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改造整合,规划部署到移动终端,统筹建设移动政务服务平台,运用移动通信技术、移动终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服务技术等,对电子政务信息化平台扩展和延伸,实现移动化、现场化的办公及服务新模式。
基于移动终端的民政互动服务最大的优势是打通了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通道, 实现手机端提交和电脑端处理联动, 使政务服务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延伸。民政互动服务可以更加快速的收集民意,更高效地处理反馈并通知公众。 1.2应用方向
? 快速整合现有互联网政府门户网站上的信息公开
建立起移动互联网上的政府信息公开大厅, 可以有效的扩大政府服务的范围和服务对象, 拓展全新的信息公开的渠道, 保障移动互联时代政府公开信息的规范性、有效性和及时性。
5
? 提供手机上的行政审批事项办理
通过网上办事大厅 APP 的建设, 可以实现行政审批事项在手机上的办理, 大大节省了个人和企业办理行政审批事项的时间,并且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随时通过手机进行事项办理和进度、结果的查询。
? 提供手机上的便民服务
便民服务信息往往都是在外出、旅游、办事等状态下遇到问题后急需查阅的信息,而门户网站网上办事大厅的便民服务需要通过 PC 电脑才能查询,通过网上办事大厅 APP 的建设, 提供给老百姓更方便查阅的便民服务渠道,可以在上述状态下利用手机直接查询所需便民服务信息。 1.3移动政务特点
1.移动终端使政民互动服务更加及时
手机有着随时在线的特点,当发现重要的事情需要咨询、举报或投诉可以随
时在线发布,甚至通过拍照和语音的方式,这些都是回家或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无法做到的。 2.移动互联使得服务会更加方便
手机终端具有各种智能传感器,借助它们提供 LBS 定位、卫星导航、公交换乘等政务服务更加便捷。另外,随身查询和离线下载的特点让政民服务更具实用性。
6
移动服务无处不在、更加贴心
智能终端的及时消息服务模式,淘汰了过去短信通知方式,使得政民互动办
理的通知更加方便和贴心,并且省去了短信的费用。同时通知的内容也不仅仅是一段信息,可以是完全在线交互式的受理结果调用,甚至可以支持音频和视频。
3.移动终端支持政民互动的个人身份绑定
民政互动必然是交互式的,而交互式必然需要用户的绑定。在电脑上我们常
使用用户名和帐号, 而手机本身的私密性和个人属性决定了应用的登陆和反馈结果查询可以直接通过手机验证绑定。从而避免了每次登录不方便的问题。 二、项目需求 2.1需求分析
以政府宣传、政府服务、政务互动等政府网站主体功能为架构,结合订阅模版、移动政府互动功能模版完成APP需求架构分析。 ? 为公众提供了便捷。公众通过手机,足不出户就可查看办事事项,不仅简便而且快速,为公众带来了方便。
? 提高了公众的知情权。在线办事为公众提供了各部门办理事项的办事指南、依据、机构、流程、结果等内容。提高了公众了解办理事项的全部内容。
7
? 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在线办事最大限度扩充办事服务数量,提高行政办事效率,节省用户办事时间和精力,有利于节省政府办公人员,精简政府部门,也有利于用户方便地享用政府公共服务。 ? 提高行政办事的透明度。公众通过在线办事查询网上的审批、申报事项,实现了这些事项办理的透明化,从而提高了政府在公众的威信度。办事指南是最简单的一种实现方式,但应保持及时更新,以便广大群众了解到政府各项办事程序和流程。 2.2建设原则
1. 坚持统筹规划原则。对移动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行统筹管理、统一规划和科学指导,切实保障项目建设成效。
2. 坚持资源整合原则。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网络、业务系统和信息库等各类电子政务资源,实现有效整合、分类管理和有序利用,最大限度地促进电子政务资源互联互通和协同共享。
3. 可扩展性。要求所设计的应用系统,具备可扩展性,能够随着应用的完善和用户的增加不断进行扩展,整个系统可以平稳过渡到升级后的新系统中; 提供完善的开发接口,可以方便地进行二次开发和应用集成,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要求,适应日后业务需求的变化,能满足将来更多移动化需求的业务系统应用接入。 4. 技术先进性。提供的解决方案应提供业界领先的技术架构及管理思想,采用软件模块化开发技术、组件开发技术等先进性的开发平台及开发技术,保证建成的系统具备技术先进性。
5. 实用性。系统的设计与规划,应充分考虑业务现状,充分考虑当前业务层次以及各个环节的功能可复用性,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