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影响消毒剂作用的因素:
1.消毒剂的性质 ①作用时间,在一定消毒剂浓度下,作用时间愈长,效果愈好。②消毒剂的浓度,一般而言消毒剂的浓度与消毒效果成正比,但乙醇例外。浓度为70~75%的乙醇杀菌力最强,高浓度时效果反而较差。原因是高浓度乙醇使蛋白质迅速脱水而凝固,影响乙醇继续向菌体内渗入,故杀菌效果较差。
2.温度和酸碱度 杀菌过程是一种生化反应,其速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快,故温度高时效果较好。当PH值偏低或偏高时,细菌就容易被消毒剂迅速杀死。
3.细菌种类与数量 同一种消毒剂对于不同种类的细菌或同种类处于不同时期的细菌,其杀菌效果不尽相同。芽胞比繁殖体抵抗力强,老龄菌比幼龄菌抵抗力强,细菌数量越多抵抗力越强。
4.环境中有机物与拮抗物的影响 细菌与某些有机物混在一起,影响消毒剂对细菌的杀伤作用。 5. 常用的物理消毒灭菌方法 方 法 要 求 适用范围 1.干热灭菌法 焚烧法 直接燃烧或焚烧 废弃的污染物或死于传染病的人及动物尸体 烧灼法 火焰中直接烧灼 接菌环、试管口或瓶口等 干烤法 干烤箱内160~170℃2h 耐高温物品如玻璃试管、瓷器等 2.湿热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61.1~62.8℃30min 牛奶或啤酒的消毒或71.7℃15~30s 煮沸法 l00℃5min可杀死繁殖体、 外科手术器械、注射器、胶管等 杀死芽胞需1~3h 流通蒸气法 用蒸笼或蒸气灭菌器 常用于不耐高温的营养品 间歇灭菌法 反复三次流通蒸气达到彻底灭菌 不耐热物品或特殊条件下的灭菌 高压蒸气灭菌法 高压蒸气灭菌器内1.05kg/cm2 耐高温并不怕潮湿的物品的灭菌如手术衣、 121.3℃ t5--30min 敷料、手术器械等 3.紫外线消毒法 紫外线灯照射30~60min 空气或物品表面消毒 4.电寓辐射法 包括X射线γ射线和阴极射线 一次性注射器、敷料、内镜插管、导管、中成药等 5.超声波 20kHZ的声波 仅用于菌体破碎以及提取细胞组分 6.滤过除菌法 细菌滤器 不耐热的血清、抗毒素、生物药品
第七章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一、名词解释
1.遗传性变异 2.温和噬菌体 3.溶原性细菌 4.基因突变 5.转化 6.接合 7.转导 8.高频重组菌 9.转位因子 l0.转座噬菌体 二、填空题
1、细菌的变异分为——和——·
2、细菌性状变异实例有 ——、——、——和——。
3、细菌变异的物质基础是菌体内的—— 和——,其化学本质都是——。 4、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和——。
5、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它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 6、基因突变的机理包括——、——、——以及——因子的转位。 7、细菌的遗传性变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
8、普遍性转导是将供体菌染色体上——基因转导给受体菌,局限性转导是将供体菌染色体上——基因转导给受体菌。
9、侵袭细菌、真菌、螺旋体的病毒是——。
10、细菌的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有——、——、——、——。 1l、L型细菌指——细菌,培养应选用——培养基。
12、卡介苗是用失去毒力的——菌制成的活疫苗,可预防——病。 13、溶原性细菌的特征是——、——、——、——。
14、温和噬菌体既有——周期又有——周期。毒性噬菌体只有——周期。 15、介导细菌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噬菌体是——。 16、噬菌体参与重组的方式有——和——。 l7、基因突变规律有——、——、——、——。 18、有F质粒的细菌有——,亦称——。
—
19、F菌亦称——,可经——方式变为F+菌。
20、发生接合性传递的R质粒的基因是由——和——组成。 2l、转座噬菌体可在遗传物质转移过程中起——作用。 三、最佳选择题
1.H—O变异属于( )
