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溶液》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生活中的洗涤问题大都与化学知识有关。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 B. 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
C. 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D. 氢氧化钠溶液可以使炉具上的油污溶解
2.如图,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 降低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 C.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为25 g
D.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3.将下列少量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汽油 B. 面粉
C. 氯化钠 D. 高锰酸钾
4.厨房中的物质放入足量的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 白糖 B. 白醋
C. 食用油 D. 食盐
5.溶液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广泛的用途。下列各物质属于溶液的是( ) A. 水银 B. 碘酒
6.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生理盐水的溶剂是水
B. 各部分一样咸体现了溶液成分的均一性
C. 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 D. 水分子是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 C. 石灰浆 D. 甘油
7.洗涤在生活、生产中不可缺少。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 用洗洁精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B. 修车工用汽油洗去手上的油污
C.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D. 汽油可洗去衣服上的油渍
8.要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除了需要托盘天平和量筒外,还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 A. 烧杯、试管、玻璃棒
B. 烧杯、胶头滴管、玻璃棒
C. 烧杯、胶头滴管、漏斗 D. 烧杯、酒精灯、玻璃棒
9.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Wg,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的晶体析出。下图能正确表示该过程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与蒸发时间(t)的关系是( )
A.
C.
B.
D.
10.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保持不变的是( ) A. 溶质的质量 B. 溶剂的质量
C. 溶液的质量
D. 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
11.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下降。这种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氯化钠
12.下列溶液中水不是溶剂的是( ) A. 稀硫酸 B. 医用酒精
C. 浓盐酸 D. 碘酒溶液 C. 浓硫酸 D. 硝酸铵
13.如果把厨房中的℃食盐、℃料酒、℃豆油、℃白糖、℃面粉、℃面酱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够得到溶液的是( ) A. ℃℃℃ B. ℃℃℃
C. ℃℃℃ D. ℃℃℃
14.现有60 ℃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若将其温度降到20 ℃,此时有关该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仍为饱和溶液
B. 硝酸钾的溶解度发生了变化
C. 降温前后溶液的质量不变 D. 降温前后溶剂的质量不变
15.将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有关该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6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B. 20 ℃时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
C. 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 D. 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得到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下表是NaCl、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________。
(2)20 ℃时,各取NaCl、KNO3固体3.5 g分别加入10 g水中,充分溶解后达到饱和状态的是________溶液。
(3)若将上表数据在坐标系中绘制成NaCl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两条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温度范围是________(填序号)。
A.0 ℃~20 ℃ B.20 ℃~40 ℃ C.40 ℃~60 ℃ D.60 ℃~80 ℃ 17.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1)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盐水是溶液,糖水是溶液,混合在一起,既有糖又有盐则不是溶液了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溶液中只含有溶质分子、溶剂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南海、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是我国固有领土,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
(1)海水制盐。从海水制取的粗盐中含有泥沙、硫酸镁和氯化钙等杂质,为得到较纯的氯化钠,将粗盐溶于水,然后进行如下操作: a.加过量的Ba(OH)2溶液 b.加稍过量的盐酸 c.加过量的Na2CO3溶液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填字母)。加Na2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________。
(2)海水淡化。下图是一个简易的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装置。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过滤 e.蒸发
(3)海水制镁。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图所示:
在上述转化过程中发生中和反应的是________(填反应顺序号)。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则℃、℃两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制碱”。氨碱法制纯碱是先通过化学反应生成NaHCO3和NH4Cl,NaHCO3结晶析出,再加热NaHCO3制得纯碱。
℃氨碱法制纯碱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中生成NaHCO3和NH4Cl的质量比为84℃53.5,NaHC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分析
NaHCO3
结晶析出而
NH4Cl
没有结晶析出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9.某品牌纯碱中含有杂质NaCl,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称取12 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并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与放出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
(1)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CO2的质量为_____________g。
(2)计算该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下同) (3)计算当盐酸与纯碱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20.化学兴趣小组取26 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也不溶于水)放在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0 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为105 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1.20 g含杂质(杂质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锌样品,与一定质量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