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24 12:56:4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张小婷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20期

尉氏县成人中等专业学校 张小婷

摘 要: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是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必修课,该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特点。根据课程特点,从中等专业学生实际出发,探讨了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应用

在中等专业学校,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非常重要,现如今传统的课堂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分开实施的教学模式已很难取得较高的教学效率。因此,如何切实地践行“学教并重”、任务实训为核心的职业教育教学思路,有力地凸显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的特征,已成为当前“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及特征

(一)任务驱动法的内涵

“任务驱动法”是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导向的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起到组织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要正确定位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通过情景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学生对任务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之进行自主探索。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并增进感情交流。

(二)任务驱动法的特征

“任务驱动”教学的基本特点是: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1、任务为主线。设计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核心,因为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都是以任务为主线,以任务来引导学生的学习,通过学生的互动及教师的指导以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由此看来,任务作为主线贯穿整个教学课堂。

2、教师为主导。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起组织、引导、促进、评价、咨询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及时调整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从而解决问题,获得知识,提高技能。

3、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学习中确立了主体地位,这一点是“任务驱动”教学法相比其他教学方法的优势。在该方法中,学生是问题的发现者、分析者和解决者。

二、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的应用

(一)设计任务

在设计任务之前要对任务进行分析,通过系统分析以获得对教学目标的完整理解,并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一组任务列表,从中选择和确定学生必须学习的任务。并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形式,分析学生所需的学习环境条件,判断任务完成对于学生所产生的价值。之后需要确定各学习任务完成后将实现哪些目标,明确各目标的学习顺序,以及各项任务的具体步骤。在完成学习任务后,能够明确学习者在行为能力方面产生的变化。

怎样才能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教学目标分成一个或多个特定的任务呢?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精心分析教学目标,仔细规划教学任务,并在每个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中,向学生暗示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每个任务应该最好是现实生活中有实用性、可行性、可操作性的应用实例。例如,在讲到组装计算机硬件时,通过对任务的分析,给学生设计这样的任务:让学生到商场了解不同用途、不同价位、不同品牌的电脑配置清单,并让学生在现场观摩商家售后人员在组装计算机时的操作步骤之后,与教学中所讲的操作步骤进行比较、反思,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保障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任务

在实施任务环节,首先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执行顺序制定一个教学活动实施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教学活动。

在每一个新的教学任务实施前,教师都应该认真仔细检查学生对上一个任务的完成情况,包括完成进度和完成质量,以及对任务中旧的知识点的回顾和新的课程的预习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以后的教学任务实施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任务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一是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教师可以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等形式给学生设置一个轻松愉快的背景,让学生乐于去学习,自觉去学习。二是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任务实施过程。三是在任务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遇到问题时给予适当的帮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很多问题,这就需要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在教师的关注下,可以尝试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发散思维,以达到教学目的,与此同时,学生也感受到自身的认知过程,使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

(三)评价任务

在以上各环节中,应当不断进行评价,在完成各环节以后,还需要进一步对各环节进行回顾,以确信各目标均已经完成。

根据教学任务的安排以及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教师应及时作出归纳总结。这里的评价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各人的不同理解,使学生学会比较,学会思考。教师对学生的具有创新思想的意见要积极给予表扬。在每一次教学活动后,都要关注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发展变化,了解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态度,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高职业素养。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的评价。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宏观把握,教师可以发现其中的不足和有待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例如,任务的分析是否恰合教学目标,任务的设计是否合理,任务的实施过程是否恰当,可以进行哪些改进等等。通过复习整理,使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并纳入已有的工作过程知识结构,以便以后教学借鉴。

三、应用任务驱动法的几点思考

(一)任务的设计要适合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

任务的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它在任务驱动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设计任务时要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文化知识水平以及他们的认知能力,并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表入里,循序渐进的原则。

(二)任务的设计要富有趣味性

设计的任务除了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外,要尽可能地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富有趣味性的任务,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实践。

(三)任务驱动法的弱点和弥补

任务的设计一般来说目标太明确,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学习,也不利于课程向其他学科的发散。这一点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弥补。一是要加强总结,在每次任务后要总结知识点的基础上,总结几次相关任务中的知识点,有利于知识的系统性。二是要统筹把握教学目标,从总体上设计任务,从而使知识点形成系统。三是可以整合其他相关相近学科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四、结束语

本文从中职学生的特点出发,以鼓励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目标,分析指出了中职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综合论述了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如何运用任务驱动法更有利于学生在探索中学习,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同时也指出了任务驱动法在应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改进方法。从而说明了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中应用任务驱动法对该程的教学改革有重要的意义。

(责任编辑 李 琳)

任务驱动法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的应用.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c7ln8hg6q1wxgu8k8be9y6ym8c7hv00msf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