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B 16、广东卷 无
17、福建卷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觉慧瞒着家里参加《黎明周报》的工作。一天,克明在觉新的屋里看到周报和觉慧的文章,马上就报告给祖父高老太爷。(《家》)
B、一天,林佩瑶姐妹正在谈论蕙芳,吴孙甫进来,对蕙芳留了个纸条就出走的事大发雷霆,要林佩瑶去把她找回来。(《子夜》) C、伽西莫多把爱斯梅拉达安置在圣母院里的避难小屋,并送来衣食。伽西莫多的关怀爱护,使她摆脱了对这个相貌丑陋的人的恐惧。(《巴黎圣母院》)
D、法庭判马斯洛娃苦役刑。虽然涅赫柳多夫找到庭长,指出这个案子是误判,马斯洛娃没有毒死人命罪,但是没有结果。(《复活》)
E、母亲去世后,欧也妮发现父亲充满慈爱,她从未享受过这般的父爱,因此,对自己厌恶这个家的念头,感到内疚。(《欧也妮?葛朗台》) 8、简答题。(任选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次日,孙坚来辞袁绍曰“坚抱小疾,欲归长沙,特来别公。”绍曰:“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
袁绍为何说孙坚害传国玺病?此后孙、袁双方围绕“传国玺”做了什么事?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媳妇们回头说:“外头派了焦大,谁知焦大醉了,又骂呢。”
焦大因何事醉后骂人?宁国府怎样处治焦大?请复述原著相关情节。 答第( )题: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
①子曰:“躬自厚【注】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论语?卫灵公》) ②孟子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厚:重,与“薄”相对。
(1)请概括出两个选段观点的共同之处。(2分)
(2)两个选段中,孔子与孟子的话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简述。(4分) 【答案】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5分)A E 8、(5分)
(1)袁绍得知孙坚得到了传国玉玺。
【情节要点】①孙坚发誓他没有得到玉玺。②袁绍叫来从孙坚营中逃出的军士对质。③孙、袁双方欲动手,被众诸侯劝住。 (意思对即可)
5
(2)宁国府半夜派焦大送客回家。
【情节要点】①贾蓉骂了几句,叫人将焦大捆起来。②众人将他掀翻捆倒,拖到马圈里。③用土和马粪填了他一嘴。 (意思对即可)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6分) (1)(2分)都强调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或严于责己,宽以待人。) (意思对即可) (2)(4分)【要点】孔子的话侧重点是,少责备别人,从而避免别人的怨恨。孟子的话侧重点是,如果不如别人,不要怨恨别人,而要从自身寻找原因。 (意思对即可) 18、辽宁卷 无
19、上海春季卷
(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一15题。(7分)
【双调】 折桂令 归隐 (元)汪元亨
叹天之未丧斯文,剑气丹光,酒魄诗魂。名利秋霜,荣华朝露,富贵浮云。看青山、玩绿水,醉田家瓦盆;采黄花、摘红叶,戏庄上儿孙。随分耕耘,过遣晨昏;竹几藤床,草舍柴门。 13、【双调】是作品的 。(1分) 14、对画线部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开头的“叹”字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哀和凄凉。 B、“斯文”在作品中是指儒家推崇的道德文化传统。 C、“剑气丹光”、“酒魄诗魂”描摹了作者的豪气和才情。 D、后三句连用三个比喻,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视。 15、作者是怎样表现归隐之乐的?(4分)
【注】第13小题属于文学常识(文体知识)题。 【答案】 (六)(7分) 17、(1分)宫调 18、(2分)A 19、(4分) 评分要点:(1)艺术手法1分,如选材角度、语言表达等;(2)对艺术手法的具体分析2分;(3)语言1分。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对归隐生活中几个代表性片段的描写,如观赏美景、与邻人交往、劳作休息等,表现出归隐生活自由闲适的乐趣。 20、天津春季卷 未查到试题 21、山东春季卷 未查到试题
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