简述新型隐球菌的致病性:新型隐球菌是条件致病性真菌,大多经呼吸道吸入,在肺内引起轻度炎症或隐性感染。在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可向全身扩散。其主要致病因素膜。新型隐球菌扩散后,最易侵犯的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此外,还可引起肺隐球菌病(支气管肺炎),以及其他感染,如侵害淋巴结、骨、皮肤等引起炎症、脓肿。
5、简述皮肤癣菌的致病性和微生物学诊断:皮肤癣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故多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趾)甲,引起手足癣、发癣及甲癣,病理变化是由真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引起的。
皮肤癣病的微生物学诊断是取患者皮屑、指(趾)甲屑或病发,经10%KOH消化后镜检。如见有菌丝和孢子,即可诊断有皮肤癣菌感染。可再经沙保培养基或玻片小培养后,根据菌落特征、菌丝和孢子的特点进一步鉴定。
第四章 病毒
一、名词解释
1.病毒体 2.核衣壳 3.复制周期 4.细胞病变效应(CPE) 5.隐蔽期 6.吸附 7.缺陷病毒 8.突变 9.温度敏感突变株 10.干扰作用 11.病毒灭活 12.壳粒 13.包膜子粒
二、填空题
1.病毒属于——型微生物,必须在——内生存,对抗生素——。 2.病毒体积微小,其测量单位是——,必须在——下观察。 3.病毒基本结构仅由——和 ——构成,又称为——。
4.某些病毒在核衣壳外有——包绕,其上的突起结构称为——。
5.病毒侵入细胞后,以——方式增殖,感染细胞产生的——可抑制其增殖。 6.构成病毒的基本化学物质为——和——。
7.动物病毒的形态多为——;植物病毒的形态多为 ——。
9.病毒衣壳的排列方式有——、——和——。
10,构成病毒包膜的类脂来源于——,而蛋白由——编码。
11.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五个阶段。
12.病毒对温度的抵抗力表现为耐——不耐——。加热——℃——min可使大多数病毒失去——。 13.保存含病毒的组织块可用——,病毒污染器具的消毒可用——浸泡。 14.包膜病毒体对——剂敏感,用其处理后病毒失去感染性,称为——。 15.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导致细胞的病理变化,称为——。 16.病毒的生物合成包括——和——二大重要步骤。 17.病毒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和——两类。 18.病毒的穿人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19.病毒复制周期中,启动感染的第一步是——期,隐蔽期是——期。
24.逆转录病毒的核酸可通过——将其——逆转录成——后与宿主基因整合。 28.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 三、最佳选择题
1.可以直接测量病毒体大小的方法是( )
A.电镜观察法 B.光镜观察法 C.X线衍射法 D.超速离心法 E.超过
滤法
2.裸露病毒体的结构是( )
A.核酸+包膜 B.核心+衣壳+包膜 C.核衣壳+刺突 D.核心+衣壳 E.核酸十蛋白质 3.病毒体感染细胞的关键物质是( )
A.核衣壳 B.核酸 C.衣壳 D.刺突 E.包膜 4.不属于病毒体特征的是 A.非细胞结构 D.对抗生素不敏感 5.下列对病毒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信息
D.每个病毒只有一种类型核酸 6.可直接作为 A. 7.对病毒包膜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化学成分是多糖异性
D.包膜被溶解可使病毒灭活 8.对病毒体特性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以复制方式繁殖 D.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9.可将基因与宿主细胞基因整合的是 A.( )
B.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 C.可在任何活细胞内增殖 E.对干扰素敏感 ( )
B.可决定病毒的感染性 C.RNA可携带遗传 E.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 mRNA翻译蛋白质的核酸类型是( )
dsDNA B.dsRNA C.ss(一)RNA D.ss(+)RNA E.ssDNA ( )
B.表面凸起称为壳粒 C.具有病毒的种、型抗原特 E.可以保护病毒 ( )
B.测量单位是μm C.只含有一种核酸(DNA或RNA) E.对抗生素不敏感 ( )
ss(一)RNA B.ssDNA C.dsRNA D.ss(+)RNA E.逆转录病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