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与遥感方向只招2人,据说外校保北师难度大。南京大学的遥感属于地质学院,应该是有关地质方面的应用的,实力也可以。南京师范大学的遥感也有名气,本科遥感专业是仅有两个国家重点学科之一(另一个是武大)。以上学校的遥感应该是高校中最强的了。中科院研究所中,和遥感有关的有遥感所和对地观测中心,对地观测中心新成立,不太清楚,遥感所的实力应该只屈居武大之下(个人意见),也有很多名导牛导,居于北京,拥有地利,国家项目很多的。 我的家乡在很靠近北京,而且北京和武汉相比,肯定更想去北京读研了,北京的生活习惯也更合适我。所以一时间,北京的诱惑占了上风,我几乎完全倾向于中科院了。七月初回到家后,主要的任务就是在武汉大学和中科院遥感所之间做出选择。我的专业成立时间不长,没有同专业的学长保到中科院。这段期间,我通过校内,联系了武大的和中科院的学长们,具体方法就是搜索武大和中科院的学生,看到老乡或是一个学校的或者面善,就加好友。这个时候如果能够有自己学校的学长在那读研当然最好,一定要联系上,绝对要好好利用,不要因为遇到一个对自己不理不睬的就凉了心。如果没有,那就只有拼上自己的脸皮,一个一个的找,直到找到有好心能同自己聊聊的。肯定会遇上很多冷屁股,一定不要泄气,也许得到的情报会非常有价值呢。我的战果只是在武大找到了两个同我交流,中科院则全军覆没(只有一个老乡后来回了我,但此时我早就做了决定了)。 那段时间真的是十分的纠结,武大和中科院的保研时间差的太远,一个是九月初、一个是十月中,必须做出一个决定。
下面我把我得到的消息分析一下,以供以后有和我一样问题的同学参考,仅供参考:
中科院遥感所位于北京,地理位置优越,北京是国际性大都市,城市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全面超越武汉,在这里学习眼界也更开阔。北京的生活习性和气候都更适合北方人,也就更适合我。北京是首都,遥感所近水楼台,有很多国家大项目。遥感所实力也很强,导师没有本科教育的负担,全心全意投入科研中。导师所带的学生数目很有限,一般就一二人,完全有时间指导(有没有精力和兴趣指导就因人而异了)。遥感所的科研氛围可能(只是可能)比高校更加纯粹。中科院的待遇也是比高校好很多,除了免学费还有很高补助,毕业后还可以留所当研究员。很多读研的学长都建议我去中科院,可能是研究生的一种普遍心态吧。但是同时,生活也会更枯燥,没有高校精彩。压力大已经是公认的了,中科院的学生真的是非常忙。遥感所和高校联系不如武大紧密,将来去高校工作比较困难。东大测绘没有学长到中科院读研,保送的难度比武大要大。
武大遥感实验室的实力毋庸质疑,老师们自然也很牛。作为高校,生活自然也更加丰富,压力小。与研究所相比,高校的培养体系可能更合理。武测这么多年,其在中国的影响力是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国际影响力好像也很厉害,毕业后的出路可能更广。遥感实验室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当然大项目也少不了,不怕没活干。在高校中,武测的学生应该比遥感所的学生更能得到认同,对于我将来想在高校工作,武测更有利。而且在高校学习,氛围更加舒适和轻松,是我喜
欢的。由于我以后想在高校工作,完全脱离本科教育的遥感所可能感觉上总是不太好。武大的保研好像不是很难,也有过去的学长打底。 综上所述,遥感所位于北京,也是我将来想工作的地方,占了地利。武测的实力应该更强一点,氛围也更好,更有利于自己的发展和将来的出路。
我当时就决定,从七月一号到十号,必须做出决定,主要害怕好的导师都被联系光了。最后是同本校的一位老师通了个电话,老师帮我作了分析,促使我最终下定了决心,放弃中科院。
当时的心情,唉。那几天里一会想去武大,一会想去中科院,一会又后悔了,心情十分之纠结啊。还好最后下了决心。事实上这样也是有好处的,至少所有的可能都考虑了,以后不会后悔自己的选择。 决定报武大后,马上决定报遥感实验室。虽然武大有遥感学院和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分,但是从学长们那里得到消息是,如果能去实验室是最好的,因为不论是从条件还是待遇,实验室都更胜一筹,当然,竞争也更加激烈。
接着就是选择导师联系了。导师的资料可以从实验室网站上查,有相关信息。也可以从国家遥感中心的专家库中查,网上搜索也可以,但不一定有用。个人感觉遥感实验室的研究方向有雷达遥感、地理信息和遥感图像处理与应用,中科院偏定量遥感。在选择导师时第一层筛选条件就应该是导师的研究方向,这些都能从导师的个人信息中找到。接着最好就是能了解导师的其他情况,例如对学生的要求啦、性格啦···这些信息不会有现成的,只能自己去问。一个是可以去问自己
专业的老师,另一个就是同导师的学生联系。我还是推荐校内网,如果导师的资料中有学生名单,那就可以通过校内网搜出来。或者可以找导师发表的论文,有可能找到联系方式。我是通过校内网找到的学长学姐们,人都很好,知道我要保他们的导师就都和我聊。不过我当时害怕没有人理我,就把导师所有的学生都加了好友,结果似乎我在他们的实验室里都出了名了,最后连导师都知道了我。还好这是我最中意的导师,不过有一个学长跟我说,最好不要这么做,因为可能会有很多同我联系的人跟导师说了这事,可能会引起导师的反感。我最后的结果不错,不过还是希望以后的同学能注意这个问题。 对导师的选择我也就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一般来说高校的牛导都会带很多的学生,这就意味着不会有时间来对你单独指导(最好不要奢求),据说有的人跟了导师后一年见个一两面。所以跟牛导,最后一般都是师兄师姐或二导带,不过二导也可能是导师的学生。网上有人说,从师兄师姐们学来的东西往往比从导师学来的多。牛导的好处就是导师名气大,自然接触的境界就可能更高一点,将来出来工作会更容易找。导师对学生的态度也最好考虑一下,有的导师很严格,有的却不太在意。这些信息最好能从学长们那里获得,更加真实。 把自己的得到的信息综合一下,把导师排个序,然后就可以联系了。我觉得自然是越早联系越好,省的晚了导师招满了就不要你了。如果对一个学校不太把握,那也可以多联系几个学校,最好是能得到导师的认可后再去复试,录取的几率大一些。一定不能同时联系一个学校的几个导师,如果被导师知道了可不是什么好事,就算以后进去
相关推荐: