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为证明得到的水是淡水,即其中不含可溶解的盐类物质(主要是氯化钠)可采用蒸干的方法,如蒸干后没有固体,说明得到的水为淡水。也可向得到的水中加入硝酸银,如不产生沉淀,则所得到的水为淡水。如含氯离子,则会产生白色的氯化银沉淀。
(3)℃为氯化镁(盐)与氢氧化钙(碱)反应;℃为氢氧化镁(碱)与盐酸(酸)的反应;℃为氯化镁在通电时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镁和氯气。中和反应是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所以符合条件的是℃。步骤℃可过滤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镁,步骤℃可得到高浓度的氯化镁;所以步骤℃℃的作用是富集氯化镁。
(4)℃氨碱法制纯碱时,氯化钠可与水、氨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NH3+CO2+H2O===NaHCO3+NH4Cl。
℃根据图像可知:氯化铵的溶解度要远远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而反应生成的碳酸氢钠的质量要大于氯化铵的质量,因此在溶液中碳酸氢钠会因先达到饱和而析出。 19.【答案】(1)4.4 (2)11.7% (3)16.3%
【解析】(1)纯碱样品中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钠,可与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根据图示可知:当加入73 g稀盐酸时,生成气体的质量达到了最大值,即此时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所以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 g。
(2)解:设样品中含碳酸钠的质量为x,反应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为y
106℃44=x℃4.4g x=10.6 g 117℃44=y℃4.4 g y=11.7 g
样品中含杂质的质量分数为
。
(3)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答案】(1)11 g (2)26.7%
。
【解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的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的,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26+90-105=11 g,反应后的溶质是CaCl2,而溶液的质量等于105 g减去石灰
石中的不反应的杂质的质量,设:石灰石中CaCO3质量为X,生成的CaCl2质量为Y,
列比例式:100℃X=44℃11 g,解得:X=25 g 111℃Y=44℃11 g,解得:Y=27.75 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21.【答案】(1)65% (2)40% (3)28.87%
【解析】样品中的锌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可利用化学方程式根据锌与生成的氢气的质量比求出锌的质量;反应后的溶液是硫酸锌溶液,利用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出溶质硫酸锌的质量;
设样品中锌的质量为x;生成的硫酸锌的质量为y;硫酸中溶质的质量为z;
。
(1)x=13 g,W=×100%=65%
(2)y=32.2 g,W′=(3)z=19.6 g,W′=
×100%=40%
×100%≈28.8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