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解析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5/29 3:00:57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液质量为80.5 g,同时生成氢气0.4 g。试计算: (1)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

(2)完全反应后生成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保留到0.01%)。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A项,洗涤剂能乳化油污,故厨房洗涤剂可使餐桌上的油污乳化,正确;B项,汽油能溶解油渍,故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正确;C项,热水瓶中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能与酸反应,故食醋可用来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正确;D项,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将炉具上的油污去除,是发生化学反应,不是溶解,错误,故选D。 2.【答案】D

【解析】A项,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B项,由于B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升高温度才可以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错误;C项,没有说明温度,错误;D项,在t2℃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正确,故选D。 3.【答案】C

【解析】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它的基本特征是均一性和稳定性;只有被分散的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是可溶的,二者混合后才会形成溶液。A项,汽油不能溶于水,把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乳浊液,错误;B项,面粉不能溶于水,把面粉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只能形成悬浊液,错误;C项,氯化钠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正确;D项,高锰酸钾能溶解到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即溶液,但溶液的颜色是紫红色,错误。 4.【答案】C

【解析】食用油不能溶于水,不能形成溶液。 5.【答案】B

【解析】A项,蒸馏水是纯净物,错误;B项,碘酒是碘溶解于酒精而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错误;C项,石灰浆是悬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错误;D项,甘油是纯净物,错误,故选B。 6.【答案】D

【解析】A项,生理盐水是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的混合物,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正确;B项,溶液具有均一性即各部分性质相同,即各部分一样咸,正确;C项,生理盐水中的氯化钠属于无机盐,所以饮用生理盐水可以为人体补充无机盐,正确;D项,保持NaCl性质的最小微粒是钠离子和氯离子,错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A项洗洁精的作用是乳化作用,B、C、D三项都是溶解现象。 8.【答案】B

【解析】A项,配制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试管,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B项,托盘天平用于称取固体氯化钠、量筒与胶头滴管用于准确量取水、烧杯用于完成溶解操作、玻璃棒用于溶解时的搅拌,正确;C项,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使用漏斗,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D项,配制100 g 5%的NaCl溶液的过程中不需要进行加热,则不需要使用酒精灯,该组仪器不合适,错误。故选B。 9.【答案】C

【解析】A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故起点不对,且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错误;B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一旦饱和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最终应是水平线,错误;C项,硝酸钾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能为0,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但达到饱和后溶质质量分数保持不变,正确;D项,恒温蒸发至有一定量晶体析出的过程中,溶液由同温度下的不饱和溶液变成了饱和溶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错误。 10.【答案】A

【解析】A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变,正确;B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剂的质量增加,错误;C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液的质量增加,错误;D项,饱和溶液用水稀释变成不饱和溶液的过程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发生改变,错误。 11.【答案】D

【解析】硝酸铵溶于水吸热导致降温,氢氧化钠和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时吸热和放热不明显。 12.【答案】D

【解析】A项,由于稀硫酸实际上是硫酸的水溶液,所以其溶剂为水。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B项,所谓医用酒精,实际上就是质量分数在70%~75%之间的酒精的水溶液,所以其溶剂为水。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C项,由于常用的浓盐酸,是指质量分数约为37%~38%之间的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所以其溶剂为水。因此,该选项不符合题意;D项,由于碘酒溶液,是指固体碘的酒精溶液,所以其溶剂为酒精,而不是水。因此,该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3.【答案】A

【解析】面粉、面酱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悬浊液。豆油不溶于水,放入水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属于乳浊液。食盐、料酒、白糖等易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属于溶液。故选A。 14.【答案】C

【解析】降温后有晶体析出,虽然仍为饱和溶液,但溶质和溶液的质量都减少了。

15.【答案】A

【解析】A项,60 ℃时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结果有晶体析出,原溶液可能接近饱和,也可能不饱和,错误;B项,由于降温后有晶体析出,故20 ℃时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C项,60 ℃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有晶体析出,说明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正确;D项,根据硝酸钾的溶解度的变化特点,要得到硝酸钾的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故选A。

16.【答案】(1)温度 (2)硝酸钾 (3)B

【解析】(1)若要比较KNO3与 NaCl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就需要比较二者在相同质量的水中,在相同的温度下哪种物质最多溶解的质量。所以需要控制的变量是水的质量和温度。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在20 ℃时,NaCl和KNO3的溶解度分别为36 g和31.6 g。所以在20 ℃时,在10 g水中最多可溶解氯化钠3.6 g;溶解硝酸钾3.16 g。所以当二者均加入固体3.5 g后,氯化钠还可再溶解,得到的是不饱和溶液;硝酸钾无法完全溶解,得到的是饱和溶液。

(3)在溶解度曲线图中,两物质的溶解曲线上的交点表示二者在相对应的温度下溶解度相等。根据上表数据可知二者的溶解度在温度为20 ℃~40 ℃之间时可能相等。所以应选B项。

17.【答案】(1)不正确。如水、酒精等都是均一、稳定的液体,它们都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2)不正确。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3)不正确。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解析】(1)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是混合物。(2)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几种。(3)溶液中溶解的溶质可以是分子,也可以是离子。

18.【答案】(1)acdbe 氯化钙和氢氧化钡 (2)蒸干后没有晶体析出 (3)℃ 富集氯化镁

(4)℃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氯化铵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而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要大于氯化铵的质量,因此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会因先达到饱和而析出。

【解析】(1)第一步:除去硫酸镁可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镁沉淀。为保证硫酸完全除去需要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钡。第二步:除去氯化钙可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形成碳酸钙沉淀。同时还可除去第一步中因过量而剩余的钡离子(如先加碳酸钠再加氢氧化钡,则无法除去过量的钡离子);第三步过滤;将泥沙及前两步形成的沉淀除去;第四步:向第三步得到的滤液中加入过量的盐酸,除去每一步剩余的氢氧根离子及第二步剩余的碳酸根离子;第五步:蒸发,得到精盐固体。同时可除去第四步剩余的盐酸(蒸发过程中挥发)。所以操作步骤为a、c、d、b、e。加入过量的碳酸钠的作用是除去氯化钙和氢氧化钡。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溶液》测试(解析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c6ax0jy1e4bptb11x4w7g2499iozz00mlt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