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LP的农产品物流中心规划
一、规划目标
农产品物流中心内部布置规划与设计是在探讨SLP技术和思想在农产品物流中心规划中的应用基础上通过对物流中心的合理设计和布局规划,实现以最低的投入建设满足目前和将来一定时期内需要的物流中心,并以低的运作成本和高的运作效率来运作。主要作用是通过对农产品物流中心的规划,运用SLP方法使整个物流中心内的物流资源都得到了整合,能更好地实现物流中心的作业区域的布局优化。
二、物流设施布局的基本原则
设施布局设计要遵循这样一些基本原则:
(1)整体综合原则。设计时应将对设施布局有影响的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达到优化的方案的目的。
(2)移动距离最小原则。产品搬运距离的大小,不仅反映搬运用的高低,也反映物料流动的顺畅程度。因此,应按搬运距离最小原则选择最佳方案。
(3)流动性原则。良好的设施布局应使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连续化。
(4)空间利用原则。无论是生产区域或储存区域的空间安排,都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
(5)柔性原则。在进行设施规划布局前,应考虑各种因素变化可能带来的布局变更.以便于以后的扩展和调整。
(6)安全舒适原则。应考虑使作业人员有安全感,并感到方便、舒适。
三、系统布置设计(SLP)法概述
系统布置设计是一种设施规划方法。设施规划是根据系统应完成的功能,对系统各项设施、人员、投资等进行系统的规划和设计。设施设计的核心内容是工厂、车间内部的设计与平面布置、设备的布局,以求物流路线系统的合理化,通过改变和调整布置调整和优化生产物流,达到提高整个生产系统经济效益的目的。系统布置设计(SLP)方法通过对企业生产流程、物流量详尽分析的基础上,运用以作业单位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分析为主线的进行生产设施规划设计的方法,采用一套表达力极强的图例符号和简明表格,通过条理清晰的设计程序进行工厂及厂内设施的布置设计。利用SLP技术,对企业物流设施进行合理规划,可有效的缩短生产周期。
系统布置设计 (SLP) 程序如图所示:
1
规划资料:E、I、Q、R、S、T、C 1规划资料分析 2流程分析 3区域设置 4物流相关性分析 5活动相关性分析 6总体平面布局 修正因素 实际条件限制 方案X 方案Y 方案Z 7方案评价 最佳布置方案
图3.2 系统布置设计SLP的一般流程
(1)准备原始资料
在系统布置设计开始时,首先必须明确给出原始资料——基本要素,同时也需要对作业单位的划分情况进行分析,通过分解与合并,得到最佳的作业单位划分状况。所有这些均作为系统布置设计的原始资料。 (2)物流分析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分析
作业单位间的物流分析的结果,可以用物流强度等级及物流相关表来表示;作业单位非物流的相互关系可以用量化的关系密级及相互关系来表示。在需要综合考虑作业单位间物流与非物流的相互关系时,可以采用简单加权的方法将物流相关表及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表综合成综合相互关系表。 (3)绘制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
根据物流相关表与作业单位相互关系表,考虑每对作业单位间相互关系等级的高或低,决定两作业单位相对位置的远或近,得出各作业单位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有些资料上也称之为拓朴关系。这时并未考虑各作业单位具体的占地面积从而得到的仅是作业单位相对位置,称为位置相关图。 (4)作业单位占地面积计算
各作业单位所需占地面积与设备、人员、通道及辅助装置等有关,计算出的面积应与可用面积相适应。 (5)绘制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2
把各作业单位占地面积附加到作业单位位置相关图上,就形成了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 (6)修正
作业单位面积相关图只是一个原始布置图,还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调整与修正。此时需要考虑的修正因素包括物品搬运方式、操作方式、储存周期等,同时还需要考虑实际限制条件如成本、安全和职工倾向等方面是否允许。 考虑了各种修正因素与实际限制条件以后,对面积图进行调整,得出数个有价值的可行设施布置方案。 (7)方案评价与择优
针对前面得到的数个方案,需要进行技术、费用及其他因素评价,通过对各方案比较评价,选出或修正设计方案,得到布置方案图。
四、物流中心功能布局分析
国外对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研究起步较早,最早进行研究的是美国、日本,而现今最发达的是荷兰,且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超越。我国农产品配送中心的使用是近几年刚刚起步的,建设和使用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比率还不高,且现有的农产品物流中心的服务效率和管理还处于较低水平。
本文通过对以上国家和国内同类物流中心的作业流程以及调研结果研究,给出如下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物流流程图:
卸货区 加工区 低温库 理货区 出货区
根据农产品物流中心的物流流程图分析及调研,本文最后决定布置方案共有5个功能区,具体如下:
1. 卸货区,占地面积50平方米,此功能区的功能主要是组织农产品从
外界集中进入物流中心。
2. 理货区,占地面积25平方米,此功能区主要是进行农产品的整理,
从而将农产品送入低温库和加工区。
3. 低温库,占地面积200平方米,此功能区主要为农产品仓库、物流配
送区等设施,能摆脱气候影响,延长农产品的贮存保鲜期限。
4. 加工区,占地面积100平方米,主要在此功能区进行农产品的加工、
包装、检测等一系列的增值服务。
5. 出货区,占地面积50平方米,此功能区主要是将低温库以及理货区
3
内的货物进行配送出中心。
五、物流分析
物流分析的核心任务是确定各作业区域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次规划设计采用从至表进行物流分析。
1)各个作业区内的物流流向及流量如表所示。 从 1卸货区 2加工区 3低温库 4理货区 5出货区 至 1卸货区 47 2加工区 20 27 3低温库 20 4理货区 47 5出货区 2)作业单元物流相互关系图 各作业区之间的密切程度可按4级划分(A、E、I、O)。其划分结果及关系密切程度理由如下。
根据从至表的分析统计结果,对各个作业单元之间量化的物流强度进行等级划分,结果如下:
A级:卸货区-加工区,理货区-出货区 E级:加工区-理货区
I级:加工区-低温区,低温区-理货区 作业单元物流相互关系图
卸货区 加工区 低温区 理货区 出货区 A O I E I O A O O O
六、作业单元相关性分析
规划设计的重点一般在物流分析上,但布局设计的依据不仅是物流。平面布局中,各作业区间除了通过物流联系外,还有在行政、服务、事业等作业区中存在的人和工作的联系。这些联系都可以表示为各种作业区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称为非物流关系,根据这些非物流关系,可以绘出各作业区之间的相互关系图。在绘制时,将根据任意两个作业区之间的关系根据紧密性程度的不同,对其关系进行分档,然后将这种关系转换为密切程度代码。
各单元相互关系等级
1)作业单元相互关系等级
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