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4页
表3.10 卷取机入口导板主要性能参数
卷取机型式
卷取带钢厚度,mm 卷取带钢宽度,mm 卷取温度,℃ 钢卷外径,mm 钢卷内径,mm 钢卷最大重量,t
钢卷单位卷重,kg/mm 卷取机传动电机额定功率,kW 卷取机传动电机转速,r/min 卷取机卷取速度,rm/s 卷筒型式
卷筒过扩大/扩大/缩小,mm 卷筒液压缸直径,mm 卷筒液压缸行程,mm 卷筒液压缸压力,kg/cm2 夹送辊型式
上夹送辊尺寸,mm 下夹送辊尺寸,mm 夹送辊开口度,mm 压力辊尺寸,mm 助卷辊型式
助卷辊尺寸,mm 助卷辊硬度,HS
助卷辊跳跃控制
助卷辊电 机额定功率,kW 助卷辊电 机转速,r/min 助卷辊AJC液压缸直径,mm 助卷辊AJC液压缸行程,mm 助卷辊AJC液压缸压力,MPa
液压3助卷辊卷取机
1.8~25.4 1000~2000 500~750
υ1100~υ2150 762 37.3 22.4
1000 230/600 Max 22.8
4块扇形块涨缩式 Φ762 / υ745 /υ727 υ390/υ180 54/85 13
机架式
υ900/υ880×2200 υ500/υ480×2300 450
υ300×2150
电机驱动液压摆动式 υ380×2300 HRC48—52 AJC跳步控制 75
1200
υ220/υ160
WR1 :1055 WR2 :800 WR3 :660 160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5页
4 轧制工艺及轧制制度的确定
4.1 生产工艺流程
4.1.1 生产工艺简介
2150mm热轧带钢轧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如图4.1: 供冷轧厂 横切机组 纵切机组 图4.1 工艺流程图
连铸板坯 板坯库 保温 加热炉 粗轧除鳞 粗轧机 保温罩 边部加热器 切头飞剪 精轧除鳞 卷取 打捆 检查线 喷印 热轧商品卷 管线用卷 精轧机 层流冷却 称重 板坯定宽压力机 3.1.2 生产工艺流程概述
连铸板坯通过辊道和跨车送到本厂板坯库,有三条工艺流程线,冷装轧制、热装轧制、直接热装轧制。
由于工艺流程的区别,入加热炉的板坯温度是不一样的。直接热装轧制板坯温度t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6页
≥800℃,热装轧制板坯温度t ≥600℃。热板坯经测温后装入加热炉。
板坯在加热炉内一般加热到1200~1250℃由四臂式出料机托出炉外。部分碳素钢和某些低合金钢可采用―低温出炉‖轧制工艺,其出炉温度为1100℃以上,轧制带钢厚度约为2.0毫米以上。
加热炉出炉的板坯,首先经过粗轧除鳞箱用高压水清除氧化铁皮,然后送到定宽压力机和粗轧机进行轧制。R粗轧机是四辊可逆轧机,将板坯轧成厚度30~60毫米的中间带坯。粗轧带坯经中间辊道、切头飞剪输入辊道,对边部需要加热的带坯经边部感应加热器加热,随后用切头剪切去带坯的头、尾不合格部分,再经过精轧机前的立辊轧机轧制后送入六机架精轧机组轧制,进精轧机的速度随成品的厚度而定,厚度越薄速度越快。
带坯经过F1~F6机架四辊式精轧机组,轧制成厚度为1.8~25.4毫米的成品带钢,精轧出口温度在880℃左右,成品带钢经精轧机组后的输出辊道上的层流冷却装置冷却,将带钢冷却到规定的卷取温度(500~780℃),一般在600℃左右,然后由地下液压式卷取机卷成卷。卷取完的钢卷,由卸卷小车将钢卷从卷取机卸出,经卧式打捆机打捆后,用钢卷小车送到钢卷升降机托住钢卷,钢卷升降机下降,由一号钢卷运输链接受钢卷,然后由钢卷运输链系统运送。对需要检查的钢卷则送到检查线,打开钢卷进行检查。钢卷经称重、喷印后,根据下一工序决定钢卷的流向。钢卷为卧式运输,运输链和运输链之间用可升降的钢卷车过渡连接,钢卷需转向运输的位置采用了升降机。
4.2 加热制度
4.2.1 加热的目的
1. 把金属加热到单相奥氏体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轧制,此时既无组织应力又有良好塑性
的面心晶格,对变形特别有利;
2. 提高原料的塑性,以便于压下,提高成品尺寸精度和表面光洁度;
3. 在高于再结晶温度轧制时,不存在加工硬化现象,故变形抗力减小,故轧制能耗也
降低;
4. 使板坯内外温度均匀,减少由于温差造成的内应力,有利于轧制的进行;
5. 原料的加热可以使不均匀的组织借助于扩散而得到改善,改变其内部结晶组织或消
除轧制中造成的内应力,提高其机械和物理性能;
辽宁科技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第17页
6. 原料加热良好能减少轧辊和其它设备零件的磨损,从而提高零件寿命,并能采用较
大的压下量,减少轧制道次,增加轧机利用率。 4.2.2 加热的要求
钢坯在轧制前加热的好坏直接影响轧机产量、产品质量和能量消耗、设备安全及其他技术经济指标。对此,必须满足以下加热要求: 1. 加热温度要准确,不产生过热和过烧;
2. 加热时板坯内外温度要均匀,尽量将温差限制在允许范围内,否则产生热应力; 3. 尽量减少板坯加热时氧化损失,以降低成本,提高表面质量; 4. 防止含碳量高的板坯在加热时脱碳; 5. 不同的钢种制定不同的合理的加热制度。 4.2.3 加热温度的确定
热轧温度要根据有关塑性、变形抗力和钢种特性来确定,必须使金属在某一温度下内部组织状态最适宜压力加工。由于各种钢的化学成分和组织的不同,所以热轧的温度范围也不同,而且还要考虑到热加工的要求、主轧线工艺、设备的特点,以求获得最佳的加热温度。
1. 加热温度的上限和下限:
对低合金钢和碳钢,可根据Fe-C平衡相图确定加热温度的上限和下限,理论上应当是固液线AE(1140~1530℃),实际上加热温度上限一般低于其100~150℃。其下限理论上高于AC3(高30~50℃),这个温度通常是800~850℃。此外,还要考虑到出炉到轧制终了时的全部降温情况;
2. 加热温度必须考虑轧钢工艺的要求和设备布置的特点等;
3. 合金钢的加热温度,尤其高合金钢中合金元素的种类、含量不同,故具体考虑。 4.2.4 加热时间的确定
板坯的加热时间可按下面经验公式计算:
τ=C·B (4.1)
式中: τ —加热时间,小时; B —钢坯厚度,厘米; C —系数;见表4.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