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欣赏《大雁湖》范唱。
设问:你能听出南北民歌的不同的风格吗? (南方曲调较平稳,北方曲调多大跳,??)
3.朗读歌词,熟悉歌曲内容,激发学生对大西北的热爱。如果有内蒙古的学生请他谈谈家乡风光。
4.跟随录音哼唱歌曲数次,个别句子练唱。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 5.在歌曲基本会唱的基础上学唱曲调(因为该歌的大量的切分节奏,学生不易掌握)。在学曲调时,拟用点谱法,学生跟着教师的指挥棒(教棒)点谱学唱。能唱准即可(为以后学习切分节奏作感性铺垫)。 6.把2/4拍改编成3/4
(1)各组讨论自编,也可自由结合自编。
(2)交流自己的改编创作,选出一、二首改编较流畅的曲调,把歌词填入。
(3)按顺序唱歌。
7.小结:把民歌作改编创作,又是另一种乐趣。
第三课时
6-1
教学内容:聆听《北京是故乡》(北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海南)
教学目标:1、从聆听《北京是故乡》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表
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歌曲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杨柳青》、《大雁湖》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故乡是北京》
1.歌曲的体裁导入:歌曲的种类很多,有艺术歌曲、群众歌曲、少儿歌曲??现在请你听这首是属哪一类?——欣赏《故乡是北京》——戏歌。
它是以戏曲的素材写成的歌,听起来别有风味。 2.再听一遍:作品与本课主题的联系。
设问:为什么主人翁到过许多名城,“静静地想一想,我还是最爱我的北京”?
歌曲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爱?
(从演唱的体裁“戏歌”及其歌词内容上对家乡的赞美,来表达对故乡的情。)
3.复听歌曲:请大家从演唱的形式来品味作品的意境。
设问:歌曲演唱的形式?为什么采用这样的演唱形式?(独唱——女高音独唱;女高音独唱更显得亲切,在歌曲中有许多拖腔,用独唱形式能很细腻地表达出来。更好地表达主人翁对家乡的情谊)。 4.小结:在外乡的游子,最爱的还是自己的故乡。
第四课时 6-2
教学内容:《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教学目标:1、从聆听上述作品中懂得独唱、合唱的演唱形式及其表
现力。
2、通过聆听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
保江山。
教学重难点:速度、力度、情绪 教学过程:
一、聆听《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1.演唱形式导入:同样是独唱,不同性别有不同声部的独唱,表现人民战士爱家乡爱哨所,男声的阳刚之气更为有劲,尤其是男高音明亮而富有穿透力、更显英雄气概。
2.欣赏歌曲《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感受男高音阳刚之声所表现的战士风貌。
3.复听歌曲,细致品味: (1)歌曲的内容。
设问:为什么爱五指山,爱万泉河? (2)歌曲的表现力。
设问:各段速度、力度、情绪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4.师生讨论,边讨论边听有关片段或教师范唱片段。
5.聆听歌曲。完整、全面地欣赏歌曲,激发学生学习革命战士的豪情壮志,爱家乡保江山。
6.独唱的表现形式及其表现力。 独唱《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 童声:童高音、童低音。
女声: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 男声: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
7、请在课后,学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并把它抄下来,下次我们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第五课时
7-1
教学内容:聆听《东方明珠》
教学目标:1、从聆听《东方明珠》中,感受祖国大地从北到南有代
表性的省市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家乡的赞美和热爱
2、通过聆听了解歌曲的演唱形式
教学重难点:即兴表演 教学过程:
一、聆听《东方明珠》导入
1.地方标志性建筑导入:上海在改革开放的90年代,位于浦东陆家咀建造了一标志性建筑--电视塔叫什么名字?它有什么特征? 2.大家看着教材上的歌调,欣赏一遍录音。
设问:歌曲的情绪怎样?
3.再聆听一次。全曲在演唱形式上是怎样处理的? 4.请大家谈谈:哪句是独唱(哪个声部)?哪句是合唱?合唱有没有区别?
师生讨论。(先是合唱、然后是女声独唱,中间还有女声伴唱。合唱形式有一种是女声合唱,另一种是男女声的混声合唱。)
5.再聆听一次,进一步体验这些演唱形式,以及速度的变化与歌曲的情绪表达有什么关系?这需要静静地听、深深地思考。 6.请大家发表见解。 7.合着歌声即兴表演。 二、编创练习
选择恰当的音,作为结束音练习
1.这是继上两节课的练习,旨在培养学生对乐段的结束音感(调式)。
2.反复咏唱曲调,尝试结束音填入最有结束停顿感的就是这个音。
3.教师切忌从理解上去讲解。
4.学生自己咏唱找出合适的结束音。 第一谱例的结束音以“5”为宜。 第二谱例的结束音以“11”为宜 三、小小音乐会
学生自告奋勇唱一首赞美自己家乡的歌,大家来交流,也是各地音乐文化的大汇展。
第四课 水上的歌
教学内容:《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小螺号》、《让我们荡起
双桨》
教学目标:
一、聆听《船歌》、《水上音乐》、《划龙船》,表演《小螺号》、《让我们荡起双桨》等五首作品,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主题的描 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二、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三、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学重点: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 教学难点: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学方法:聆听表演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用具:电子琴、录音机 多媒体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7-2
教学内容:学习演唱曲《小螺号》;》
教学目标:1、学习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
具有活力更动听。 2、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
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教学重难点:演唱形式 教学过程:
一、学习表演《小螺号》
情景导入:也许大家没有海边打渔人家的生活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