A.毒力变异 B.菌落变异 C.鞭毛变异 D.形态变异 E.耐药性变异 2.关于耐药性突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自然发生 B.可以诱导发生 C.具有相对稳定性 D.可由噬菌体介导发生 E.是在接触抗生素之前已经发生 3.细菌突变的发生是由于( )
A.基因重组 B.基因交换 C.质粒丢失 D.溶原性转换 E.核质基因发生突然而稳定的结构改变 4.溶原性转换( )
A.由R质粒参与 B.由性菌毛介导 C.由毒性噬菌体参与 D.由温和噬菌体参与 E.是受体菌直接摄取供体菌的DNA片段 5.能产生外毒素的白喉杆菌,是因为其有( )
A.R质粒 B.F质粒 C.Vi质粒 D,Col质粒 E.前噬菌体 6.细菌转导和溶原性转换的共同特点是( )
A.需质粒参与 B.需性菌毛介导 C.需毒性噬菌体介导 D.需温和噬菌体参与 E.供体菌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7.关于R质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质粒是编码细菌耐药的基因
B.一种R质粒只含有针对一种抗生素的耐药基因 C.R质粒可分为接合性R质粒和非接合性R质粒
D.接合性R质粒是由耐药传递因子和耐药决定因子组成 E.非接合性R质粒可经转化或转导方式进人受体菌 8.细菌的性菌毛( )
A.化学成分为多糖 B.与细菌的运动有关 C.是接合时必要的结构 D.是转导时必要的结构 E.是细菌吸附易感细胞的结构 9.介导细菌间接合的物质是( )
A.鞭毛 B.普通菌毛 C.性菌毛 D.中介体 E.核糖体 10.Hfr菌是( )
A.溶原性细菌 B.含有R质粒的细菌 C.整合有F质粒的细菌 D.整合有前噬菌体的细菌 E.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 11.关于L型细菌的特性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呈多形态性 B.在固体培养基中形成“油煎蛋”菌落 C.仍保留亲代特性
D.除去抑制物可以返祖 E.分离L型细菌必须用高渗培养基 12.“流产转导”指噬菌体携带的外源DNA( )
A.未能进入受体菌 B.进入受体菌后复制 C.进入受体菌后未能与染色体重组
D.进人受体菌与染色体重组后未能表达其特性 E.进入受体菌后被降解 13.携带β一棒状杆菌噬菌体的白喉杆菌能产生白喉毒素,这种现象称为( ) A.转导 B.转化 C.基因转换 D.溶源性转换 E.以上都不是 14.不属于基因转移与重组方式的是( )
A.转化 B.转导 C.接合 D.溶原性转换 E.L型变异 15.下述除哪项外,均为噬菌体的特性( )
A.通过细菌滤器 B.严格宿主特异性 C.只含有一种核酸
D.有溶原性周期与溶菌性周期 E.抵抗力比细菌繁殖体弱 16.下述除哪项外,均为噬菌体的应用范围( )
A.细菌的鉴定 B.细菌的分型 C.检测标本中未知的细菌 D.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工具 E.测定细菌的相容性 17.下列除哪项外,都是细菌变异在医学实践上的意义( ) A.病原菌诊断、治疗 B.基因工程 C.制造活疫苗用于预防 D.测定致癌物质 E.以上都不是 18.下列错误的是( )
A.R质粒为耐药性因子 B.Col质粒编码大肠菌素 C.Vi质粒编码细菌毒力
D.F质粒编码性菌毛 E.以上都不对 19.关于质粒的叙述,下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细菌核质外的遗传物质 B.能在胞浆中自行复制 C.可以丢失 D.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E.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 20.关于转位因子,下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细菌基因组中能改变自身位置的DNA序列 B.可从染色体的一个位置转移至另一个位置 C.转座子不携带信息
D.分为插入序列、转座子、转座噬菌体三类 E.转位因子的转移可引起细菌基因突变或基因转移 21.不产生性菌毛的细菌有( )
A.F+菌 B.Hfr菌 C.雌性菌 D.雄性菌 E.有接合性R质粒的细菌 22.关于细菌变异,下述错误的是( )
A.H—O变异属于鞭毛变异 D.R—S变异属于菌落变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