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大行其道 点铁成金 闭门造车 有的放矢 C.大张旗鼓 脱胎换骨 闭门造车 对症下药 D.大行其道 脱胎换骨 纸上谈兵 有的放矢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剧本产量激增 B.剧本产量激增,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艺术生产周期缩短 C.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剧本产量激增,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 D.剧本产量激增,艺术生产周期缩短,带来的弊端之一便是跟风创作 19.文中话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个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保护原创生产力的行业无法持续发展 B.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存在 C.一个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维持原创生产力的行业无法持续发展 D.不能捍卫源头根本、不能保护原创生产力的一个行业无法持续进行 六、语言表达
20.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 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申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
示例:“机遇总是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是有准备的人,所以最终我们将获 得机遇。
21.下图是我国传统杨柳青年画《五毒》,这一年画跟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有关。根据要求回答下面小题。
(1)这一传统节日是我国的什么节日?
(2)为下面一副对联写出下联,要体现出上一小题所写的节日主题。 上联:清明思故人寄深情情思代代祭古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材料作文
22.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1.D 2.C 3.A 4.D 5.B
6.①提高科学家的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正确引导年青一代的价值观、人生观;②营造求真务实的社会氛围;③让科学家成为时代的明星,成为年青一代崇拜的偶像;④整治学术界内的各种失范行为,发挥市场和行政力量的作用,对青年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7.D
8.(1)“我住的是后院,窗外两株枣树,一株颇大”“枣树下贪凉”:交代了“我”的居住环境,暂居于此的身份,表现了“我”独处于此的诗意心境。(2)不许女人来打枣:表现“我”对这个女人厌恶的情感(结合下文对同乡的不反感),突出了“我”爱憎分明、任性直率的性格。(3)枣熟、枣落后我的欢喜:烘托出“我”诗情画意的生活心态和充满禅意的心境。(4)见了同乡望着枣子想吃了:表现“我”闲静的日常生活状态,烘托了“我”的乡愁。
9.(1)淡化情节。小说只写到“我”和先生对话、“我”赶走打枣女人、“我”和同乡交谈等简单的情节,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且都属于片段式生活的叙写,没有完整的情节链。(2)虚化人物。小说主人公“我”的形象只写其神韵,并没有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得充实饱满,其它人物更是淡化的形象。(3)营造意境。小说中对于枣树的三次描写,“我”和先生的对话,书信的内容,诗句的引用等都营造了一种恬淡如画,充满禅味的意境。(4)抒情味浓(诗化的语言)。小说语言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充满诗情画意。(5)“形散神聚”。小说三个故事貌似没有关联,互相独立,但都集中表达了“我”的生活状态和心境,呈现出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10.B 11.B 12.D
13.(1)蜀国是陛下的外面马厩,今天由此恩赐,马是一定会送来的,我岂敢不谢恩?
(2)孙弘一向与诸葛恪不合,害怕被恪压制惩治,便封锁了孙权去世的消息,想要假传诏书除掉诸葛恪。 14.B
15.(1)所画竹子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对黄斌老高超画技的赞赏之情。(2)借咏竹子峥嵘不屈,处 变不惊的形象,托物言志,表达作者对时局难以平复的不平与愤懑,政治上遭受打击后不屈不挠的坚韧气度。 16.(1)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2)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3)苟非吾之所有 虽一毫而莫取 17.B 18.D
19.A
20.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要努力做时代的君子,所以我们要努力奋斗、自强不息。 21.参考答案:(1)端午节(端阳节、重午节、天中节、段礼节等也可) (2)端午赛龙舟忆屈子子孙世世奠英灵 22.守护我们的民族文化
近日一则漫画引发了人们的议论。一位外国老师在给学生上课时提问:“谁能讲一下你们所知道的中国名人或者著名事物?”学生们纷纷回答“长城!”“李小龙!”老师接着启发:“还有什么更著名的?”学生们议论纷纷。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中国制造!”看来,无论是中国孩子还是外国孩子,对中国的了解一样少。这说明,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时忽视了民族文化教育。
民族文化如同民族的灵魂,蕴含着不屈的希望与力量;民族文化是民族发展的原动力,给人们勇攀高峰的斗志与毅力;民族文化仿佛是一座沟通世界的桥梁,传递给世界温暖与色彩。因此,我想说:民族教育不可丢,让我们共同守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吧!
民族文化是民族内部彼此认同的核心,其基本要素有:服饰、节庆、语言文字、饮食方式、居住形态等。这些都是在漫长的历史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与当地的气候、山川、风物、传统等浑然一体,是民族历代先祖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标志。在民族内部,无论是文盲,还是知识精英;无论是普通人,还是首脑人物,在这些特征上是一致的。
最近名为“全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前十二名文化大国”的调查结果已经揭晓。中国以拥有众多的优秀传统文化位居第二名,这个好消息令大家欢欣不已。但当我们静下心来与拥有众多备受欢迎的现代文化的美国作比较时发现,我们的优势在于我们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然而在我们的民族文化被很多外国朋友欣赏的时候,我们自身是否足够重视它呢?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这难道不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吗?
现实情况值得社会担忧。有些青少年甚至不知道周树人就是鲁迅,如今很多国人,特别是青少年朋友,他们对外来文化有高度的认同。于是我们不再对“哈韩”、“哈日”感到大惊小怪,不再对好莱坞影片感到陌生。其实,感受、学习外国文化的精华并没有错。但过分的关注与模仿必将导致对民族文化的漠视。可以说,外来文化已经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冲击。这种现状值得我们关注。
令人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懂得守护我们的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著名作家冯骥才实地考察并用所写文章表达了呼吁人们保护民族文化的迫切心声。他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情感与精神的载体之一,普查与记录是为了见证与记载一种历史精神。”是啊。倘若我们失去了珍贵的民族文化,我们的内心会不会时常感受到一种不能诉说的苦衷呢?更让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政府的未雨绸缪。为了引导人们重视民族文化,国家设立了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守护传统文化的决心不言而喻。是的,我们不想再看到自己的传统节日被别的国家抢先申请注册的事情重演。为此,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护我们的民族文化。让它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现耀眼的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