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的画面中,书的描述中想像渔村的孩子们就地取材,吹奏小螺号的情景。
1、欣赏范唱。
设问:歌曲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曲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 2、学唱歌曲:
(1)曲调的学习可分为两部分,先学唱第一部分四句,关键是第一乐句4小节,因此这4小节一定要准确无误,在四句都能流畅地唱好后,再加上滑音记号,讲解上滑音唱法。 讲解:音乐知识:上滑音、波音记号
1.上滑音记号记于音符右方(如3)表示从该音起音调向上滑,没有固定落音。
2.波音记号记于音符上方如唱作。
(2)在第二部分曲调中,由于长音的时值是三拍半,如何唱准?最好的办法是用指挥划拍,因一个完整的二拍指挥是1小节,这样既控制三拍半的时值,又有乐感。下策是数拍数一二、一二,缺乏音乐性。同样在四句12小节能完整地唱好的基础后,再加上波音记号,讲解波音记号的唱法。
(3)填上歌词唱歌。注意前后两个乐段的对比。唱好上滑音及波音,使歌曲更有风格、特色。 3、表演歌曲。
表演可采用多种形式,集体(齐唱、领唱)要显示群体合作,个人(独唱、领唱)要发挥个性特长。总之要表现渔家儿童对生活、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第二课时8-1
教学内容:聆听《划龙船》 教学目标:1、欣赏《划龙船》,了解齐唱形式,并有感而发创作反映
其他劳动的表演形式。 2、通过学唱使同学们了解端午节所表现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画图形谱 教学过程:
一、聆听《划龙船》 1.民间风格导入。
设问: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节?(端午节)
在这一节日许多地方有赛龙船的民间风俗,你见过吗?这一节日是为了纪念哪一位爱国诗人?(屈原)
2.讨论:赛龙船时,船上这么多人怎样才能划得动作一致、整齐?
我们来实践两种形式比较一下,哪种更有利于调剂劳动者的精神和情绪,使动作划一A.口令;B.演唱号子(教师范唱《划龙船》) 3.初听《划龙船》。
设问:这首歌的演唱形式有什么特征? 讲解:上节课讲了独唱与合唱。这首歌是领唱与齐唱。什么叫齐唱?(许多人唱同一曲调)请看教材上的图解。 二、声乐演唱形式介绍——齐唱 1.图解:
(1)几个脸部。表示有两个以上的人都在同时唱歌。 (2)图形谱。表示同一曲调。 2.问题研究:比较研究。
(1)齐唱与独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2)齐唱与合唱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划龙船》是一首劳动号子,这种体裁的歌曲往往是“一领众合”,能统一节奏、齐心协力参与劳动,提高劳动效益。 4.复听《划龙船》。合着歌曲做划船动作,在齐唱衬词处合着音乐用打击乐器加强其气氛。注意动作的统一、整齐。
5.分组讨论设计表演,每组要选出一位“指挥”担任“领唱”。 6.表演展示。各组出一位评委委员组成评委会。 合着音乐,各组同时表演,评委打分。 7.评委点评,宣布评比结果。
8.分组设计自选(自定)劳动项目,编创节奏及号子。 9.展示表演,评委点评亮分。 10.小结:中国民间“水上的歌”。
第三课时8-2
教学内容:聆听《水上音乐》、《船歌》 教学目标:1、聆听《船歌》、《水上音乐》、感受音乐对“水上的歌”
主题的描绘,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关系。 2、欣赏二重唱《船歌》,了解二重唱形式及曲调波浪形进行的走向知识。
教学重难点:画图形谱旋律线条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聆听《水上音乐》
1.作品创作背景介绍导入。
18世纪早期当时英王乔治一世举行庆典,大型游艇在伦敦泰晤士河上游览,宫廷乐队船为其奏乐助兴。亨德尔为其写的《水上音乐》。 2.初听主题音乐,感受乐曲的富丽豪华情景。
设问: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感受?请联系乐曲的创作背景,想像是怎样的一种场面?
3.板书主题音乐曲调(将3/2改为3/4)跟琴哼唱谱例。 (放慢速度其效果是一样的。) 4.欣赏乐曲第一部分的音乐。
设问:这一主题曲调出现了几次。它的主奏乐器是什么名称?用乐器演奏的姿势来表示
(教师可用教材中的乐器图作提示:弦乐,圆号,小号。) 5.聆听全曲 设问:当第一部分的音乐再次出现时请举手,请分析乐曲分为几部分? 三、聆听《船歌》教学基本要求
1.音乐形象导入:听乐曲引子部分。
设问:这音乐片段给你什么感受,你想像这是怎样的形象?
2.揭题:介绍《船歌》是歌剧主题歌。在音乐会上听到是经改编的管弦乐曲,顺带介绍体裁(详见教材分析)。 3.欣赏管弦乐《船歌》。
设问:你有没有好像坐在船上的感觉?为什么?
4.唱一唱教材上的主题①,并画出图形谱后半部分。讲解波浪形进行。
设问:从图形谱旋律线条的行进,我们给它取个名。我们学习上行、下行?? 5.从主题①旋律波浪形进行分析,现在我们就回答上一个问题的“为什么”,即为什么好像有坐在船上的感觉。 6.复听管弦乐《船歌》,身体可随音乐的起伏大小作摇晃,犹如人在船上的情景。
7.这首作品的原作是女声二重唱,听听二重唱的演唱形式——欣赏二重唱《船歌》。(由于该歌主要是描绘爱情的情节,在教学时不必讲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二重唱的演唱形式。)
8.二重唱演唱形式图解:两个男生脸部代表两个人,两个图形谱表示两个曲调同时行进,结合为一体。
9.小结:这两部作品是外国音乐家表现的“水上的歌”。
第四课时9-1
教学内容:学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创作练习 教学目标: 1、唱好少儿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2、作曲调填空创作练习,并自编歌名与歌词。 教学重难点:编创歌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小螺号》 跟伴奏带演唱
二、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
1.时代歌声导入:今天要学唱的是一首唱了半个世纪的经典少儿歌曲,这首歌你们的爸爸、妈妈都唱过,也许都会唱,学会后可以去与他们一起合唱。
2.聆听《让我们荡起双桨》范唱
设问:你听过这首歌吗? 简单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它是影片《祖国的花朵》插曲,作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是一首优秀的二声部童声合唱歌曲,曾获1980年第二次少年歌曲评选一等奖,至今仍传唱不衰。
3.再次聆听歌曲。
要求学生跟录音,看着歌曲哼唱。对歌曲整体有一个较深刻的印象
4.学唱曲调:
往往稍有印象的老歌,唱的准确性较差,所以为了学好这首经典的少儿歌曲要认真学好曲调。
(1)用2/4拍的指挥划拍法来唱准曲调的节奏,重点是弱起节奏、后半拍起唱等。开始时应放慢速度,在准确、稳速的基础上再提速。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及分句处的换气。
(2)学唱可分两个部分,分开学习,先齐唱部分,后合唱。必需在一部分准确、流畅的前提下,才能进入下一部分。可分小组学习,以自学为主,指导为辅。
(3)注意曲调进行的走向与声音的力度强弱成正比例,使声音有起伏,更形象地表达“荡”的情景。
(4)二声部合唱,要告诉学生做到唱自己声部听另一声部曲调,要取得声音的协调和谐。在曲调和谐的基础上用“呣”音的发声唱,进一步取得和谐的效果。 5.学唱歌曲:
(1)在曲调准确、流畅的基础上,填入歌词歌唱。 (2)课堂上重点唱好第一段歌词。
(3)边学唱、边听录音范唱,要求能背唱第一段歌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